孫策長出一口氣,先前的火氣蕩然無存,轉而化作一聲豪邁的大笑。
“好!就依公瑾之計!”
“我這就寫信!我倒要看看,那王朗老兒,是識時務的俊杰,還是不開化的腐儒!”
說罷,他大步流星走回案前,親自鋪開一卷嶄新的竹簡,飽蘸濃墨。
周瑜含笑跟了過去,壓低聲音。
“伯符,信中措辭,當一手持刀,一手捧蜜。既要讓他看見我軍的雷霆之威,也要讓他看到歸順後的錦繡前程。”
孫策筆鋒一頓,抬頭看了一眼周瑜,咧嘴笑了。
“放心,我省得。”
“對付這種老學究,就得讓他知道,不吃敬酒,就得吃罰酒!”
燭光搖曳,兩個年輕的身影湊在案前,一個筆走龍蛇,一個從旁指點。
窗外夜色濃重如墨,堂內卻燃燒著兩團熾熱的火焰。
那是野心與才華的踫撞,是對一個即將開啟的時代的共同誓言。
一個時辰後,一封殺氣與善意並存的書信終于寫就。
孫策吹干墨跡,將竹簡卷起,遞給親衛,聲如洪鐘。
“派最快的信使,八百里加急,送往會稽,親手交予王朗!”
“我要知道,他接到這封信時,臉上會是何等精彩的表情!”
“喏!”
親衛領命而去,腳步聲消失在夜色中。
堂內重歸安靜。
孫策走到窗前,推開窗戶,帶著江上水汽的夜風撲面而來,吹得他衣袂獵獵作響。
他的目光穿透黑暗,仿佛已經看到了會稽的城頭,看到了富庶的江東六郡,看到了更遠方的中原大地。
“公瑾。”
他沒有回頭,聲音卻無比堅定。
“得了會稽,下一步就是豫章、廬陵、廬江……這江東六郡,我要定了!”
“待我一統江東,兵精糧足,便西擊劉表,北上中原,去會一會那曹操、袁紹!”
“我孫伯符,定要完成父親未竟之業,立下不世之功!”
周瑜走到他的身邊,與他並肩而立,望著同一片深沉的夜色。
他的眼中,燃燒著同樣熾熱的光。
“瑜此生,必竭盡所能,助伯符君臨天下!”
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一句重若千鈞的承諾。
孫策放聲大笑,反手重重拍在周瑜肩上。
“有公瑾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來人,取酒!”
“今夜,你我兄弟,為這即將到手的江東,為我們未來的霸業,痛飲三大白!”
酒來。
樽滿。
兩人對視一笑,舉樽相撞,發出清脆的金石之聲。
辛辣的酒液入喉,燒起的是滿腔的豪情,是吞吐天下的熱血!
府邸外,巡夜的衛士听見堂內主公那穿透夜幕的笑聲,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桿。
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他們能感覺到,一股無與倫比的自信與力量,正從那燈火通明的廳堂中彌漫開來。
他們的主公,江東的小霸王,又要讓這天下,為之震動了。
而整個天下的風雲,都將因今夜這場密談,掀開嶄新的一頁。
會稽郡,太守府。
亭台樓閣,曲水流觴,處處透著漢代名士自詡的清雅。
廳堂之內,王朗正襟危坐。
他年近五旬,面容清瘦,頜下三縷長髯修剪得一絲不苟,一身寬大的儒袍,自有久居上位的威嚴。
他捧著一卷《春秋》,神情專注,仿佛外界的一切都與他隔絕。
堂下兩側,是他的幾位僚屬。
左首第一人,會稽功曹,虞翻。
虞翻面色沉靜,目光卻像藏著鉤子,與王朗的書卷氣截然不同,那是一種能看透人心的精明。
他偶爾端起茶盞,視線卻飄向堂外,眉宇間凝著一抹憂色。
右首坐著的,是原丹陽太守周昕。
自從丹陽被孫策攻破,他便成了喪家之犬,輾轉投奔故交王朗。
此刻他臉上滿是陰沉的憤恨,手掌死死按在腰間的劍柄上,像一頭隨時準備撲咬的孤狼。
沉悶的氣氛中,一名親衛腳步散亂地沖了進來。
他滿頭是汗,神色惶急,雙手高高捧著一卷火漆封口的竹簡。
“啟稟府君!曲阿急報!”
“孫策遣信使送來書信,言明八百里加急,須親手交予府君!”
“孫策?”
王朗緩緩放下書卷,眉頭蹙起。
這個名字像一根毒刺,瞬間刺痛了在場的所有人。
尤其是周昕,听到這兩個字,按劍的手背上青筋墳起,牙關發出咯吱的聲響。
“呈上來。”王朗的聲音听不出波瀾。
親衛躬身上前,將那卷竹簡呈上。
竹簡入手,沉甸甸的,透著一股不祥的分量。
王朗揮退親衛,用小刀割開火漆,一寸寸展開竹簡。
他的臉色,也隨著展開的竹簡,一寸寸地變化。
起初,他還能維持著名士的風度。
可讀著讀著,他清瘦的面頰漲起一片血色,呼吸也變得粗重。
竹簡上的字跡龍飛鳳舞,筆力雄健,字里行間那股霸道狂傲的氣焰,幾乎要透出紙背,撲到他的臉上!
前半段,極盡夸耀孫策軍威,如何橫掃江東,所向披靡,視會稽如探囊取物。
後半段,又話鋒一轉,描繪歸順後的錦繡前程,許諾高官厚祿,保全王氏滿門榮華。
一手持刀,一手捧蜜。
這封在孫策與周瑜看來“恩威並施”的信,落在王朗眼中,卻只剩下兩個字。
羞辱!
“啪!”
一聲爆響,王朗將竹簡狠狠砸在案上,上好的楠木幾案發出一聲痛苦的呻吟。
他霍然起身,胸口劇烈起伏,長髯因怒火而震顫。
“豎子欺人太甚!”
一聲怒喝,如平地驚雷,在廳堂內炸開!
“好一個孫伯符!好一個江東小霸王!”
他指著案上的竹簡,對堂下眾人厲聲嘶吼︰“都來看看!看看這逆賊之子何等狂悖!”
“他孫策算什麼東西?袁術的一條走狗!”
“袁術僭越稱帝,是天下共討的國賊!他孫策便是賊黨!”
“如今仗著幾分兵威,竟敢在老夫面前耀武揚威,還敢對老夫威逼利誘?!”
王朗氣得在堂上來回踱步,寬大的袍袖甩出獵獵風聲。
“我王朗,食漢祿,沐皇恩,受朝廷敕封,守土安民,是為天職!”
“他孫策無詔命,無仁義,僅憑手中刀兵,便想讓老夫拱手讓出大漢疆土?”
“他把我王景興,當成了什麼人!”
“是貪生怕死的懦夫?還是見利忘義的小人?!”
他的聲音愈發高亢,充滿了文人獨有的、為大義而慨然的悲壯。
“我雖是一介書生,平生只知聖賢之理,但筋骨尚在,氣節未失!”
“豈能向此等乳臭未干的叛將之後折腰!”
“傳我將令,若孫策敢踏入會稽一步,我必讓他知道,我江東士人,不僅有筆,更有鐵骨!”
一番話,聲聲泣血,正氣凜然。
周昕激動得滿臉漲紅,大步出列,對王朗一揖到底。
“府君高義!屬下願為府君赴死!”
“那孫策狼子野心,殘暴不仁,丹陽之恥,屬下刻骨銘心!此等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屬下願為府君執鞭墜鐙,與那孫策小兒決一死戰,以報知遇之恩,以雪城破之恨!”
王朗見周昕與自己同仇敵愾,心中大慰,重重點頭。
“好!有周將軍此言,我心甚安!”
說罷,他的目光轉向了自始至終一言不發的虞翻。
虞翻的內心,此刻卻是一片冰冷的清明。
王朗說的每一個字,都站在大義上,都對。
可打仗,不是辯經。
道理,殺不了人。
孫策是逆賊不假,可他橫掃江東,連敗劉繇、嚴白虎,兵鋒之銳,勢不可擋,這更是事實!
王朗是飽學大儒,可他不懂兵事。
會稽富庶,可兵備松弛,如何能擋孫策的百戰銳士?
硬踫硬,就是以卵擊石。
然而,看著義憤填膺的王朗,看著一臉決絕的周昕,虞翻知道,此刻任何一句真話,都會被當成“通敵”的讒言。
他縱有經天緯地之才,在這狂熱的怒火面前,也只能選擇沉默。
迎著王朗詢問的目光,虞翻緩緩起身,深深一揖。
他的聲音干澀而艱澀,像是從喉嚨深處硬擠出來的。
“主公……所言,大義凜然。”
“屬下……無異議。”
這幾個字,幾乎是從他的牙縫里擠出來的。他不敢抬頭,生怕自己眼中的憂慮和無奈被王朗看穿。
王朗並未察覺虞翻話語里的苦澀,听他也附和自己,只當是眾志成城。
他放聲大笑,笑聲里滿是對未來的狂想,仿佛孫策大軍已在他面前土崩瓦解。
“好!”
王朗意氣風發地猛一揮袖。
“既然人心在此,區區孫策,何足懼哉!”
“傳令下去,全郡戒嚴!”
“各城關隘,加派人手,日夜巡查,不得有半分懈怠!”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輕蔑。
“另外,去告訴孫策的信使,就說︰‘會稽乃大漢之土,王朗乃大漢之臣。欲取會稽,便來戰罷!’”
“讓他,滾回去!”
“喏!”
堂下眾僚屬齊聲應諾,那聲音里,混雜著被強行鼓舞的激昂,以及一絲怎麼也壓不住的恐懼。
王朗撫著長須,滿意地笑了。
“如此甚好!倒要讓天下人看看,我王景興的錚錚風骨!”
“也讓我們看看,那江東小兒,究竟有幾斤幾兩!”
……
數日後,孫策府邸。
當初領命送信的親衛,正單膝跪在堂下,一字不差地復述著在會稽的所見所聞。
他不敢有任何添油加醋,只將王朗那句輕蔑的“欲取會稽,便來戰罷”,原封不動地呈了上來。
大堂之內,空氣死寂。
孫策端坐主位,一身黑色勁裝,古銅色的皮膚在跳動的燭火下,映出刀削斧鑿般的輪廓。
他靜靜听著,嘴角那抹常掛著的、桀驁不馴的笑意,一點點收斂,變平,直至徹底消失。
最終,他的臉龐宛如一塊萬年玄冰。
周瑜侍立一旁,白衣勝雪,手持羽扇,神情卻一如既往的平靜,似乎王朗的回復,他早已算到。
程普、黃蓋、周泰、凌操、潘璋……一眾戰將分列兩旁。
他們甲冑在身,手按刀柄,目光如狼,呼吸之間,整個廳堂都彌漫著一股鐵與血的味道。
當親衛說完最後一個字,孫策沒有立刻作聲。
他緩緩抬起眼皮。
那雙眸子里沒有怒火,只有一片令人心頭發顫的酷寒。
他慢慢站起身,一步步走到大堂中央,背對眾人,抬頭看了一眼雕花的房梁。
喉嚨里,滾出一聲極輕的冷哼。
“呵……”
這聲音比任何雷霆咆哮,都更讓人頭皮發麻。
“給臉不要臉。”
他轉過身,聲音不高,卻像鐵錐一樣扎進每個人的耳朵。
“好,好一個王朗,好一個漢室忠臣!”
孫策的嘴角重新咧開,卻勾起一抹殘酷至極的弧度。
“我敬他是海內名士,不願刀兵加于其身,特意修書一封,給他蜜糖,也給他體面。”
“他倒好,竟把我的善意當成軟弱可欺!”
“真以為憑他那張嘴,念幾句聖賢文章,就能擋住我江東兒郎的鐵蹄嗎?!”
“咚!”
他猛地一拳,狠狠砸在身旁的廊柱上!
粗壯的柱子發出一聲悶響,整個大堂都隨之震顫。
“看來,江東這幫所謂的士族名流,安逸日子過得太久了!”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不加掩飾的殺意。
“不親手打斷他們的脊梁骨,他們永遠學不會怎麼低下那顆高貴的頭!”
周瑜緩步上前,羽扇輕搖,微笑道︰“伯符,何必動怒。這本就在你我意料之中。”
“王朗此人,極重清名。若他不戰而降,天下士人會如何看他?他這一戰,非戰不可,是為他的名聲,也是為他身後整個腐朽的士族階層。”
“如今他自己選了死路,我們成全他就是。”
孫策眼中的寒意,終于被戰意點燃。
他重重點頭,目光如刀,掃過帳下所有將領。
“眾將听令!”
“末將在!”
程普、黃蓋等人踏前一步,甲葉踫撞,發出鏗鏘之聲,齊聲的怒吼幾乎要掀翻屋頂!
孫策的目光首先落在老將程普身上,聲音里帶著敬重。
“程公!您是我軍元老,沙場宿將。此戰,便請您為先鋒,領兵三千,為我大軍掃清前路,直抵會稽城下!”
程普須發雖白,但腰桿挺得筆直,他撫著長髯,聲如洪鐘。
“主公放心!老朽這把骨頭,定為主公趟開一條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