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尋之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被拐走的還是被賣掉的。
    他也記不太清了。
    總之有記憶起便是在被迫乞討。
    一直沒有人認領他。
    最後他被葉父葉母收養了回去。
    當時的他因為長期的乞討生活很膽小很內向,不敢跟人交流,兩個大人也不強迫他,只讓他慢慢適應。
    那是他第一次體會到家的感覺,也開始慢慢改口叫他們爸爸媽媽。
    他們家里有很多照片,都是一個人的,但是很奇怪,只有百天照和幾張很小的時候的照片。
    葉尋之後來問道︰“媽媽,他是誰?為什麼沒有見過這個弟弟?”
    那是葉尋之第一次知道“只只”的存在。
    只只是葉父葉母的孩子,但是在一歲的多時候就被人販子拐走了,葉父葉母這麼多年致力于打擊人口拐賣,讓人販子繩之以法,也是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
    葉父葉母跟他講到。
    只只是弟弟的小名,他的大名叫葉安然。
    同為軍人的葉父葉母經歷一輩子的槍林彈雨,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任何要求,只希望他能一輩子安然無恙。
    可就連這麼小小的一個願望都沒有實現。
    葉父葉母拿著照片和很久以前的錄像帶給他看。
    “你弟弟小時候會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不是媽媽也不是爸爸,而是‘只只’,我們後來才知道他想說的不是‘只只’,而是‘吃吃’,他這個小饞鬼,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一心只想著吃。”
    葉母眼楮里閃著淚花,嘴角不自覺掛著笑,給他描繪記憶里的那個孩子。
    “可是,為什麼…為什麼……”葉母失聲痛哭。
    葉父悲痛的抱住了她。
    葉尋之突然明白了自己名字的含義。
    尋之,尋之。
    他們希望能找尋到自己的只只。
    葉父葉母沒有在家里待很久,他們把他安頓好,又交代了幾個叔叔,便又出發繼續尋找他們的只只。
    葉尋之每天在學校里上課,回家看著家里的每一個角落發呆。
    爸爸媽媽找到弟弟了嗎?
    他們在外過得怎麼樣?
    弟弟又過的怎麼樣?他跟曾經的自己一樣過著被迫乞討的生活還是被人買走了?
    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爸爸媽媽回來了。
    因為媽媽意外懷孕了。
    他們在商討到底要不要這個孩子。
    葉尋之不知道爸爸媽媽說了什麼,當時家里來了好幾個親戚朋友。
    客廳里的聲音從一開始的安靜到後來的爭吵再到哭泣,最後一切歸于沉寂。
    媽媽留下來了,爸爸離開繼續尋找弟弟。
    葉尋之承擔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
    媽媽經常叫上他陪肚子里的孩子說話,也會把只只的照片給肚子里的孩子看︰“寶寶,這位是哥哥哦,我們一起為在外的哥哥祈福好不好,等到你出來的時候,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團聚。”
    葉尋之好奇的看著她的肚子,輕輕撫摸︰“媽媽,這個是弟弟還是妹妹?”
    葉母劉墨言笑著問他︰“你覺得呢,你猜一下。”
    葉尋之伸著手感受了一下︰“嗯……我覺的,是弟弟!”
    劉墨言輕笑︰“那就是弟弟。”
    葉尋之每日照常出門上學,平時在家陪著媽媽,家里偶爾也會有一些他們的朋友來看望。
    媽媽看似因為這個新的生命有了一些盼頭。
    但葉尋之知道,媽媽每天晚上還是會坐在床邊看著只只的照片流淚。
    葉尋之很想幫他們做點什麼,爸爸媽媽對他很好,葉尋之很感謝他們,但是他太小了,還需要上學,唯一能做的便是照顧好媽媽。
    後來,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出生了,果然如葉尋之所說,是個弟弟。
    但很快,體檢報告就發現了問題。
    弟弟有遺傳性溶血性貧血,還是嚴重的地中海型貧血。
    媽媽受不了又一次的打擊,當場昏了過去。
    而葉尋之看著那小小的崽子,不敢觸踫。
    他覺得是自己的錯,肯定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媽媽,弟弟在肚子里過得不好,所以弟弟生病了。
    那之後一家人都留在家里照看脆弱的新生兒,爸爸媽媽委托自己曾經的戰友在外幫他們繼續尋找只只。
    爸爸媽媽的朋友們都很盡心盡力,一直在外尋找,每天都有人給爸爸媽媽說自己找了哪些地方,有沒有蹤跡……
    新弟弟的身體很不好,醫生說目前的醫學上,唯一能夠根治的辦法只有骨髓移植,並且移植條件極其苛刻。
    首先需要找到HLA全相合的供體,其次提供者與被提供者雙方最好年紀差距不大,這樣對雙方的身體都會減輕不少負擔,畢竟手術風險很大,最後需要對方無重大疾病或其他傳染病。
    且因為他們家的血型是極為罕見的P型血,又將篩選範圍大幅度的縮小了。
    葉父葉母想要給自己兒子提供骨髓做手術的提議被醫生當場回絕。
    首先二人年齡已經很大了,畢竟第一個孩子只只都算是他們的老來子。
    其次他們夫妻二人年輕時在戰場上都受過傷,再加上這些年的奔波,身體素質已經開始斷崖式下降,術後恢復會是很大的一個難題。
    他們夫妻二人唯一能為小兒子做的,便是定期抽血存放,以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在這之後他們的事情又多了一項,尋找P型血的人。
    無論是為了找到只只還是為了讓小兒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夫妻二人又踏上了他們的路程。
    所以葉景可以說是葉尋之一手帶大的。
    劉墨言夫妻二人也會經常打電話和視頻過來查看小景的狀況。
    就這樣過去了幾年,夫妻二人來來回回,全國各地跑了無數趟,家里的車票也堆了滿滿一抽屜。
    葉景因為身體原因,沒辦法正常上學,他不能去人多的地方,不能劇烈運動,不能太冷或者太熱,任何一場小病都有可能導致他進手術室,他甚至不能隨便吃自己想吃的東西,他入口的每一道菜都需要精心準備,以滿足他身體的需要。
    所以他從小就在家看書,看很多很多的書,他只能通過書去描繪這個世界。
    也因此,葉景小小年紀便很懂事,他知道自己不能任性,不能再給爸爸媽媽添麻煩。
    他也在期盼爸爸媽媽快點找到哥哥,這樣他們一家人就能團聚了。
    然而人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