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十年,三月底。
武田家滅亡之後,織田家論功行賞。
在攻滅武田家立下大功的瀧川一益被任命為“關東話事人”,獲得了上野一國、信濃倆郡的領地,加上原本伊勢的領地,總石高來到八十萬石。
原有的信濃、上野倆國的國眾都成為了瀧川一益的麾下,並向瀧川一益送出了人質。
駿河則被織田信長封給了德川家康,德川家從此坐擁遠江、三河、駿河三國領地,與昔日“東海道第一弓取”今川家大致相當。
甲斐國被封給了河尻(kao)秀隆,穴山信君被轉封到了駿河,而信濃其余領地也都被拆分給了其他的織田家臣。
就此,屬于武田家的領地被織田家分配完畢,甲斐信濃倆國也迎來了新的時代。
.....
信濃,砥石城。
真田昌幸返回領內之後,也趕緊召集了真田家的家臣召開了一次評定(開會)。
這也是真田信幸穿越之後第一次參與這種正式會議,還是有些激動的。
真田家是信濃的豪族海野氏出身,真田昌幸的父親真田幸隆時期從海野鄉搬到了真田鄉,從此以真田為苗字。
最初,真田氏並非武田家的家臣,信濃的守護那時候還是小笠原家。
但是在武田信虎時期,通過軍事手段進攻了信濃,海野氏所在的地區也被攻陷,海野氏一族便逃到了上野,真田家也在其中。
真田幸隆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武士,不甘于在上野蹉跎,最終選擇加入了武田家。
此後幾十年間,真田幸隆為武田信玄鞍前馬後立下了不少功勞,打出了“攻彈正“的名號,逐漸成為武田家的有力家臣。
砥石城便是武田信玄賜予真田幸隆的領地,從此真田家才算是真正成為國眾,擁有了自己的地盤。
而前些年,真田昌幸又攻取了上野地區的吾妻郡和利根郡,將勢力範圍擴展到了上野國。
如果按照石高來算的話,真田家的領地大致上在7萬石左右(真田家歷史上在江戶之前使用的是貫高制,本書為了便于理解,統一使用石高制)。
所謂石高,簡單的說便是土地的產出。
石高數量越多,意味著產出高收益高,能出動的軍隊就越多。
所以石高與實力可以直接畫等號。
當然,石高並不能體現一個大名真正的實力,這還要看大名對領內的掌控力度、家臣是否效忠,以及領內如果有礦山、港口等一些其他產出也會影響具體的實力。
但就以真田家來看,區區七萬石的石高,僅僅算是一個實力非常低微的國眾,遠遠上不了台面。
此時,砥石城的御殿內,真田家的家臣齊聚一堂。
真田信幸也提前翻閱過了真田家的家臣目錄,一本厚厚的冊子上面密密麻麻的記載了三百多人的名字,但很多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
能讓真田信幸有些眼熟的也不過寥寥數人。
坐在下方左手第一位的是矢澤賴綱,這位算是真田家一門眾筆頭,擔任上野沼田城城代。
矢澤賴綱是真田幸隆的三弟,領地在小縣郡的矢澤鄉。早年被過繼到了矢澤氏(諏訪氏庶流)繼承了家督。後來便一直跟隨哥哥真田幸隆為武田家效力,在攻取上野吾妻郡和沼田城等戰斗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坐在矢澤賴綱身後的則是他的嫡子矢澤賴康,通稱三十郎(大河劇《真田丸》中有出場)。
而矢澤賴綱身旁的則是鐮原重春和常田永之,倆人也是真田氏一門眾的身份。倆人的父親常田永澤和鐮原重澄都在長筱之戰中跟隨真田信綱(真田幸隆長子,前任真田家督)一同戰死。
鐮原氏和常田氏都是上野國眾,武田家攻打上野的時候,真田幸隆的另外兩個弟弟常田隆永和鐮原幸定分別被過繼到了倆家。
矢澤賴康(真田昌幸叔父)、常田永之(真田昌幸佷孫)、鐮原重春(真田昌幸佷孫)三人是真田家控制上野領地的核心。
三人之後,主要的家臣有上野名胡桃城的城代鈴木重則、河原綱家(真田昌幸的表弟)等人。
等眾人落座之後,主位上的真田昌幸開口了。
“諸位,箕輪城方面傳來了命令,要求本家出兵進攻越後上杉氏。”
真田昌幸一開口,下面頓時炸開了鍋。
打上杉?
啊?
“安靜!”一側的真田信幸這時候出言呵斥道“並非只是本家單獨出兵,而且也無需同上杉氏決戰。”
“織田家針對越後的侵攻主要是在越中方向,目前魚津城的戰斗異常激烈。”
“織田家方面是希望由瀧川大人率領甲信地區的兵勢進入北信濃,在川中島地區牽制住北信濃地區。”
听完真田信幸的解釋,眾人松了口氣。
等殿內重新恢復平靜之後,真田昌幸繼續說道“根據瀧川大人的要求,這次出兵本家需出動800人。”
“源三郎,由你來宣讀具體出兵安排。”
“哈!”真田信幸連忙應聲,然後轉過身面朝眾人,“此番出戰,上野地方的兵勢不動,只從小縣郡動員兵勢。”
“凡小縣郡軍役眾皆按知行出兵,三日後于砥石城集結。”
真田家施行的是兵農合一政策,主要的兵力構成是農兵,當然也有一部分脫產武士。
以真田家的軍役帳(服兵役的標準)為例,知行(封地)每10石以上出足輕一人(具體還會細分,比如規定某某家臣出鐵炮足輕、長槍足輕、弓箭足輕甚至騎馬眾等,不同兵種的標準不同)。
承擔軍役便會有稅收方面的減免,反之若是不承擔軍役,則需要上繳年貢和其他雜稅。真田家獲得這筆稅收之後,再用這筆錢供養專門負責作戰的武士或者足輕。
等真田信幸宣讀完作戰安排之後,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同。隨後便陸續離開砥石城,開始著手戰爭動員。
“源三郎,你看看這個。”
等眾人走後,真田幸隆將真田信幸叫到身邊,將一封書信遞給了真田信幸。
真田信幸接過一看,好家伙,《武田追討令》。
顧名思義,織田家下令清繳甲斐武田家的殘余家臣(針對甲斐地區,不包含信濃和上野。),但凡有交出武田家親族和近臣的,會有厚賞。
“父親,織田家此舉無疑是想徹底清除武田家在甲信地區的影響力。”
“吾當然知道,可這些人都是曾經一同作戰之人,吾心中實在不忍。”真田昌幸嘆了口氣。
雖然加入了織田家,但真田昌幸從心底里還是更認可“武田家臣”這個身份。
“父親,敢問你對于信濃.....可有打算?”真田信幸猛地問道。
真田昌幸眼神一凝,不敢相信的看著眼前“膽大妄為”的兒子。
“信濃?”
“森長可坐鎮海津城,瀧川一益也控制了佐久郡,織田家對于信濃的支配已經相當穩固。”
“難道你還想從虎口里搶食嗎?”真田昌幸輕笑了一聲,微微搖頭。
即便自詡深得武田信玄“真傳”的他,也不敢說能夠在這信濃玩出什麼花樣來。
如今的織田家實在是太強大了,強大到讓真田昌幸生不出半點抵抗之心。
“可若是織田家生出變故呢?”真田信幸反問道。
真田昌幸哈哈大笑“哈哈哈,還能生出什麼變故?”
“總不能織田信長父子倆突然暴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