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熙帝眼神眯了眯眼,他真的是越來越想知道這心聲到底為什麼有人能听見,有人卻听不見。
他們的共同點好像都是人以外,就再找不到其他共同點。
像今日的事,明明是和在場的三人都有關系,卻只有馮氏一人能听見,前面幾次也是,並不是所有被心聲提到的人都能听見。
明熙帝暗道希望他派人去請的那人能盡快趕來,不然等到萬壽節還不能找到規律,他真怕那些外族人也能听見!
而此時低著頭的馮氏慢慢沉下心來,細想才猛然驚覺 那個女聲她應該早就听出來的,不就是她想曾在太後千秋宴听過的少師大人的聲音!
至于另一道更稚嫩的童音,她還是第一次听見。
更詭異的是,這間大殿里除了少師大人,可是沒有一個孩子存在。
馮氏不自覺身子又抖了抖,顯然她是想到鬼神上面去了,而且看她那驚恐害怕的的樣子,想到鬼比想到神要多。
更何況那道神秘的聲音還提到了齊王造反,她女兒還參與其中,她的心更涼了幾分,徹骨的寒意席卷全身!
而皇後剛剛的舉動,以及天家幾人的沉穩的表情,說明太後,皇上,皇後甚至是太子都听到了那道聲音。
卻沒有像自己這樣吃驚,說明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听見,再聯想到少師大人突然的受寵,原因不言而喻!
「齊王妃身為母親,還不如齊王這個父親了解自己的女兒?」
【齊王妃是繼室,先頭那位王妃在第一次生產時難產而亡。現在的這位齊王妃和齊王成親多年,也就生下謝之遙這麼一個女兒。
自然是疼愛的,但是謝之遙是個天生的野心家和陰謀家,天性純良的齊王妃天生就和自己的女兒說不到一起去。
因為沒有兒子,齊王妃在齊王府的話語權還不及自己的女兒和齊王府的世子夫人。】
「齊王造反的事她知道多少?」
月浮光故意這麼問,就是還想撈一下這個可憐的女人。
【她是一點消息都不知道,或者說齊王府的幾個主子,除了孩子,她是唯一一個毫不知情的人。】
「齊王世子謝知廷不是齊王妃的兒子?是先頭那位王妃的兒子?」
【不是的,現在的齊王世子雖然是嫡子的身份,但並不是正室所出。他是在現在的齊王妃馮氏進門後兩年出生的,是齊王寵妾的孩子。
當時齊王妃兩年未生育,齊王世子出生後,她才懷上謝之遙,之後因為難產傷了身體,御醫說她傷了根本,以後都很難有身孕。
齊王就以此為理由,把只有一歲的謝知廷記在她的名下。】
「齊王妃這就同意了?又是難產?這里面有沒有齊王的手筆?」
馮氏心想,一開始她並不想同意,但是她家王爺十分喜歡這個和他很像的兒子,為了讓孩子記在她的名下,為了讓她放心。
居然提出了那樣的計劃。
【去母留子,這是齊王為了讓齊王妃把孩子記在她的名下,所做出的決定!至于難產,齊王的靈感應該來自于第一任王妃生產。
他確實命穩婆在王妃生產時動了手腳!】
齊王妃听了此話,身體不由得晃了晃,原來一切都是謝崎的算計!
害他傷了身體,不能再生,就是為了給他的兒子一個好名份。
既然如此他為什麼要抬自己進門,在前任王妃去世後直接迎娶那個寵妾胡氏不是更好。
如果沒有記錯,她和胡氏兩人應該是前後腳進的門。
馮氏心里苦笑,她還一直覺得胡氏可憐,所以並不想搶人家的兒子讓人家母子生離,也不想因為一個名分就害的人家母子死別。
她想撫養孩子,王府後院姬妾多的是,她完全有其他的選擇。
可惜,她雖然是齊王府的王妃,但從嫁進來開始,在齊王府她就沒有多少話語權。
「去母留子,你不是說謝知廷的生母是齊王的寵妾嗎?寵妾他都舍得弄死?」
【去母留子當然是為了騙齊王妃的,那個寵妾說是病逝了,但實際上人家由明轉暗。
住在四進的大宅子里,管著齊王暗中的產業,為齊王的造反大業添磚加瓦。
謝知廷也知道去母留子的事,所以一直對這個他名義上的母親淡淡的。
其實他就是不想盡人子的孝道而已,也是以此來拿捏齊王妃,時不時提起此事,想讓齊王妃對她產生愧疚,不停的給他送好處。
其實在他五歲那年就已經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並沒有死。
她還好好的被自己的父王養在外面,日子過的比齊王妃還舒服。
這事,其實在謝之遙十二歲那年就已經知道了。
她並沒把這事告訴自己的母妃,而是以此為籌碼,加入了齊王造反大業中。】
「齊王府就是一個狼窩啊!你說我們想辦法讓齊王妃和齊王和離如何?」
【主人可憐齊王妃?】
「有一點,這女人有點慘,唯一的女兒也是個狼心狗肺的。福都被別人享了,她到頭來還得跟著這麼一群爛人陪葬,有點不知值得!」
【主人,其實還有更慘的我還沒說。】
「那你現在說也不遲!」
听到這里,明熙帝知道自己必須說的什麼才不至于顯得大殿過于安靜。
于是他道“齊王,是不是真的,朕已經派人去查,相信很快便會有結果,你先站旁邊等著。”
這時大宮女玉秋端著幾盤子點心進來,太後招呼月浮光吃。
一時間整個大殿天家四個主子加上月浮光吃著點心喝著茶,下面還站著三個人干看著。
系統的聲音再次響起【齊王妃馮氏之所以能嫁給齊王做繼室,還是因為她父親是一名參將,手上掌握著上萬人的兵權。
那時候老皇帝還沒死,齊王雖是其不受重視的兒子,但同為龍子風孫,他也有爭奪大位的心思。
除了文臣的支持外,首要的就是兵權,把主意打到了握有兵權的人家,經過多翻考慮,馮家是他當時能找到的最好的助力。
結姻親是齊王當時能想到的加強雙方關系的最好辦法,所以他的王妃難產而死,他向當時已經有未婚夫的馮氏提親。】
「馮氏就這麼答應了?」
【答應的是馮家而不是馮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