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徐皇後開庫房的時候,和她想到一起去的還有太後娘娘。
她也知道了自己大孫子和唯一的兒子都死在周雲馨和那個孽種的手里,老太太當場就被氣的暈死過去。
慈寧宮好一頓手忙腳亂把太後救醒後,太後除了下旨把周嬪和九皇子的份例減半,並命九皇子隨周嬪一起被禁足後,就是去翻庫房。
她要找些好東西出來給浮光送去。
月浮光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即將迎來一波禮物的洗禮,她現在正坐在于老夫人的院子里等著開飯。
于府自從出了月浮光被親生父母區別對待,打壓忽視的事後,也讓當家人于崇山和于老夫人意識到他們夫妻對孫輩,尤其是對孫女太過忽視。
總想著孩子的父母可能比他們這些祖父母更愛自己的孩子,也照顧的更用心些。
于家又不缺銀錢,嬌養幾個孩子還是沒問題的,以前也沒出過差錯。
他們家就是庶女也比別家過的要好,幾個兒媳婦也不是那種搓磨庶女的嫡母。
他們是文官家庭,只要家里的孩子們想上進,不管是嫡出還是庶出,在教育資源的都是一樣的。
誰能想到一家子正常人,就出了三房那樣的奇葩父母呢!
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還不如大房四房的兒媳婦對待庶出子女。
親生的不愛去愛別人的孩子,這個別人說是仇人都不為過,他們居然還把人家好生的養起來,就很離譜!
于是于崇山決定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于府全府的大小主子,只要在家的都要參加半月一次的家宴。
用月浮光的話說就是全家聚餐。
這幾次聚餐,也讓她和府中的幾個姐妹慢慢熟悉起來。
幾姐妹,除了跟著二叔在任上的二姐于寧萱沒見過,其他幾姐妹表面上看都和月浮光處的不錯。
當然這其中八小姐于寧蓉和月浮光只能算是面子情,她們倆的關系還不如遠在南方還能時常給月浮光寫信的二姐關系好。
于寧蓉的和月浮光同歲,還不太會隱藏自己的喜好,雖然知道月浮光得全家人的看重,但她就是喜歡不起來這個處處壓她一頭的所謂姐姐。
她有自己的驕傲,才不會像三姐,四姐,五姐和九妹這些庶女一樣去討好月浮光這個來路不明的家伙。
面對自己女兒的別扭,四房夫妻也很無奈,她家傻閨女放著小仙君這個金大腿不抱,反而處處和人家別苗頭,這如何是好!
你說,這家里有個仙君姐妹,這說出去羨慕死多少人?
偏偏她女兒不珍惜。
他們夫妻暗示了多次也不听,只能督促家里的男孩好好和月浮光這個姐姐/妹妹相處。
月浮光對于于寧蓉的態度也無所謂,她又不是金銀珠寶,不可能做到每個人都喜歡。
她也不會因為人家小就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不用和她計較,去想辦法解除矛盾來一段感人知至深的冰釋前嫌姐妹情。
兄弟姐妹,能處就處,不能處就當親戚不遠不近。
反正她平時忙的很,她自己名義上的三個哥哥一個姐姐都來往的少,更何況是隔房的姐妹。
完全沒必要,她一直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要看眼緣的,也許她和于寧蓉天生就眼緣不和,這真沒必要強行的搞姐妹情。
她覺得現在就挺好的,只要對方不給她使絆子,月浮光可以原諒她剛來于府時,于寧蓉對她做的那些小動作。
她對姐妹和兄弟都是平等的對待,不會刻意對誰好或不好,如果有,那一定是因為對方也同樣對她好。
就像二房的于寧萱,她們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在她剛回來時,還是收到了她寄過來的信件和禮物,那時她還是于府不受寵的小透明養女七小姐。
這兩三個月兩人來回通信幾次,感情越來越好,並且她還從信中知道于二叔于書淳年前就會回京述職。
一想到二叔所在的州府……她好像忘了一件大事!
明熙帝已經調他入戶部,領侍郎一職,算是直接升了半級,還是從地方到中央。
有眼楮的人都看出,因為月浮光的原因,明熙帝這是要重用于家人。
月浮光算了下,離過年還有兩個月,四姐她們過年前回來,最遲一個月後就會啟程。
一個月後啟程……
難怪老爺子和老夫人這幾天會這麼高興,臉上的笑容不斷,二房的院子也開始讓下人打掃修整。
原來是因為二叔他們要回來了,而且回來後就不會再走了,唯一在外的兒子也回來了,兩老自然高興。對月浮光這個最大的功臣,更是好的沒話說。
要不要告訴老爺子,讓二叔提早幾天啟程?
“浮光,快嘗嘗,這是廚娘用家里新打的炒鍋做的菜,是叫炒菜是吧?快嘗嘗合不合你的胃口。”
大衍朝這時候還沒有出現炒菜,鍋多數也是用的銅鍋和陶鍋。
她在參加幾次家庭聚餐後,終于受不了每次都是各種炖煮的菜,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她要吃炒菜。
她小廚房倒是有鐵鍋,平時吃的也是炒菜,但家庭聚餐也不合適從她的小廚房做了端來,一回兩回行,次數多了兩老的面子還要不要了?
于是月浮光畫了鐵鍋的圖紙,還給送來的各種調味料,給的解釋是一個朋友送的。
她話才出口,于家的男人們就開始自動為她補全漏洞。
于崇山道“浮光啊,東西是不是上次給你送馬車減震器的那個海外豪商朋友送的?
這些海外的東西可不便宜,你手上的銀錢還夠不夠?”
說著從自己身上摸出個小匣子,月浮光打開一看,都是百兩和五十兩一張的銀票,加起來足足有三千兩。
【主人,你這一世的祖父還挺大方的,這給你零錢花的樣子,和上一世投胎的那家爺爺還挺像。】
月浮光點點頭,她也了解過這個世界的貨幣購買力,普通的精米三十多文一斤,她這一疊銀票夠普通十口家庭一輩子吃喝不愁了。
她道「皇帝的萬壽節之後是不是就是老爺子的生辰,你記得幫我尋摸個好東西送他。」
于崇山听到這里心里美滋滋的非常熨貼,沒想象到才回來不久的孫女還記得他一個老頭子的生辰。
本來不打算辦生辰禮的于崇山,突然就很想大辦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