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號。
完成最後的收尾工作,跟上影廠幾位領導打了聲招呼,沈良便啟程飛往燕京。
途中,他正好撞見滯留兩天的江文。
上了飛機,江文主動跟陶坤換了個位置。
經過那場大酒,兩人之間的隔閡基本沒了,當然,前提是不要一起拍電影。
“你們準備什麼時候出發去柏林?”
飛機起飛沒多久,江文就聊起了電影後期的事。
“晚點吧。”
沈良估算了一下時間︰“在日本做配光,怎麼也要大半個月。”
“差不多。”
江文微微點頭,《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是在日本做的配光,這一點,他有經驗。
“對了,東京現象所旁邊有一家叫新記的中餐館,老板是80年代去日本的華人,那邊的菜色不錯,你可以去嘗嘗。”
“好,回頭一定去嘗嘗。”
如今,國內電影出國做後期,其實是普遍現象。
兩人口中的東京現象所是日本東映旗下的洗印機構,《紅高粱、《霸王別姬、《陽光燦爛的日子等電影都是在那里做過配光。
遠渡重洋做後期,不是沈良和這些導演們崇洋媚外,而是國內的後期水平跟不上。
就國內電影市場這半死不活的樣子,哪家洗印廠舍得買那些動輒幾萬、幾十萬刀的設備?
設備不過關,老師傅的手藝再精湛,也無法彌補其中的差距。
聊了一會小日子的趣聞,江文話鋒一轉。
“柏林那邊的混錄師你找好了沒有?要不要我給你推薦一個?”
“已經找好了。”
沈良掏出小本本翻到中間一頁。
“文森特推薦的混錄師是一個叫阿道夫•曼夫瑞克的德國人。”
听到這個名字,江文眉頭一挑。
“阿道夫?”
“你知道他?”
“豈止是知道。”江文呵呵一笑︰“你說巧不巧?《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混錄師就是這個小老頭。”
“哈哈,這話我見到他,一定給你帶到。”
“帶吧,帶吧。”
江文不以為意道︰“那小老頭不會介意的。”
旋即,他又提起一些國外生活的經驗。
說實話,只要不跟江文拍戲,他這個人還像個人,進了片場,真不是個人。
固執、霸道,還踏馬倚老賣老。
陪著江文聊了一路,飛機落地,沈良照例問了一句。
“待會要不要一起回城?”
“不用,有人來接。”
江文擺了擺手︰“不說了,先走了。”
瞧著江文匆匆的腳步,沈良摸了摸下巴。
這會兒,他跟周芸是不是已經開始了?
“看什麼呢?”
听到這熟悉的聲音,沈良轉頭一瞧,不是程好還是誰?
今天的程好穿著淺灰色長款羊絨大衣,內襯是一件暗紅色羊絨衫,下半身搭配一件黑色闊腿褲。
很成熟的打扮。
女人啊,果然是口是心非。
少女時往熟女靠,年紀到了又想著越減齡越好。
“看美女咯。”
沈良嘿嘿一笑︰“一段時間沒回來,咱京城的美女是越來越多。”
“陶坤呢?”
程好翻了個白眼,沒理會沈良的口,她沒有那麼小氣。
“你不是說你們一起回來的?”
“他去取行李去了。”
說曹操,曹操到,不一會,陶坤就拉著一個大行李箱走了出來。
接著。
一行人移步前往停車場。
兩三個月過去,程好雖然沒有進化為老司機,但一路開的都很穩當。
把陶坤送到出租屋,沈良問起了檢查的事。
“怎麼樣,叔叔的報告今天出來了吧?”
“嗯。”
程好微微點頭︰“出來了,結果還不錯,比預想中的還要好一些。”
說著,程好語氣微頓。
“對了,有部叫《選妃記的電視劇給了發了戲約,我想去試試,你覺得怎麼樣?”
“選妃記?這劇名听起來就不太靠譜。”
“它跟《李衛當官差不多,是古裝輕喜劇,不過,導演給我的劇本要一人分飾兩角。”
“一個是心地善良的富家小姐,一個是潑辣刁蠻的民間女子。”
不用程好介紹,沈良也知道《選妃記是什麼劇組。
這部戲,跟時下流行的戲說歷史類似。
批量化的模板制造。
播出後,撲得悄無聲息。
不過,程好正是憑借這部戲贏得了《天龍八部的試鏡機會。
“你是想多賺點錢吧?”
程好聞言神色一怔,停止了劇情介紹。
“錢的事,你不用著急。”
沈良握起她的手,語氣‘深情’道。
“如果你是想過過戲癮,那就再等等,明年,我給你量身定制一部電視劇。”
“拍戲地點就定在你老家島城,拍戲之余,你還能回家。”
此時,前方正好是紅燈。
程好緩緩轉過頭來,只見她滿臉意動的看向沈良。
這該死的溫柔!
直至身後響起接二連三的喇叭聲,她才恍然回神,重新啟動車子。
“其實,不用的。”
半晌,程好開口道。
“你沒必要為了我專門拍電視劇。”
和其他圈子一樣,影視圈也存在鄙視鏈。
比如,電影演員不會輕易拍電視劇,電影導演也很少拍電視劇。
一個電影導演如果跑去拍電視劇,不說會不會被同行‘笑話’。
真拍多了,人也廢了。
因為電視劇和電影的基本邏輯不太一樣。
包括攝影、燈光、美術、演員、道具等等,遠不如電影精良。
電影的一場戲能拍幾天,一天只可以拍幾個鏡頭。
集數多的電視劇卻不行,除開一部分重頭戲,一些不太重要的鏡頭,那是能過就過。
效率第一!
不論是導演,還是演員,一旦習慣拍電視劇的節奏,再拍電影,很難不受影響。
而這,也是電視演員轉戰大熒幕為什麼那麼難的緣由之一。
很多電視劇演員已經習慣了‘套路’,演戲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帶上一些習性。
“什麼為不為的。”
沈良輕輕握住程好的手。
“陳愷歌能給媳婦拍一部《呂布與貂蟬,我給自己女朋友拍部電視劇又怎麼了?”
其實,即使沒有程好這茬子事,沈良也會拍一部電視劇試試水。
一是為了鍛煉團隊。
即使拍電視劇,他也不會糊弄了事。
必須精益求精!
不然怎麼能鍛煉出一個合格的團隊?
不說對標電影,至少也要有央視年度大戲的水平。
拍攝設備用不起膠片機,那就選索尼hdw-900。
這款機器是索尼1999年推出的高清攝像機,電影《星球大戰前傳就是用它拍的。
去年,國內第一部數字高清電視劇,央視年度大戲《大宅門,拍攝時使用的機器也是它。
除了鍛煉團隊,沈良當然也為了掙錢。
同時也要養活手底下的人。
別人跟著你混,三天餓九頓,這誰頂得住?
得給他們活!
拍一部電視劇探探路,先培養培養人才。
時機合適,再效仿王朔等人成立的‘海馬影視制作中心’、周易的‘南瓜創作中心’,培養一支編劇創作團隊。
然後。
他提供一些‘創意’,編劇團隊進行擴容,再從初代班底能抽出人手,讓他們去拍。
拍完賣!
都踏馬給老子掙錢!
捧程好,那是物盡其用,自己的女人,自己不捧,誰捧?
不過。
話肯定不能全說。
那樣太冷冰冰。
沈良三十多度的嘴,怎麼可能說出那種傷人的話?
退一萬步。
為了小沈的性福著想,也得換個說法。
就問你捧沒捧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