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2001︰叫我導演!

第34章 雙響炮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朝天樂 本章︰第34章 雙響炮

    《場刊》︰強烈推薦短片《刷車》,1︰1畫幅開局,令人驚艷!

    ……

    隨著敘事節奏和人物情感的變化,導演利用兩次開縮屏來表現人物內心的掙扎、抉擇。

    畫幅的變化令情緒有了具象的表現,同時也帶來了極強的戲劇張力!

    創新,永遠是電影人的追求!

    我,斯特凡諾•卡薩,實名打出滿分(4星)評價!

    ……

    《場刊》是電影節的內部發行刊物,三大電影節都有自己的場刊,它的作用跟日報類似。

    一半是影片介紹、評論,另一半是各種廣告。

    《場刊》里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最後一頁的場刊評分。

    這個評分有專門的小型評審團進行打分,從一X到四星,一共有五個檔次。

    評審團成員通常由十幾位影評人組成,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媒體。

    最後,根據所有評分,算出一個綜合評分。

    《刷車》首映次日。

    《場刊》打出了3.2的高分評價。

    5月15日,《場刊》修正了評分。

    《刷車》的分數不退反進,綜合評分高達3.4分,這是今年戛納《場刊》的最高分!

    短片第一!

    即使跟長片比較,3.4也是最高分。

    同日。

    國內也傳來了好消息。

    第八屆大學生電影節在燕京落下帷幕。

    在大學生錄像作品單元中,《刷車》一舉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創意】、【最佳攝影】、【最佳編劇】五項大獎!

    與此同時。

    中華網娛樂板塊的小編楊濤也收到戛納前線傳回的消息,而後,他連忙找到主編。

    “老大,南都的竇婉茹傳回消息,北電的那個學生沈良,他拍的短片轟動戛納!”

    “就是大學生電影節獨攬五座大獎的沈良?”

    “對,就是他,《刷車》的場刊評分高達3.4,現場好評如潮,竇婉茹采訪了好幾位資深影評人,他們都認為《刷車》能拿金棕櫚!”

    “稿子呢?”水主編追問道︰“什麼時候能傳回來?”

    “已經傳回來了。”

    楊濤如實道︰“我馬上就傳你。”

    “好,盡快。”

    水主編點頭道︰“對了,發的時候記得關注新瑯、搜虎,他們要是敢轉載我們的報道,那就告他們!”

    新世紀之初,最風光的門戶網站不是新瑯、搜虎、網誼,而是9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華網。

    納斯達克第一只中概股!

    股價一度高達220美元!

    雖然此時的中華網股價已經跌至3美元左右,但賬面上仍然躺著3億多美金。

    財大氣粗的中華網不僅派了專人趕赴戛納,還跟《南方都市報》、《燕京青年報》、《南方周末》等媒體達成深度合作。

    他們的稿子只會獨家專供中華網。

    很快。

    《青年導演沈良奇襲戛納》的新聞稿就登上了中華網‘戛納電影節’專題頁面。

    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以秒計算。

    沈良名震戛納的消息,飛速傳入北電,接著是中戲。

    看到新聞之後,老何一整天都是笑眯眯的。

    高興啊。

    《場刊》評分雖然不代表短片評審團的意見,但場刊的評審員都來自《正片》、《視與听》、《電影手冊》、《時代》這種級別的權威媒體。

    大部分情況下,《場刊》高分電影都不會空手而歸。

    何況,《刷車》對畫幅的探索,不值得一座短片金棕櫚嗎?

    應該穩了吧?

    北電內部,不止老何高興,攝影系的老師都很樂呵,特別是教過97級的老師們。

    名師出高徒的說法,古來有之。

    反過來,高徒那也可以襯托老師。

    臉上有光,評選有望,還能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高興的?

    中戲那一邊,表演系的老師們听說沈良大鬧戛納的事,心情也不差。

    北電出了個好導演,那是好事啊!

    雖說99級表演班的陳思成錯失《法官媽媽》男一號,但那不重要。

    《刷車》的男主角是誰?

    96級秦浩!

    沈良的女友是誰?

    97級程好。

    籌建《法官媽媽》,沈良是怎麼做的?

    親自來中戲!

    憑這三件事,還不能證明沈良是自己人?

    如果沈良沒選他們中戲學生,那不是沈良的問題,而是學生不給力,老師教的不夠好。

    ……

    戛納。

    距離閉幕式的日子越來越近,戛納短片單元的評委們也在緊鑼密鼓地選片、投票。

    閉幕倒數第三天,五位短片評委齊聚一堂。

    今年短片單元的評審團主席是一位叫埃里克•宗卡的法國導演,98年,他憑借影片《天使的夢幻生活》入圍過金棕櫚。

    邀請曾經的獲獎者、提名者擔任評委,向來是三大電影節選擇評審團成員的慣例之一。

    “各位,投票吧。”

    埃里克•宗卡望著眼前的幾人。

    “繼續爭執,永遠沒有答案,我提議,現在就開啟投票環節!”

    “贊同!”

    去年斬獲戛納評審團獎的伊朗新浪潮電影人,女導演莎米拉第一時間響應。

    “我投給《刷車》,這部短片的貢獻絕對值得一座金棕櫚!”

    她的話剛剛說完,意大利女演員布魯尼•泰德斯基當即反對。

    “我認為《豆餅》更勝一籌。”

    看到兩人又要掐起來,埃里克•宗卡不由暗自頭疼。

    就是因為她們倆,短片金棕櫚的評選才遲遲沒有落定。

    “林恩,你呢?”

    接著,埃里克將目光投向另外一位女導演,對方是96年戛納短片金棕櫚的獲得者,甦格蘭導演林恩•拉姆塞。

    “我投《刷車》一票。”

    “好,現在是2票對1票。”

    埃里克微微一笑,看向最後一位評委,柬埔寨紀錄片導演潘禮德。

    “潘,你更傾向于誰?”

    “當然是《刷車》!”

    “好,現在是3票對1票。”

    埃里克重新看向布魯尼•泰德斯基,面帶微笑道。

    “布魯尼,即使我投《豆餅》,也無法改變結果。”

    “所以,你投誰?”布魯尼直接問道。

    “我跟他們一樣。”

    “《豆餅》雖然也很優秀,但不論是創新性,還是故事,《刷車》都更勝一籌。”

    埃里克微微一笑,明眼人都知道《刷車》比《豆餅》更好,前提是拋棄一些ZZ觀念。

    “最後,《刷車》的導演還是一位在校大學生,電影界需要這樣的新人!”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娛2001︰叫我導演!》,方便以後閱讀華娛2001︰叫我導演!第34章 雙響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娛2001︰叫我導演!第34章 雙響炮並對華娛2001︰叫我導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