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預想的產品本身殺手 有4個。
對于後世來說,只是非常非常低級的一些手段,但是放在這個時間來說,已經可以算的上是降維打擊了。
1.“極光”鍍膜工藝,也就是已經跟模具廠還有外包廠談好的事情。
這一部分的總成本,已經來到了7萬元。
2.“金剛”外放系統研發︰
雙揚聲器結構設計、音腔設計、音頻驅動算法修改。
這一部分,李言已經花了8000塊錢,外包給了專門做這個的軟件工程師。
3.預裝TF卡︰
用一台電腦和一個多合一的TF卡讀卡器,批量地將下載好的幾十個JAVA游戲(.jar文件)復制到每一張TF卡的根目錄或特定文件夾。
同時下載好了上百首最新最火的MP3歌曲。
這一部分的成本也不算高,畢竟是批發價。
4.“星光”呼吸燈設計︰
新增LED燈帶、驅動電路設計、模具修改。
這一部分的原材料采購,包括成本,來到了1萬塊錢。
時間︰2007年11月18。
李言此時已經正在跟采購還有財務,在辦公室里拿著報價單計算著成本了。
前期的事情,大家完成的都相當不錯。
MTK主板方面,已經談下一家代理商,同意提供 30天賬期,單價140/片。
李言批了1萬定金過去。
屏幕找到一家國產屏供應商,27/片,可提供15天賬期。
&nAh,現金結算。
其他配件包括攝像頭、外殼套料,鍵盤/側鍵、喇叭等都找到了性價比最優的供應商,部分爭取到短賬期。
那麼如今的成本就差不多已經計算出來了。
李言看著手里的紙張。
原先統一思想的時候,粗略計算大概的成本是在280左右元一台。
而如今由于做出了一些差異化的設計跟材料,使得如今拿到報價單之後,詳細的真實成本已經來到了328元一台。
不過這個增幅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
李言壓根沒有去挑戰最昂貴的核心部件,例如主板、屏幕,而是集中在外觀、聲學、軟件和配件這些“性價比極高”的體驗環節。
原本計劃批發價588元,利潤率已經很高。
現在成本增加到328元,如果維持588元的批發價,每台利潤依然達到了260元
憑借這些碾壓級的差異化賣點,李言完全可以將批發價定得更高。
即使他將批發價提高到658元,相比像是天語、金立等批發價500左右的公模機,經銷商仍然會瘋狂搶貨,因為零售端可以賣到800以上且供不應求。
但是!
李言暫時不打算將批發價定的過高,因為自己如今最大的目的就是打開下沉市場,盡快的積累資金,好為今後真正的智能手機鋪平道路!
現在的這些蠅頭小利,李言不是看不上,而是覺得,暫時要以價格跟利潤,來換取銷售跟打開市場的空間。
李言暫時將批發價格定在了478元,而零售價則是定在了638元一台!
這樣還是給批發商留下了足夠的利潤空間,並且視批發商或者代理商的規模而定,批發價格也是會一路下降的。
要知道如今市場上的除了諾基亞或者摩托羅拉等國際大品牌,國產品牌手機的售價,大概也是在800元以上的!
這個價格是李言精心設計過的。
李言搶佔的,就是如今在農村跟下沉市場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山寨機的市場!
用正規手機的做法,用超前的營銷手段,用大資金的廣告投入,來搶佔下沉市場!
...
時間︰2007年11月28日。
星辰電子廠內,一種大戰將至的緊張與興奮氣氛彌漫在空氣中。
所有前期準備的物料都已到貨,堆放在劃定的“手機物料區”。
李言設計的那套“極光”模具,在經過T1(第一次試模)的微調後,也已正式入駐注塑車間。
此時的注塑車間內不再是生產廉價電話機外殼的ABS料,而是換用了更高等級的PC+ABS混合材料,這種材料強度更高,韌性更好,更能體現高級質感。
李言親自驗看了料袋,確認無誤。
三叔和李言守在最大的那台200T注塑機前。
注意力空前集中。
溫度、壓力、注塑速度——每一個參數都至關重要。
普通的殼子差不多就行,但這種要鍍膜的殼子,絕對不能有縮水、氣紋、熔接痕等任何瑕疵,否則鍍膜後會放大這些缺陷,成為廢品。
經過大半天的調試,不斷調整參數、檢查試模樣品,第一模“曜石黑”的外殼終于順利出爐。
冷卻後的外殼被小心地裝入特制的周轉箱,由廠里的一輛小貨車,運往位于深圳寶安的合作鍍膜廠。
這是唯一一道需要外協的工序。
兩天後,鍍膜完成的外殼被送回。
當李言打開包裝箱的瞬間,周圍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那不再是普通的黑色塑料,在日光燈的照射下,黑色中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深度,隨著角度變換,流淌著若隱若現的藍色和紫色炫光,手感溫潤如玉,絲毫沒有了塑料的廉價感。
“這…這殼子…”三叔拿起一個,摩挲了半天,憋出一句,“…真他娘的好看!”這句粗話,是對李言設計最高的贊美。
鍍膜外殼的到位,意味著總裝正式開始。
前期第一批12名經過培訓的女工,在改造後的生產線上各就各位。
工位1(主板預裝)︰技術員小張負責這個核心工位,他將主板、攝像頭、振動馬達精密地安裝到金屬中框上,檢查排線連接,確保萬無一失。
工位2(屏幕安裝)︰女工們小心翼翼地�炬廘醙蒺{ 擁街靼迮畔呱希 髑崛幔 屢 蕩噯醯吶畔摺 br />
工位3(合蓋鎖螺絲)︰這是最需要技巧的環節。工人將組裝好的核心部分放入下蓋,蓋上精美的上蓋,然後用定扭矩電動螺絲刀精準地鎖上螺絲。扭矩必須剛剛好,既不能滑牙,也不能松動。
工位4(初檢與軟件燒錄)︰連接電源,成功開機後,手機被連接到電腦,燒錄李言定制版的固件。
工位5(全面功能測試)︰這是品質的最終關卡。測試員將SIM卡插入特制的測試治具,撥打112,測試通話質量和信號;檢查揚聲器音量是否洪亮無破音;測試振動馬達;檢查“星光”呼吸燈效果是否正常。
工位6(貼膜、裝電池、包裝)︰合格的手機貼上保護膜,放入電池,與充電器、耳機、以及那張預裝256MB TF卡一起,放入李言精心設計的包裝盒中封箱。
現實不是游戲,也不是小說。
生產絕非一帆風順。
初期,良品率低得令人抓狂。
工位2的屏幕排線安裝,報廢了十幾塊屏幕。
李言立刻叫停,親自示範了十幾次“一推到底,听到輕微‘ ’聲即可”的標準動作,並把這個工位增加到2人,互相檢查。
而且即使使用了電動螺絲刀,仍有約5%的外殼因螺絲孔精度問題導致滑牙。
李言下令,所有滑牙的外殼一律報廢,絕不流入下一環節,同時讓三叔記錄下螺絲孔的批次問題,反饋給模具廠尋求長期解決方案。
偶爾有幾台手機刷完軟件後無法開機,從而變磚。
小張和技術員必須手動重新刷機,效率極低。
後來發現是數據線接觸不良,更換了更可靠的刷機線和USB接口後,問題基本解決。
在李言、三叔和小張的緊密跟進下,生產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流暢。
女工們的動作從生澀到熟練,生產效率從最初的日均20台,逐步爬升到50台、80台。
一周後,第一批500台“星辰S1”全部生產完畢,整裝待發。
其中300台是“烈焰紅”,200台是“曜石黑”。
李言拿起一台最終成品,手感沉甸甸的,極光漆面在燈光下流光溢彩,按下側鍵,頂部的呼吸燈如星辰般緩緩閃爍。
他用力按下音量鍵,鳳凰傳奇的歌聲從雙揚聲器中澎湃而出,音量巨大卻無一絲破音,震撼著整個車間。
“三叔,听到了嗎?”李言關掉音樂,車間里瞬間安靜下來。
“听到了,真帶勁!”三叔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發自內心的笑容。
“這不僅是聲音,”李言看著手中的手機,目光灼灼,“這是咱們廠敲開新世界大門的敲門磚。接下來,該讓市場听听我們的聲音了。”
生產戰役暫告一段落,更加殘酷和關鍵的銷售戰役,即將打響。
這500台手機,就是李言投入市場的所有賭注,也是星辰電子廠涅�重生的全部希望。
接下來就是手機正式上市前的最後一道關卡了。
李言坐鎮指揮,技術員小張具體跑腿,外包的代理公司協助。
開始手機的認證與檢測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