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一大早,林永南帶著幾個兵丁來到了叢蒙山礦場。
眾人一進入大門,就看到原本混亂、陳舊的礦場已經大變樣,礦工們穿著統一的坎肩忙碌著,有序領取裝有糖水的水囊,進入已經搭建木支護的礦洞,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林永南在經過一處礦洞的時候,還注意到里面鋪設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木軌,上面架著一輛木斗車,一名礦工推著木斗車進入礦洞,車上都是各種開礦的工具,十分省力方便。
“難怪了,”
林永南心中暗道︰“工農會這個月除了運來定額上交的鐵料外,還多運來幾千斤,托百戶大人代為售賣,原來是將礦場經營得如此順暢,相比產出的鐵料數額也是大幅增加了。”
其實此時的鐵料價格並不貴,官價每百斤九錢銀子,也就是0.9兩。劉岩委托洪興烈售賣的鐵料算下來,也就是幾十兩銀子的價值。
可這是官價,叢蒙山出產的鐵料本就是民間私自出售的,價格要比官價高出不少。至少洪興烈給出的價格是每百斤一兩七錢,這算下來,劉岩每月能有一百多兩的收入,雖然不多,但是養活礦場暫時是足夠了。
“嗯?”
林永南隨即又看到遠處的山坡上聚集了不少人,于是問道︰“那邊是在做什麼?”
領路的民兵也不遮掩,說道︰“會長請了瓖頭尋找礦脈,在那邊又發現了鐵礦,正調集人手開采,估計一兩個月後,鐵料的產量還會增加。”
林永南心中震驚,隨即跟著來到劉岩的住所。
站在門前,林永南看著破舊的土坯房子,想不到工農會會長,控制了上萬百姓、大片村子的劉岩,竟然住在這種地方。要知道許多勢力不如劉岩的豪強,都要住進幾進的青磚院子。
“哈哈,是林總旗來了,快請進。”
林永南笑著抱拳,說道︰“劉會長真是大手筆,我看用不了兩個月,叢蒙山礦場就能月入數百兩,甚至更多的銀子了。”
“我這也是被逼無奈啊,我這個人,窮怕了,所以每天就想著如何賺銀子,讓林總旗笑話了。”
二人隨即落座,林永南遞上禮單,說道︰“這是百戶大人的一點心意,請劉會長手下。”
劉岩打開禮單一看,上面的東西差不多價值上百兩銀子,想不到洪興烈手筆還挺大,于是說道︰“正所謂無功不受祿,百戶大人這麼客氣,一定有事吩咐,林總旗有話直說吧。”
“劉會長痛快!”
林永南說道︰“此前劉會長送去的肥皂很不錯,百戶大人親自試用了,覺得這樁生意可以做,而且要往大了去干,所以派我過來和劉會長商議一下細節。呵呵,最好是能讓我去肥皂工坊看一看,回去向百戶大人稟報一下,也好讓百戶大人安心。”
劉岩說道︰“這沒問題,至于合作的事情,我有個想法,林總旗听一听。”
“肥皂生產的事情由工農會負責,每月定時交貨,後續由百戶大人負責銷售。”
“具體來說,就是肥皂工坊以每塊三十文的價格賣給百戶大人,由百戶大人自行加價,再賣出去。當然,具體的運送腳費自然是百戶大人負責,如何?”
林永南微微皺眉,說道︰“三十文一塊?價格太高了,而且腳費也要兩家平攤。”
劉岩說道︰“林總旗不知道,這肥皂制作起來工藝繁瑣,而且所需原料、人手也很多,最重要的是花費時間很長,成本一直降不下來。就算是三十文一塊,我在每塊肥皂上也只是賺了兩、三文而已,就是圖個量大。”
“至于腳費,我們工農會只是百姓自發求富的一個會,沒有路引、沒有靠山,要是由我們承擔一半的腳費,一路上難保不會被各方衙門敲竹杠,到時候這些成本加上去,賣給百戶大人的價格可就不止三十文了。”
林永南不相信,說道︰“肥皂的成本有這麼高嗎?這不過就是洗衣服、洗澡用的東西,和皂角膏差不多,制作起來能有多費事,劉會長該不會是騙我吧?”
“話已至此,不管林總旗信不信,反正事實就是這樣。”
劉岩說道︰“肥皂雖然和皂角膏是一類東西,可用起來效果卻是不一樣的,否則百戶大人也不會動心,二者的價值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林永南盯著劉岩看了一會兒,拿捏不準劉岩的話是不是真的,于是說道︰“先去肥皂工坊看一看吧。”
“林總旗請!”
隨後劉岩帶著林永南下山來到楊家會,進入工坊後果然看到大批的女工在忙碌著,大量的原料用木桶裝著,上面還用厚布封住,看不到里面是什麼東西。
當然,制作肥皂的各處車間都是大門緊閉,林永南只能看到里面有女工在忙碌,劉岩卻以“商業秘密禁止入內”為由,不讓林永南進去查看。
林永南失望的在院子各處看了一會兒,用商量懇求的語氣說道︰“工坊內的人手的確不少,只是這價格真的不能再降一降了?”
劉岩搖頭說道︰“說實話,這肥皂只要拿出來,願意收購的商販大有人在。我也只是願意和百戶大人交朋友,所以才以三十文一塊的價格出手。如果換了別人,我就算賣五十文一塊,也依然不愁銷路,而且還會有大批人搶著要,林總旗考慮考慮吧!”
林永南嘆息一聲,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回去復命,過幾天再給劉會長答復。”
“可以。”
隨後劉岩送林永南出了工坊,在臨走之前,林永南拿出了一封書信遞給劉岩︰“這是百戶大人的親筆信,請劉會長親啟。”
劉岩接過書信看了一眼,只見信封上的字體剛猛有力,顯然洪興烈這個百戶武官是練過字的,不由對洪興烈很感興趣,畢竟練字習文的低級武官在如今的大明非常罕見。
“請林總旗回復百戶大人,這封書信我一定仔細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