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九月初六,楊家會村外。
在劉岩的嚴令下,肥皂工坊提前幾天順利完工,此時劉岩站在新建成的工坊外,臉上掛滿了笑容。
新工坊佔地很大,甚至比跟前的楊家會村都大一些,前後四進院子,兩側還各有一個四進的跨院。工坊內用作“生產車間”的長條大房子足足有二十幾座,基本都集中在二進、三進院,最前面的一進院是進料、出貨的地方,而最後面的四進院則是庫房、賬房、辦公場所。
“會長!”
白文鼎帶著一個中年男子快步走了過來,行禮說道︰“會長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萬豐祿,是屬下推薦的工坊主事。”
“這次以工代賑,屬下負責給濟民登記造冊,也發現了不少人才,有帶著手藝的工匠,有種田好手,也有像萬掌櫃這樣善于經營的人才。”
肥皂工坊主事的人選,劉岩已經在前幾天的工農會月度會上提出來了,讓各位委員舉薦人才。王鐵頭、李憨、唐莊等人都舉薦了人選,可不是佃戶出身,就是礦工出身,甚至還有一個是干獸醫的,沒有一個會經營,都被劉岩否定了。
此時劉岩打量著萬豐祿,問道︰“哪里人,原先是做什麼的?”
萬豐祿非常恭順,行禮說道︰“小的原本是定襄縣人,在城中開貨棧的。就是前兩個月,城中官軍集結,把小人的貨棧給征用了,小人積攢了十幾年的家底全都被官軍搬空,卻一個銅錢都沒收到,一夜之間破了家。”
“想著回城外老家度日,畢竟還有十幾畝好地在,怎麼也餓不著。可是出城一看才知道,老天幾個月不下雨,好地也變成旱地了,隨後大批饑民在城外游蕩,小人也舉家被裹挾,輾轉就到了會長這里。”
劉岩點了點頭,萬豐祿也夠悲催的,屬于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典型,于是說道︰“工坊經營懂嗎?”
“小人雖然不知道會長要生產的是什麼,但是經營知道還是明白的,而且小人的家眷已經全部送到礦上安頓了,小人也能盡心為咱們工農會辦事。”
劉岩見萬豐祿很上道,直接將家眷送來當“人質”,便笑著問道︰“可你不是工,也不是農,怎麼能盡心辦事呢?”
萬豐祿說道︰“小人雖然不是工匠、農戶出身,可如今也是窮人一個,工農會是咱們窮苦人的靠山,我自然會盡心辦事。”
“嗯,很好。”
隨即劉岩招呼白文鼎和萬豐祿一起進入工坊內。
“這處工坊只生產一種名為肥皂的東西,具體的制作方法我會傳授,現在你們二人要抓緊時間招募人手。記住,只招募已經嫁人的婦人。”
“啊?”
白文鼎用一種“我懂得”的眼神看向劉岩,被劉岩狠狠瞪了一眼︰“男人要下礦、當民兵、種地,人手已經不夠用了,所以工坊這邊就不要再招募男人了。至于沒出閣的大閨女你們誰敢用?”
萬豐祿急忙說道︰“還是會長想得周全。”
“招募人手的事只給你們十天時間,十天之後我過來檢查,並交給你們肥皂的制作辦法,有問題嗎?”
“沒問題!”
劉岩帶著二人在工坊內走了一遍,囑咐萬豐祿各處房屋的作用,“這里是生產肥皂的車間,這里的食堂,這里是女工休息室,這里是物料室”等等,雖然萬豐祿對于個別詞匯不是很明白,但是劉岩也耐心的一一講解,最後還囑咐道︰“如果離家遠的女工就不要回去了,時間來不及也不安全,就住在工坊內,再讓她們的家人也住過來,負責工坊的洗洗涮涮、看門警戒等事務,記住一定要嚴格篩選,不能樣賊!”
“是,屬下一定盡心甄別。”
“至于工錢嘛,你們招工的時候就說,女工每人每天管兩頓飯,每月給三錢銀子,等日後生意好了,還會再漲。”
萬豐祿說道︰“這已經夠好了,大人沒去定襄縣看看,城內的店鋪伙計都是沒工錢的,只管一天兩頓飯,每月再給十斤雜糧,就這還打破頭想進店鋪當伙計呢!”
隨後劉岩沒有在工坊停留,在十幾個民兵的護衛下,開始在周邊村子巡視。
此時劉岩控制的地盤大了不少,除了礦場和趙家莊、周莊、楊家會外,還有周邊十幾個村子也都派駐了村小隊,此時一面訓練饑民青壯,一面利用農閑的時間開墾新的耕地,叢蒙山北麓各個村子的荒地基本上都在開墾中。
“等到這些荒地開墾出來,糧食的產量就能上去了!”
就這樣,劉岩在周邊巡視了幾天,便又回到肥皂工坊內。十天時間,白文鼎和萬豐祿招募了三百多已婚婦人,連同部分女工的家眷,此時工坊內已經熱鬧起來,四百多人正在忙碌著,將劉岩開出清單上的器械、物資搬運到位。
“這些女工編組了嗎?”
十天前,劉岩按照制作肥皂的流程寫好了分組的安排,將女工分為原料組、皂化反應組、成型晾曬組、銷售儲備組。當然這些只是生產環節的,除了這些之外,工坊還有後勤組、保衛組等,都是女工家眷負責。
“會長放心,已經全都編組好了,現在正在熟悉各組使用的器械和環境,只是具體還不知道怎麼制作這個,肥皂。”
劉岩說道︰“將各組的組長召集過來,各組再找一兩個聰明的,一起過來學習。”
“等等。”
劉岩頓了頓,說道︰“讓各組在各自的車間集合等候,我一個車間一個車間的教,任何車間都不能隨意亂串,也不能互相打听其他生產環節,否則交由情報部處置!”
萬豐祿聞言心中一驚,急忙答應下來,親自跑遍所有車間安排。
白文鼎稱贊道︰“會長真是細心,這樣一來就不怕肥皂的制作方法就不會外傳了。”
“哪有這麼簡單,後續還要加強工坊的保密措施,等民兵擴編之後,還要在工坊這邊駐守一支民兵,這樣才能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