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

第21章 號舍之內,暗度陳倉計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毒酒飄香 本章︰第21章 號舍之內,暗度陳倉計

    縣試考棚的號舍,

    活像一排排密不透風的鴿子籠,

    低矮逼仄,每間寬不過三尺,

    進深僅四尺,高個子的考生連站直都難,只得蜷縮其中。

    這“鴿子籠”以磚木簡陋搭成,

    一排數十間,巷陌縱橫,僅容一人通過。

    每間號舍內只有一塊凹凸不平的木板充作桌案,

    一個搖搖晃晃的小馬扎,

    以及牆角那個散發著刺鼻異味、

    供考生方便的痰盂。

    這便是大明科舉最底層的競技場

    ——童生試第一場,縣試的考場。

    童生試乃科舉進階之始,

    分為縣試、府試、院試三關。

    這第一場縣試,由本縣知縣主持,

    連考五場,每日一場,黎明前點名入場,日暮交卷。

    首場最為關鍵,

    考四書文兩篇、五經義一篇,

    中者方可參加後續場次。

    而“君子不器”正是首場的四書題之一,

    看似簡單,卻最考較考生的見識與文思。

    甦惟瑾本無資格踏入這考場。

    他身負“賤籍”,按律不得參與科考。

    然而,張家——本地頗有勢力的豪紳,

    為了那個不學無術的嫡子張誠能順利過了這科舉第一關,真是煞費苦心。

    張老爺早已用大把銀錢鋪路,

    打點了縣衙上下。

    他們尋了個由頭,

    將甦惟瑾冒籍在張家一個遠房親戚名下,

    身份文牒做得天衣無縫,

    又使錢讓書辦在登記造冊時做了手腳,

    準其入場,卻暗中記下︰

    此考生成績單列,

    不參與評等排名

    ——換言之,甦惟瑾只是�影子,

    考得再好,功名也不會落在他頭上。

    這一切,只為將他變成張誠案頭的一支“活筆”。

    是以,才有了眼前這精心安排的場面。

    甦惟瑾按照事先打點好的安排,

    果然被分在了張誠右側的號舍。

    兩人之間只隔著一道薄薄的木板牆,

    底下還有條寬不及掌的縫隙,

    專供傳遞物品

    ——自然是給那些“有心人”行方便的。

    張誠腆著肚子,

    費了老牛勁才擠進自己的號舍,

    那身新做的綢緞直裰立刻蹭上了一層灰。

    他嫌棄地呸了兩聲,

    又緊張兮兮地左右張望,

    活像只偷油吃的老鼠。

    直到瞥見隔壁甦惟瑾那瘦削的身影也安頓下來,

    他才稍稍松了口氣,

    肥臉上擠出個油膩的得意笑容,

    用氣音哼道︰

    “算那書辦懂事…喂,甦小九,給老子機靈點!”

    甦惟瑾沒理會他,

    自顧自地將考籃放下。

    空氣沉悶污濁,

    混合著陳年墨臭、汗臭、

    尿溺的騷臭以及一種難以言喻的、

    幾乎凝成實質的緊張感。

    他深吸一口氣,

    強迫自己忽略這令人窒息的環境不適,

    將筆墨硯台一一取出,擺放整齊,

    動作沉穩,不見絲毫慌亂。

    超頻大腦已進入待機狀態,

    好似上緊發條的精密儀器,

    只待題目觸發。

    不多時,沉重的梆子聲“咚——咚——”響起,

    似如敲在每位考生的心尖上,

    預示著考試正式開始。

    甬道盡頭傳來腳步聲,

    有差役舉著高高的題目牌在各排號舍間的狹窄通道緩慢走過,

    確保每位考生都能看清。

    那木牌上,濃墨書寫,

    赫然正是本次縣試第一場的四書題——“子曰︰君子不器”。

    題目傳來的一剎那,

    張誠那邊立刻響起一陣抓撓聲,顯然是急了。

    這題目看似簡單,實則內涵深遠,

    絕非他那個被酒色掏空的腦子能瞬間理解的。

    “喂!听到了嗎?

    君子不器!快!快寫!”

    張誠壓得極低卻又急不可耐的聲音從板壁下傳來,

    伴隨著一張小紙條和一塊上等徽墨被從縫隙底下飛快地塞了過來。

    甦惟瑾面無表情地撿起紙條和墨錠。

    超頻大腦瞬間啟動!

    “君子不器”…

    出自《論語•為政》。

    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

    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表層釋義,君子應博學多才,

    不局限于一門一藝。

    深層引申…君子之道,

    在于體用兼備,道術合一?

    不,這還不夠!

    超頻大腦瘋狂運轉,

    無數相關的經義注解、

    歷代大儒的闡釋、

    乃至超越這個時代的思想火花激烈踫撞!

    電光石火間,

    一個更為大膽、

    甚至有些“離經叛道”的切入點已然成型︰

    君子豈止不應局限于“才藝”之器?

    更應超越“形而下”之器,

    直指“形而上”之道!

    君子當“器”而不“器”,

    即具備經世致用之才能(器),

    卻不被具體才能、職位、

    乃至時代局限(不器),

    心中常懷大道,

    能以不變應萬變,融匯貫通,

    乃至…推動時勢!

    這個見解,已然帶上了幾分心學“致良知”的影子,

    甚至隱約觸踫到了後來“經世致用”實學的邊緣,

    放在嘉靖初年,絕對算得上新穎甚至大膽!

    用來幫一個紈褲子弟考縣試,

    簡直是殺雞用牛刀,

    但唯有如此,

    才能既確保文章出彩高中,

    又能埋下他想要的“伏筆”!

    思路既定,甦惟瑾眼中精光一閃,

    毫不猶豫地鋪紙磨墨。

    那塊張誠貢獻的上好徽墨磨出的墨汁,

    濃黑潤澤,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松煙清香。

    他下筆了。

    筆走龍蛇,文思如江河奔涌,傾瀉而下。

    超頻大腦精確控制著腕力,

    每一個字的架構、每一筆的走勢,

    都經過了微調。

    整體上看,字跡工整規範,

    符合科舉要求,

    但細看之下,

    筆畫間卻透著一股與他平日里刻意表現的“螃蟹體”截然不同的風骨力道,

    只是在起筆收鋒處,

    又巧妙地融入了幾分刻意模仿張誠那浮躁筆意的“抖擻”和“稚嫩”。

    文章破題精準,承題大氣,

    起講已然顯露出不凡的格局。

    他將那超越時代的見解,

    巧妙地包裹在傳統的八股格式和聖賢言論之中,

    勝似將一顆新酒裝入舊壺,

    初嘗醇厚,細品則驚覺其烈性非凡!

    “……是故君子之才,

    非瑚璉簋之謂,

    乃經緯天地之資也。

    守常而知變,執一而應萬,

    器之用存乎技,不器之神存乎道……

    故曰︰不離器而求道,

    亦不泥于器而蔽道。

    俯仰世事,皆為我所用,

    而非為我所困……”

    他在文中,

    不止一次隱晦地強調了“實用”、“應變”、“超越局限”,

    甚至引用了幾個相對冷僻但貼切的典故,

    這絕非不學無術的張誠能掌握的知識儲備。

    這就是他埋下的第一根刺

    ——文章才華與考生學識嚴重不符!

    同時,在幾處關鍵議論之後,

    他又“畫蛇添足”般加了點符合張誠智商和性格的、

    略顯淺薄急躁的感慨,

    比如“由此觀之,豈不快哉!”

    “誠哉斯言,吾輩當效之!”

    這類口水話,

    完美模擬了一個有點小聰明

    卻沉不下心讀書的紈褲子弟

    突然“超常發揮”時會有的表達習慣。

    這是第二重偽裝和伏筆。

    一篇八百余字的八股文,

    在超頻大腦的恐怖算力支撐下,

    竟在不到半個時辰內便一氣呵成!

    甦惟瑾停筆,輕輕吹干墨跡,

    眼神冷靜得可怕。

    他快速檢查了一遍,

    確認所有“手腳”都已到位,

    文章質量足以驚艷考官助張誠過關,

    而那些超越時代的“微言大義”和筆跡上的細微破綻,

    則如同深埋的炸藥,只待將來某根引線被點燃。

    他輕輕叩了三下板壁。

    隔壁早已等得焦躁不堪、

    差點要撓牆的張誠如同听到仙樂,

    立刻將肥碩的身軀趴到地上,

    迫不及待地從縫隙里伸出手亂抓。

    甦惟瑾將那張墨跡已干的考卷小心地卷起,塞了過去。

    張誠一把搶過,如獲至寶,

    連滾帶爬地坐回馬扎,

    攤開試卷就想抄。

    可只看了一眼,

    他就有點傻眼

    ——這字…好像比平時甦小九交上來的功課好了不止一點?

    還有這文章…雖然看不太懂,

    但感覺好厲害的樣子!

    管他呢!能中就行!

    張誠壓下心頭那一點點怪異感,

    立刻奮筆疾書(照抄),

    生怕慢一點這“仙氣”就跑了。

    肥臉上因為興奮和緊張,

    油汗涔涔,卻也顧不得擦。

    听著隔壁那幾乎要把紙戳破的抄寫聲,

    甦惟瑾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弧度。

    魚餌已吞,鉤線已系。

    他慢條斯理地開始清理自己的硯台,

    仿佛剛才那篇驚世駭俗的槍文與他毫無干系。

    然後,他才攤開自己的試卷,

    不慌不忙地開始書寫真正屬于他自己的、

    中規中矩、絕不出挑但也挑不出錯處的答卷。

    藏鋒于鈍,隱智于拙。

    這場考試,對他而言,才剛剛開始。

    而他和張誠的命運,

    從那張試卷傳遞過去的一刻起,

    已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岔路。

    號舍之外,陽光透過高窗,

    落下幾縷微光,照亮空氣中飛舞的塵埃,

    也照亮了甦惟瑾筆下那沉穩而充滿力量的普通文字。

    在這由特權與規則編織的羅網中,

    他正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反擊。

    暗度陳倉,計已成。

    只待風雲起時。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方便以後閱讀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第21章 號舍之內,暗度陳倉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第21章 號舍之內,暗度陳倉計並對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