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贏奚的善意提醒,如同給疾馳的馬車套上了韁繩,讓贏昊在開拓“黑科技”的同時,未曾偏離富國強民的根基。天工苑內,除了繼續優化水泥配方、秘密進行小劑量火藥穩定性測試外,新闢的“農具改良區”也日漸熱鬧起來,鋸鑿斧刨之聲與造紙坊內抄紙漉漿的動靜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奇特的“生產力變奏曲”。
然而,眼下最讓贏昊感到踏實與成就感的,還是造紙工坊。
經歷了初期的屢敗屢戰,到魯午巧思破解難題,再到墨非引入初步的流水線分工思想,天工苑的造紙工藝已日趨成熟、穩定。原本偏居一隅的造紙坊如今已擴建了數倍,數十名精心挑選、簽署了保密契約的工匠在各道工序上忙碌著。漚麻、捶搗、蒸煮、洗漿、抄紙、壓榨、烘烤……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雖仍依靠人力,卻效率大增。
空氣中彌漫著植物縴維特有的氣味,混合著蒸汽的溫熱。一排排新制的夾巷式烤牆取代了最初的炭盆烘烤,使得紙張干燥更均勻,品相更好。成品紙張被裁切成統一尺寸,以“刀”為單位(一刀約百張),整齊碼放在干燥通風的庫房內,累積如山。
這一日,庫房內點算完畢,確認存量已逾三百刀。贏昊撫摸著那微黃卻平整、觸感已相當不錯的紙張,臉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他隨手抽出一張,用特制的炭筆(他自己燒制研磨的)在上面畫了幾筆,線條流暢,並無暈染。
“魯師傅,墨非,還有諸位工匠,辛苦了!”贏昊環視周圍滿臉疲憊卻眼含興奮的眾人,“這三百刀紙,便是我們天工苑獻給父皇,獻給大秦的第一份像樣的厚禮!”
眾人齊聲歡呼,與有榮焉。
贏昊當即下令,精選其中品相最佳的一百刀,以錦緞包裹,裝入特制的木匣,準備進獻始皇。其余二百刀,則按計劃,準備分發試用。
次日,咸陽宮,麒麟殿。
正值常朝,百官肅立。始皇嬴政高踞帝座,正听取著各地郡守的奏報。當內侍稟報“昊公子贏昊殿外求見,言有祥瑞進獻”時,殿內微微一靜,諸多目光投向殿外。贏昊近來風頭太盛,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朝堂的神經。
“宣。”始皇的聲音平淡無波。
贏昊身著正式公子朝服,步履沉穩地走入大殿,身後跟著四名力士,抬著兩個沉甸甸的朱漆木匣。
“兒臣贏昊,叩見父皇!”贏昊大禮參拜。
“平身。”始皇目光落在木匣上,“子樂,今日所獻何物?”
贏昊起身,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恭敬與一絲掩不住的興奮︰“回父皇,兒臣幸不辱命,天工苑所造之紙,已能量產。今日特精選百刀,獻與父皇御覽!另有試用之紙二百刀,供父皇酌情分發。” OS︰“嘿嘿,閃亮登場!讓老爹和各位大臣們開開眼!”
他示意力士打開木匣,露出里面碼放整齊、微黃挺括的紙張。
殿內頓時響起一陣細微的騷動。許多官員只是听聞過此物,卻未曾親見。如今見這所謂的“紙”竟如此之多,堆疊起來遠不如同等書寫量的竹簡笨重,不由都伸長了脖子。
始皇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呈上來。”
趙高連忙走下御階,從贏昊手中接過一疊紙,小心地捧到始皇案前。
始皇拿起一張,用手指捻了捻厚度,感受其柔韌,又提起御筆,蘸墨在其上書寫。筆尖劃過紙面,順滑流暢,墨跡清晰,並無滲透。他連續寫了幾個字,感受著這與竹簡、縑帛截然不同的書寫體驗,威嚴的臉上終于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滿意。
“善。”他放下筆,看向贏昊,“此紙造價幾何?日產幾許?”
贏昊早有準備,流暢應答︰“回父皇,主要原料為麻頭、破布、樹皮等廢棄之物,成本遠低于縑帛,亦較竹簡為輕。目前日產可達數十刀,若擴大工坊,增派人手,產量還可提升。” OS︰“成本低、原料廣、產量還能漲,就問你心不心動!”
果然,此言一出,不僅始皇目光微凝,殿下的李斯、蒙毅、鄭國等務實派重臣,眼中都爆發出精光。他們太清楚一種廉價、輕便、能量產的書寫材料,對于政務運轉、知識傳播意味著什麼了!
治粟內史鄭國率先出列,聲音帶著激動︰“陛下!此紙若真如昊公子所言,成本低廉,則于記錄糧賦、河工數據、傳遞公文,大有裨益!可省去大量竹簡雕刻、搬運之勞!”
李斯亦緩緩出列,他想的更深︰“陛下,臣曾觀昊公子造紙,知其便于書寫、攜帶與存儲。若推廣于各官署,則律令條文、政務文書之傳遞、抄錄、存檔,效率必將倍增!于推行法度,統一政令,功莫大焉!”他這是直接肯定了紙張的政治價值。
就連一向保守的宗正贏奚,此刻也微微頷首。他雖強調農桑根本,但並非否定一切工造。紙張利于文化傳承與政令通達,于國有利,他自是支持。
當然,也有不和諧的聲音。博士淳于越眉頭緊鎖,出列道︰“陛下!竹簡雖笨,然雕刻不易,使人下筆謹慎,深思熟慮。此紙輕便,得來容易,恐助長輕浮文風,使士子不再珍視文字,于教化不利啊!”
贏昊一听,內心OS︰“這老夫子又來了!又是這套‘載體決定論’!”他正想開口反駁,卻見始皇抬了抬手,制止了雙方的爭論。
始皇的目光掃過殿下百官,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最終落在那兩大匣紙張上,沉聲開口,一錘定音︰
“紙,輕便價廉,利于政務學問,此乃大勢。淳于博士之憂,朕知之。然,文字之重,在乎其意,而非其載。豈因器物之便,而廢強國利民之道?”
他語氣不容置疑,繼續道︰“傳朕旨意︰此二百刀試用之紙,即刻分發至丞相府、國尉府、治粟內史府、御史大夫府及奉常衙門,率先用于日常文書抄錄、律令傳遞。各府需詳細記錄使用利弊,定期呈報。”
“少府章邯。”
“臣在!”
“即日起,統籌資源,配合天工苑,擴大造紙工坊,務求增產降本,以滿足日後推廣之需。”
“諾!”
“昊公子贏昊,獻紙有功,督造得力,賜金三百,帛三十匹,準其繼續掌管天工苑,研制利國利民之物。”
“兒臣領旨!謝父皇恩典!”贏昊心中大喜,連忙拜謝。OS︰“成功了!官方認證,試點推廣!造紙大業,正式起航!”
旨意一下,朝堂之上,有人欣喜,有人沉思,有人無奈。但無論如何,一種新的書寫材料,已然以其不可阻擋的便利性,正式登上了大秦的政治舞台。那二百刀紙被迅速分發下去,可以預見,它們將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在帝國的政務體系中,激起怎樣的效率波瀾。
贏昊退出麒麟殿時,腳步輕快。他知道,這不僅僅是獻上了三百刀紙,更是為他腦海中的更多藍圖,鋪下了一塊堅實的基石。知識的壁壘,將因紙的普及而開始松動;帝國的脈搏,也將因信息的加速流動而跳動得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