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y o),是《易經》的符號,佔卜的起源,六十四卦象的基礎組成部分。
後世熟悉的八卦,構成是三爻,比如乾卦(?)為三個陽爻,坤卦(?)為三個陰爻。
再將八卦兩兩結合,成為六十四卦。
故而在易經佔卜里,通過六爻可以計算天下之事,無所不包。
展昭最初習練“六爻無形劍氣”,還以為像是“六脈神劍”,以手上六條經脈催發出無形劍氣。
後來發現,完全不是一回事。
爻的本義是“交”、“效”,縱橫之交、陰陽之交,世間萬物在不斷地交流變化,在“六爻無形劍氣”里,正是化爻變為劍氣先機,納卦象入丹田氣海。
以臍下丹田為根基,凝煉六處竅穴,化六爻爻位,陰爻存至柔真氣,陽爻蓄至剛劍元,再依乾坤二卦交泰,于丹田內開闢先天氣海。
“六脈神劍”一人同使六脈劍氣,需要至為深厚的內力,若非段譽那種北冥神功的機緣,幾乎難以達成。
但“六爻無形劍氣”一旦功成,陰陽互化間,真氣反倒如卦變無窮,不假外求。
展昭畢竟年少,至今才凝煉了六爻竅穴,積蓄的真氣不足以生生不息,源源不斷,但也沒有六脈神劍那種驅使不動的窘迫。
他已經可以做到劍氣離體,化無形氣機,布于敵身六合方位,敵人招數未成,已顯吉凶。
因此剛剛的“書生”一露面,展昭就知曉此人絕非迷路的香客,先發制人,自是解決得輕而易舉。
“沒想到六扇門不甘于守在外面,竟然直接遣人入寺,越來越放肆了!”
對于展昭而言,這連小風波都談不上,定海卻緊張起來,腳下步伐加快︰“小師叔,咱們速去地藏院!”
大相國寺內部,分為四院。
文殊院、觀音院、普賢院、地藏院。
正是以四大菩薩命名,十分好記。
其中地藏院專司僧人考核收錄,掌勘驗根骨,辨明心性之責。
兩人來到院中,就見寬敞的堂內,是一張張桌案,不少僧人正在伏案寫文書。
‘這是佛門麼?和世俗的衙門有啥區別?’
就在展昭默默吐槽之際,一位僧人還迎了上來︰“定海師弟,今個兒是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定明師兄!”
定海合十行禮︰“這是新入門的小師叔……”
“哎呦!”
定明听了來歷,那笑容熱情得快要溢出來︰“小師叔眉間隱現般若紋,天庭飽滿似蓮台,分明是累世修行的佛門根器,持願太師伯可是從不收人入寺,難怪會為小師叔你而破例啊!”
‘不是像,這就是衙門吧!’
展昭無語。
事實上,大相國寺倒也沒有那麼的世俗。
但持願不僅是觀音院首座,更是佛門神僧,宗師之尊,這樣的人帶回的弟子,入寺還要阻礙,就是地藏院不懂事了。
不過有些規矩也是不可改變的,定明一番恭維後,又小心翼翼地道︰“小師叔,我釋門弟子入寺院後,都是先為沙彌,暫無輩分法號的……”
按佛教制度,正式出家後,需先剃度為沙彌,受沙彌十戒,獲取度牒。
到了這一步,擁有僧籍,免了賦役,才能稱作僧人,不然都是野和尚。
展昭對于這點並不排斥,甚至還有些高興︰“沒有法號的沙彌好啊!就該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來!”
“小師叔太謙遜了!”
定海深感大相國寺撿到寶了,定明也松了口氣,趕忙取出一部冊子︰“沙彌也有日常雜務,小師叔盡管挑選,資聖閣就比較清閑……”
沙彌的日常是學經、持戒與勞逸。
即打坐念經、背誦功課、沙彌律儀。
但也有掃地焚香、擊鐘做飯等雜務,不是一味的清修。
展昭接過冊子看了看,很快選了一項︰“就掃地吧。”
“啊?好!好!”
定明眨了眨眼楮,提筆飛快寫道︰“展昭,常州府,武進縣,遇杰村人士,年十五,沙彌,雜務掃地。”
雙方都很滿意。
接下來就是衣物發放。
僧袍僧衣、麻履布囊,由于不剃度,還有專門束發的頂包與僧帽。
最關鍵的,則是一部經書。
“這是《清淨如來藏》,我大相國寺的心法要義。”
“其內有一門心法,講究眾生本具如來藏性,本自清淨無染,如雲散月現,外境擾動時,當體認自性不動不搖,即得大安寧……”
展昭禮貌翻開。
事實上,他對于佛門本身沒有任何信仰,甚至都談不上什麼好印象。
畢竟前世出了一件關于方丈的大事,鬧得沸沸揚揚,成為笑談。
雖說不能一概而論,可終究會受些影響。
然展昭從小習武,練的並非家傳絕學,而是一位嗜酒如命的道人所授,此人曾說過,自己欠了大相國寺一個人情。
酒道人並沒有正式收展昭為徒,展昭卻視酒道人為恩師,當時就決定,來日行走江湖,有機會就幫一幫大相國寺,替師父還了人情。
再加上如今初出江湖,江湖經驗淺薄,大相國既寺發出邀請,拜入這天下第一剎,增長見聞,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對于佛門的經典,他還是興趣缺缺。
“咦?”
本是隨意地翻開經卷,可看到心法篇後,展昭的神情卻很快發生了變化︰“這篇心法是入門的沙彌都可學習的?”
定海和定明齊齊點頭︰“是啊!我們為沙彌時,就得《清淨如來藏》傳下,各有所得,小師叔不妨細觀!”
“好。”
展昭沉浸進去。
他的沉浸並不是對外界毫無反應,由于六爻護身之力,以前在家鄉亦是如此。
行止坐臥,吃飯交流,都與尋常一般,只是九成的心神全在參悟武學上,對外只留下最基礎的反應。
定海和定明並無察覺,帶著這位去往沙彌所住的僧舍。
選擇床鋪,放置行李,與同僧舍的沙彌見禮。
很快。
大相國寺內多了一個極俊的小沙彌。
一手拿掃帚,一手捧經卷,打掃之余,還看得聚精會神,口中念念有詞。
就這般。
倏忽五日過去。
展昭終于退出沉浸狀態,長吁出一口氣,眼底浮現出滿足之色︰
“這篇心法看似簡陋,實則妙用無窮,我如今只是淺悟,就領會了這門‘澄心訣’,心若澄冰,十方淨明,能消雜念,除戾氣,修煉起內功來頗有裨益。”
“整本《清淨如來藏》絕對是博大精深,大相國寺居然將它當作入門的經文,隨隨便便傳下,當真大氣!”
“唔!才入寺就得了好處,我不會還不清師父的人情,真當和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