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試一個月後,就是殿試。
殿試是科舉的最後一關,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最高一級科舉考試。
宋代的殿試開始于宋太祖開寶六年,目的是防止官僚貴族弄權舞弊,卷子由皇帝親自過目排名。
當然,宋太祖趙匡胤這樣做,也是為了打擊權貴,讓所有進士及第的考生成為“天子門生”。
從此以後,所有進士及第的官員,都可以說皇帝的學生。
所謂天地君親師。
皇帝既是君,也是師!
省試屬于選拔考試,8千多人參加考試,錄取進士只有3百人。
而殿試不一樣,殿試不再淘汰,只分名次,然後根據名次決定官職和以後的發展。
時間很快過了一個月。
一大早,客店的老板在樓下敲鑼,挨個房間敲門,提醒大家參加殿試,不要遲到了。
武松起床,洗漱完畢,換好衣服。
樓下準備了狀元宴,是客店老板免費給參加殿試考生的。
參加殿試的都是準進士,以後都是朝廷官員,免費給一頓早餐,早結善緣。
武松撿了肉包子吃個渾飽,又喝了兩大碗茶。
殿試持續一天,不能提前交卷。
考場只提供茶水,不給食物,所以要吃飽。
吃飽後,武松大步走向皇宮。
殿試的地點在集英殿,在皇宮里面。
抵達宮門口時,何運貞、林震都在,歐陽雄、陳歡、王祿一幫人也在。
見到武松,歐陽雄、陳歡幾人恭敬行禮︰
“武兄。”
就連高傲的王祿也對著武松行了一禮︰
“武兄弟。”
武松對著三人微微點頭,算是回禮。
《傳習錄》出版後,武松在士林中的地位很高,已經是半神的存在。
“哥哥今日必中狀元。”
何運貞笑呵呵牽著武松的手,緊緊跟在身邊,以此顯示自己和武松親近。
林震也湊過來,顯示自己和武松很熟,地位不一樣。
貢士齊聚,宦官帶著禁軍到了門口。
“聖上有旨,請諸位貢士入殿。”
說罷,宦官引路,禁軍兩邊列隊,三百貢士往里走。
武松走在最前面,因為他身材高大、步伐快,也因為他是省元。
何運貞、王祿、歐陽雄等人跟在身後。
武松心中暗暗嘀咕︰
李杰那廝跑哪去了?怎的不見?
難道他放棄了?
不可能吧?
就算覺得丟臉,也沒必要不來參加殿試...
如此想著,武松跟著進了集英殿。
座位是按照省試排名來的,武松自然而然往最前面走...
卻發現李杰坐在第一個位置。
靠!
憑什麼呀!
老子才是真材實料的第一名,你小子又把第一個位置佔了!
何運貞見到李杰坐在第一個位置的時候,也是一愣,隨即臉色憤怒嘲諷。
其他入場的貢士也發現了問題,心中都暗暗嘀咕。
武松在第二個位置坐下,何運貞在第三個位置坐下,其他人依次落座。
“小老弟,你怎麼進來的?”
“你有後門,怎的不告訴哥哥我啊?”
武松故意問他。
李杰嘴巴動了動,轉頭看向左邊,不和武松說話。
何運貞一陣鄙夷,覺得李杰真是無恥。
不過,李杰似乎沒有跟著大家一起入場,這說明李杰可以直入皇宮。
猜測沒有錯,李杰是外戚!
鐵定是某位娘娘的親戚...後宮有誰姓李?
300貢士全部落座,知貢舉的官員核查身份和位次。
國子監祭酒董逸和國子監博士胡瑗入場,繼續作為監考官。
當然,這次名義上的主考官是宋徽宗趙吉。
董逸目光瞥見李杰,臉上掠過一絲玩味的表情。
胡瑗也見到了李杰,眼神微微動了動,並沒有說什麼。
貢士、知貢舉官員都到位,里面傳來一聲喊︰
“聖上到!”
所有考生、官員起立。
里面走出一個身穿大袖紅袍、腰系紅束帶、頭戴展角襆頭的俊秀男子。
此人便是大宋皇帝趙佶。
國子監祭酒董逸帶著所有考生一起行禮︰
“臣等拜見聖上。”
武松跟著一起彎腰行禮。
今日是考生,見了皇帝老兒,且先拜他一拜。
“平身。”
趙佶坐在正首龍椅上,目光掃視考場,在李杰、武松身上停頓了片刻。
“今年科舉,取士三百,諸位都是我大宋英杰。”
“今日殿試,諸位須好好努力。”
說完客套話,宋徽宗當場出題︰
“今日殿試題目︰新法舊法孰優孰劣,當如何施行?”
題目出完,宋徽宗便起身離開。
“臣等恭送聖上。”
所有人看著宋徽宗離開。
等人走了,國子監祭酒回頭看向考生,說道︰
“聖上已出題,諸位貢士開始答題。”
筆墨紙硯都已經準備好,所有人坐下開始答題。
宋徽宗出的題目是︰
新法、舊法,哪個好?哪個不好?該如何施行?
這是兩個考題︰
第一︰新法和舊法哪個好?必須做出選擇。
第二︰如果新法好,該如何執行新法?如果舊法好,該如何執行舊法?
這個考題,在大宋時期,是高頻出現的題目。
所謂新法、舊法,指的是王安石變法。
北宋宋神宗時期,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為了改變朝廷積貧積弱、冗官冗兵的問題,進行了一次政治改革。
王安石變法以富國強兵為目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運動。
有人主張改革,就有人反對。
王安石是改革派,司馬光是守舊派,也是反對派。
這個司馬光,就是小時候砸缸的那個。
王安石在位的時候,重用改革派。
宋神宗死後,新帝登基,王安石的改革措施被廢除,司馬光被起用,開始恢復原有的政策。
所以,所謂的新法,可以理解為王安石主張的改革。
所謂的舊法,就是司馬光主張的恢復舊的政策。
看起來是國家政策的選擇,實際上早已經變成政治斗爭。
兩派互相攻擊、互相傾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所以,這次的考題,根本不是對錯的問題。
而是宋徽宗喜歡新法,還是喜歡舊法。
猜對了就可以名列前茅。
猜錯了,對不起,那就是同進士出身,排在末位。
武松掃視周圍一圈,李杰已經開始動筆答題。
看起來,這廝很有把握。
何運貞也開始答題了,看樣子也知道宋徽宗怎麼想的。
再看王祿,那廝也開始答題了,而且臉色從容。
這三個都是官二代,有門路,可以知道宋徽宗想法的。
不過,他們都猜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