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緘默不語。
似乎也在考慮。
站在旁邊的張仲是滿臉不解。
“大兄,這是何意?”
“橫陽君要反秦?”
“大兄,你說話啊!”
張仲則顯得很著急。
他今年剛及冠,加上被保護的很好,臉上還帶有些純真的稚氣。他天賦極高,是新鄭最早學會小篆的。精于刑法律令,備受重用,還得到馮毋擇的召見。讓他好好做事,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張仲是打從心里高興。
他的大兄是姬韓張子房,昔日曾追隨韓非學禮于稷下。在新鄭頗具賢名,府上賓客不絕,公卿貴族皆是以禮相待。
而他難免會感到壓力。
是人就會有攀比心理。
這種壓力不是來自于張良。
而是那些公卿貴族!
沒人知道他叫什麼。
只是會恍然大悟的一笑。
哦——你是張子房的仲弟?!
張仲是以張良為榮。
可這種區別對待,令他很難受。
他迫切的想要證明自己。
秦國就給了他機會!
他是潁川最年輕的縣尉!
去年上計,排行第一!
進為五大夫爵位!
已是新鄭的風雲人物,就連昔日看不起他的橫陽君、公孫信,現在都得求著他辦事。
張仲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他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他是韓相張平之子,張仲!
現在的新鄭縣尉!
聯想到公孫劫所言,張仲很是心慌。他還奇怪橫陽君這段時間怎麼沒事就來找他,還常帶些美酒珍饈。兩人把酒言歡,橫陽君話里話外都在問武庫的事。
合著是為拖他下水?
……
公孫劫面帶微笑。
也算是和他推測的相同。
張良肯定是不贊成新鄭反秦的。
他有三百僮僕,最後是都遣散。如果他參與其中,這三百僮僕必被全部誅殺。而他的弟弟張仲很可能被秦國認為是里應外合,配合橫陽君等人打開武庫,造成了諸多死傷,最終被誅殺。
這也是秦法的特性。
不看過程,就看結果。
作為縣尉,掌管武庫。
甭管是何原因被賊人攻破,張仲都有罪。就像秦國的糧倉,也是如此。不用找理由說什麼被水淹沒,或是被火給燒了。只要糧食沒了,那看守糧倉的官吏就全部按頂格判!
可惜,歷史上的記載太少。
就只有短短的三個字。
【新鄭反!】
導致公孫劫還得推測。
“子房,你可知我為何要親至新鄭?”公孫劫將古琴放下,輕聲道︰“大王的想法是參與其中的,一個不留。而我念及昔日舊情,也不願看到無辜者遭受牽連。所以甘願冒險,坐鎮新鄭。他們就是群蟲豸,做事不計後果,而我不願看到新鄭滿城皆赤的慘狀。”
張良抬起頭來。
內心也是無比矛盾。
他知道公孫劫說的都是對的。
可他又背負張氏五世相韓的榮耀。
他……還有的選嗎?
“劫君可還記得昔日誓言?”
“你不是要扶趙滅秦嗎?”
“現在搖身一變,卻成了秦相。”
“幫助秦國,滅了趙國!”
公孫劫緩緩起身,遙望遠方的夕陽,輕聲道︰“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只想當好秦相。我留在趙國,是為報義父大恩。可我在趙國受的是什麼欺負?我費勁心力,只想壯大趙國,換來的卻只有猜忌。更是將我用六座城邑,換給秦國!如此羞辱,若是你又會如何做?”
他的眼神驟然變得凌厲。
“我破城滅趙,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訴世人,我若真的投秦會是何景象。士為知己者死,秦王給我的是無底線的信任。我必鞠躬盡瘁,以天下相報!”
張良再次緘默。
眼神躲閃。
根本不敢直視公孫劫。
是啊,趙實亡于遷和郭開!
是他們親手將公孫劫賣給秦國!
對公孫劫這類名士,這就是羞辱!
“子房,你捫心自問秦國對新鄭如何?”公孫劫背著手,乘勝追擊道︰“在大王眼里,他們皆是秦民,沒有區別對待。橫陽君很快會起事,屆時滿城皆赤、人頭滾滾,就是你想看到的事嗎?他們究竟是為了百姓,還是為了爭權奪利?”
驚雷驟然炸響。
一滴滴雨珠落下。
六月的天氣變化莫測。
暴雨是說來就來。
“大兄……”
張仲用乞求的眼神看著張良。
生怕他做出錯誤的選擇。
公孫劫對他們算好了。
甚至願意苦口婆心的勸。
他完全不必這麼麻煩。
只要在暗中布置精銳。
等橫陽君他們反秦,便全給端了!
公孫劫還是個忠厚老實人啊!
重情重義!
願意好言相勸!
張良艱難抬頭,苦笑著道︰“那……劫君能否少殺些人?有些人也是被裹挾,並非他們的本意。”
“子房,你還是不明白。”
公孫劫轉過身來。
此刻雷蛇狂舞,將他映照的甚為可怖,“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他們現在都是秦民,自有秦法處置。秦國給過他們機會,是他們不珍惜。這種背叛,沒有任何個國君能容忍。只要參與其中的,都得死!”
“……”
張良面露苦澀。
也是想到過去的事。
他听父親說過,韓國滅鄭後,有士大夫曾試圖反韓,結果被當時的申不害全部坑殺。要知道申不害也是鄭人,還曾是鄭吏,雖本于黃老而主刑名。
公孫劫不也是如此嗎?
“那能否留下韓王?”
“那就要看子房如何做了。”
公孫劫真誠一笑。
殺了韓王並無好處。
將他當做吉祥物,反而更有利。
至于他剛才說要殺了韓王?
純粹只是虛空造牌而已。
這也是談判的技巧。
能為自己增加籌碼。
他不殺韓王安,就像後世不殺溥儀。韓王安不死,那橫陽君這些人就都是亂臣賊子。連你們的王都是秦臣,你們有什麼臉面造反?
又能打著誰的旗號復國?
真要殺了,反會成為保王派的精神圖騰。他們會打著韓王安的旗幟吆喝,張嘴就是要給大王復仇。
很多秦臣其實都贊成殺了韓王安,借此立威震懾韓人。只是公孫劫並不認可,就自作主張留下韓王安的命。反正他現在持太阿劍,能夠決斷一切事務!
“良,都知道了……”
張良無力抬手。
自嘲的笑了笑。
顯然是已經做出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