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一家人,但要一起合伙做生意,不能稀里糊涂地算賬,日子久了會心生嫌隙。
丑話說前頭,定個章程比較好。
柳芸就說了自己的想法,然後對大哥大嫂道︰“仙草凍的生意估計還能做一個月,之前那些仙草、薄荷以及桑葚都是你們幫著一起上山弄的。”
“而勺子跟碗大部分也是大哥做的,我想,往後這仙草生意成本就不算了,賣的錢咱們對半分。”
說完,柳芸就準備把白天賣的錢取出來。
大哥大嫂連忙拒絕。
“不行,這哪兒行?三弟妹,我倆今天在鎮上大致算了個賬,這仙草雖不值錢,但一碗能賣五個銅板,一天一百碗就是五百個銅板,對半太多了。”
孟小娥附和,“是啊,我倆每天就干那點活,值不了兩百多文,而且三弟妹你麥芽糖的錢忘算了。”
“還有,我跟你大哥就是打雜幫個忙,要不是你把仙草凍做出來,我們哪有機會賣錢?你想幫我們這心意領了,但不能這麼補貼。”
听兩人說得這麼敞亮,柳芸心想,果然沒看錯人,老大兩口子果真人品過硬。
其實她想拉大家入伙,倒還真不是為了貼補,主要是自己在這兒人生地不熟,事事都要自己做,那就太累了,累死也攢不夠自己安身立命的錢。
她之前看過一句話——
不會帶團隊,就自己干到死。
這話太有道理了,所以與其說補貼,不如說是合作共贏。
柳芸斟酌地想著怎麼說服他們。
大哥梁大山就已經開口了,“三弟妹,我跟你大嫂的意思,你跟老三拿七成,我們三成就夠了。”
孟小娥也點頭道︰“是我倆想好了,你大哥有空就做點勺子跟竹碗,我們順帶就在那賣了,這樣一天也能掙不少錢。”
“的確不少了,一天能買十幾斤大米。”
倆人這麼堅持,柳芸就用詢問的目光看向梁少斌。
之前倆人大致說過一次,但沒商量到這麼細致。
梁少斌居然也點頭,“就依大哥大嫂的意思。”
大家都沒意見,柳芸就不再堅持。
然後說起老二收魚養魚的事兒。
“這活兒看著沒賣仙草那麼折騰,不用去鎮上,但收魚、記賬、養魚、看魚、撈魚,可不是輕松的活兒,且又不好直接從掙的錢里去分。”
柳芸打算按一斤魚一文錢給他做提成。
梁青水第一次听說這種算錢的法子,用手指頭算了算,小聲驚呼道︰“那我今日收了近兩百斤魚,豈不是要分兩百文?這樣算,一個月有六兩銀子……”
柳芸勾唇,“是啊,但今日是第一天自然多些,往後怕是沒那麼多了。”
梁青水趕緊拒絕,“不成,太多了,都跟大哥大嫂兩個人大差不差了。”
柳芸覺得這活兒比大哥兩口子的累,而且沒有別的開銷。
她這魚賣給酒樓是五十個銅板一斤,扣掉重復使用的油和醬料,還有不少錢可以掙,對于這個利潤來說,一文一斤不算高。
她堅決道︰“只要二哥能把這魚養好,做到活魚供應的程度,這些錢就該你掙。”
兩人你來我往,交鋒片刻,最終以柳芸勝利告終。
老二的事商量完,柳芸就看向梁杏花。
小姑子最早就跟著她,一直也沒分過錢,所以對她柳芸是最為難的。
但沒等她開口,梁杏花自己站出來了,“三嫂,我說了跟你一起干,不要錢,你管飯就成。”
這話讓柳芸哭笑不得,“你確定不要錢?過兩年你就要嫁人了,你就不想給自己攢點嫁妝?”
听說嫁人的事兒,梁杏花有些扭捏,“我不想嫁人,嫁了人就不能天天在三嫂家吃飯了。”
柳芸差點笑出聲,小姑子是打算日後招個上門女婿一塊兒蹭飯嗎?
倒也不是不行,但她怕等不到那一天就要離開了。
柳芸是想著高高興興把錢分了,沒想到這家人團隊比想象中的還要難帶。
一直沒說話的陳氏開口了,“小芸,娘想說兩句。”
柳芸趕緊道︰“娘說。”
陳氏清了清嗓子,“我是這麼想的,經過劉翠蘭的事兒,娘想明白了些東西。這個家還是早點分比較好。”
听到“分家”二字,老大老二都急了。
“娘,好好的分什麼家?”
“是啊,劉翠蘭也不在了,分什麼家?”
陳氏無奈苦笑,“你們別著急,不是分家,咱以前咋過還咋過,只是日後你們掙的錢各歸各的。”
她繼續道︰“老大多存些銀子,帶你媳婦兒去江都府找個最好的大夫,看看身體,把身子養好,好在有個孩子。”
“老二你呢?娘也沒啥要求,掙了錢自己存著,日後想清楚再說。”
“至于杏花,隨她,讓她繼續跟著她三嫂,之前咋樣還咋樣,你們看行不行?”
“除此之外,娘現在還干得動,能幫你們多少是多少,你們做生意掙的銀子,娘一個銅板也不要。”
老大老二你看我,我看你。
“我們的錢也得交一些給娘保管,畢竟家里開銷一年下來不少。”
陳氏搖頭,“用不著,以前你們沒干這些,家里照樣過,家里的地夠咱們吃的了。”
但兩人堅持要拿出一部分做公用開銷。
梁少斌也開口了。
“我覺得大哥二哥說得有道理,娘的用度我們三個人來分攤。”
柳芸見大家對陳氏的提議都沒異議,也就答應了梁杏花的要求。
“那就這樣,杏花那份我暫時不給她,等杏花出嫁前,我會攢出一份嫁妝單獨給她。”
家庭會議終于結束,桌上的氣氛又輕松下來。
當大家暢想美好未來時,隔壁院里的驢突然叫了。
老大起身道︰“大概是餓了,我去瞧瞧。”
提到驢,陳氏又說︰“你們這院兒太小,毛驢兒就讓老大幫你們養,他小時候幫人家養過牛,草料啥的都會弄。”
柳芸真不好意思,一直勞煩大哥,可眼下只能這樣。
想了想,她對梁家人說︰“如今每天這樣來來回回的,娘,不如咱們從院子中間開個洞裝個門吧。”
“這樣咱們不用每天從外頭繞了,省得別人伸長脖子盯著咱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