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的數字化進程磕磕絆絆,卻也在穩步推進。陳墨白感覺自己像是同時在上兩個培訓班,一邊是林清瑤主講的“現代信息管理速成班”,另一邊則是金三錢有一搭沒一搭的“江湖險惡補習班”。腦袋里塞滿了數據庫字段定義和歷代做偽手法,偶爾會覺得快要炸開,但看著屏幕上逐漸豐滿起來的關系圖譜和資料庫,又覺得這一切辛苦都值得。
這天下午,陽光透過工作室新擦的玻璃窗,照得屋內暖洋洋的。陳墨白剛將一批明清青花瓷片的特征數據錄入完畢,揉了揉發澀的眼楮,決定去附近的“逸趣齋”逛逛,既是放松,也算是檢驗一下自己這段時間“理論結合實踐”的成果。
“逸趣齋”的老板姓孫,是個精瘦的中年人,見人三分笑,在琉璃廠這片也算是個消息靈通人士。見到陳墨白進來,孫老板立刻熱情地迎上來︰“哎呦!陳老師!有些日子沒見您了!听說您前陣子南下交流,肯定是又得了不少真傳吧?”
陳墨白笑著擺擺手︰“孫老板您就別寒磣我了,就是去學習學習。您這兒最近有什麼新來的好玩意?”
“巧了!正好有一件,壓箱底的寶貝,一般人我都不給看!”孫老板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從櫃台底下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錦盒。打開來,里面是一只釉里紅玉壺春瓶。
瓶子一露面,陳墨白心里就微微一動。器型飽滿優雅,釉面肥潤,那釉里紅的發色,紅中透紫,色澤深沉,流淌自然,尤其是腹部繪制的那條雲龍,形態矯健,筆觸流暢,帶著明顯的元代氣象。更重要的是,當他習慣性地凝神去“感知”時,一股頗為“醇厚”的歲月感夾雜著窯火氣息撲面而來,雖然不算特別強烈,但也符合傳世品經年累月後應有的“包漿”感。
“怎麼樣?陳老師,好東西吧?”孫老板觀察著陳墨白的表情,笑眯眯地說,“這可是正經的元代釉里紅,您看這發色,這龍紋,這胎骨……也就是您來了,我才舍得拿出來。”
陳墨白沒說話,上手仔細查看。胎質細膩,手感沉重,圈足處理也顯得老道,火石紅自然。他用指關節輕叩,聲音清越悠長。一切物理特征,似乎都指向真品。甚至連他那玄乎的“觸靈”感知,反饋回來的也是一種“沉睡”般的平和與“古老”感,並無明顯的破綻和“新火氣”。
難道真是撿到寶了?陳墨白心里有些嘀咕。元代釉里紅存世極少,每一件都價值不菲。孫老板開價雖然不低,但若真是到代真品,也還算在情理之中。
是能力的提升讓自己更能感知到真品的“靜氣”,還是……?
一絲疑慮閃過,但很快被那種“一切特征都對”的判斷和撿漏的潛在誘惑壓了下去。他反復看了幾遍,甚至偷偷加大了感知力度,反饋依舊平穩。
“孫老板,這東西……我有點興趣。”陳墨白沉吟著開口。
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一個讓他肉疼但尚能承受的價格成交。抱著錦盒回到工作室時,陳墨白心里還有些美滋滋,準備向林清瑤和金三錢展示一下自己的“戰利品”。
“喲,撿著狗頭金了?樂成這樣。”金三錢依舊窩在躺椅里,眼皮都沒抬。
林清瑤聞聲過來,看到那瓶子,也是眼前一亮︰“釉里紅?元代的?品相看起來不錯啊。”
陳墨白得意地將瓶子放在桌上,把自己判斷的依據和感知到的“古老氣息”說了一遍。
林清瑤听得仔細,拿出放大鏡和高倍手電,按照標準的考古檢測流程,一寸寸地仔細查驗。看著看著,她的眉頭微微蹙了起來。
“墨白,你來看這里。”她指著瓶身一處釉里紅色彩略微堆積、與釉面結合的地方,“這處的氣泡形態,有點……過于‘規整’了,不像自然燒成的那種大小不一、分布隨機的狀態。還有這龍楮的畫法,筆鋒的起收,細看之下,似乎少了一點元代畫匠那種信手拈來的率性和力道,有點……刻意模仿的拘謹。”
陳墨白心里咯 一下,趕緊湊過去看。被林清瑤這麼一提醒,他再仔細審視那些細節,之前被整體“對路”的感覺所掩蓋的細微不協調感,漸漸浮現出來。
他不信邪,再次集中精神,全力催動“觸靈”能力,幾乎是“貼”著瓶子去感知。這一次,他不再滿足于那種籠統的“古老”感,而是試圖深入“剖析”其內部結構。
漸漸地,一種極其微弱、但絕不應該存在的“斷層感”被他捕捉到了!就像一幅看似完美的古畫,在極高倍放大下,露出了現代化學顏料的細微反光。這瓶子的“古老”氣息,更像是一層被精心“噴涂”上去的外衣,包裹著一個內核相對“年輕”且“空洞”的軀體!之前感知到的平和與沉睡,並非歷經滄桑的內斂,而是一種……死寂!是缺乏真正歷史積澱和靈魂注入的空洞!
“打眼了!”陳墨白臉色瞬間變得慘白,額頭沁出冷汗,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喃喃道,“這……這東西是假的!高仿!里面摻了老胎底,或者用了極其高明的手法處理過,連我的感覺都差點被蒙過去!”
金三錢這時才慢悠悠地踱過來,拿起瓶子掂量了一下,又隨意看了幾眼,嗤笑一聲︰“現在才看出來?火氣都沒褪干淨,也就糊弄糊弄你這半瓶子醋。真當自己開了天眼,就萬事大吉了?”
這話象冷水潑頭,讓陳墨白徹底清醒。他損失了錢固然心疼,但更讓他受打擊的是自信的崩塌。他一直頗為倚重的“觸靈”能力,竟然也有失效的時候!
林清瑤安慰道︰“別太自責,現在的做偽技術日新月異,听說有些手段已經能一定程度上干擾甚至模仿一些能量場特征。這次就當買個教訓。”
陳墨白沉默良久,猛地抬起頭,眼神里沒有了之前的得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刻的反思和堅定︰“教訓買得值!我以前太依賴這種感覺了,總覺得它是萬能的。現在才知道,再靈的感覺,也可能被更狡猾的手段欺騙。感覺會出錯,但嚴謹的邏輯、科學的手段、對細節的無限追究,才是更可靠的防線!”
他拿起那只幾乎以假亂真的釉里紅瓶,目光銳利︰“而且,這東西不簡單。能做出這種水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擾感知,絕不是普通造假作坊能辦到的。這背後,說不定就有‘鬼工門’的影子!他們這是在試探,還是在示威?”
他將瓶子小心收好︰“這東西,就是我們的活教材!孫老板那邊,我先不去打草驚蛇。清瑤,我們把這只瓶子的所有異常特征,每一個細節,全部錄入數據庫,建立高仿特征樣本!以後,感覺要結合數據,數據要驗證感覺!”
首次打眼,像一記精準的悶棍,敲掉了陳墨白因能力而滋生的些許浮躁,讓他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前路的艱險和自身的不完美。損失了金錢,卻收獲了更寶貴的謹慎和對技術、對流程的敬畏。他知道,與“先生”和“鬼工門”的較量,不僅僅是能力的比拼,更是技術、心智和體系的全方位對抗。
工作室的燈光下,陳墨白再次坐回電腦前,開始詳細記錄這次“失敗”的每一個細節。成長的代價有時很痛,但唯有如此,根基才能扎得更深,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