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教諭的書房依舊彌漫著淡淡的墨香,只是老人眉宇間比往日多了幾分疲憊和惋惜。
听王明遠說明來意後,柳教諭沉吟片刻,緩緩放下手中的茶杯,聲音低沉︰“明遠啊,你來得正好。即便你不來,這兩日,老夫也打算讓人去尋你。”
王明遠心頭微微一緊︰“老師,可是有何要事?”
柳教諭嘆了口氣,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手里的茶杯︰“是關于長安書院的事。此次地龍翻身,波及甚廣。書院……唉,那些老房子,多是前朝所建,此次損毀尤為嚴重。山長的居所直接塌了半邊,好幾位年邁的夫子也受了驚嚇,一病不起……”
王明遠的心慢慢沉了下去︰“老師,您的意思是……”
“書院,今年怕是無法開課招收新生了。”柳教諭終于說出了這個殘酷的事實,他看向王明遠,眼中滿是無奈,“經此一劫,修繕屋舍、安撫師生,千頭萬緒,沒有大半年的功夫,難以恢復元氣。便是勉強開了,師資力量也大打折扣,于你們這些亟待進學的秀才而言,並非好事。”
王明遠只覺得腦子里“嗡”的一聲,仿佛有什麼東西塌了。
長安書院……他院試之後所有的規劃,所有的期待,幾乎都圍繞著進入書院深造展開。
他原本計劃,從清水村返回府城後在長安書院就讀,待年底第一批茯茶的分紅到了,就在長安府城置業。
買座小院,將家人全部接到府城,日後甚至全家定居在府城。
張家在府城,自己府學的同窗也在府城,柳教諭也在府城,師父也在府城……
可現在……書院沒了?
一股巨大的失落和茫然瞬間攫住了他。
眼前甚至閃過一個荒誕的念頭,腦子里響起前世听過的那首改編兒歌︰“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校,天天不遲到,一拉線,快點跑,轟的一聲……學校不見了?”
這簡直……前世小時候的夢想照進現實,荒謬得讓人想哭。
看著王明遠瞬間蒼白的臉色和失神的眼楮,柳教諭心中不忍,連忙溫聲安撫︰“明遠,莫要灰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長安書院雖好,但放眼天下,並非頂尖。以你之才,困于此地,反倒可惜。”
他頓了頓,從書案抽屜里取出一封早已寫好的信,遞到王明遠面前︰
“老夫為你修書一封,你可持此信,前往湘江府的岳麓書院,不久後正是今年的入學日子。
你也知㟲O 母蓋足夢 纜詞樵壕 蹇頻母鄙匠ゅ 一岣嬤 謁 盟 錟惆倉煤靡磺小 br />
岳麓學風鼎盛,遠勝長安。你去了那里,方能海闊天空,真正施展你的抱負。”
王明遠接過那封沉甸甸的信,心中百感交集。
感動于柳教諭為他籌謀之深,又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感到些許茫然。
“教諭……”王明遠喉頭哽咽,起身深深一揖,“學生……何德何能,又一次受教諭如此厚恩!學生……惶恐!”
柳教諭虛扶起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傻孩子,何須此言?你能成才,便是對老夫最好的報答。去了岳麓,切莫墮了為師與你師父的名頭,好好讀書,將來金榜題名,便是對我們最大的報答了。”
離開柳教諭住處時,王明遠的心情復雜難言。
原本計劃在府城安居讀書、穩步科舉的道路突然中斷,取而代之的是一條通往更廣闊天地卻也更加未知的旅途。
岳麓書院……湘江府……千里之遙。
帶著滿腹心事,王明遠又去拜見了師父崔知府。
崔知府听聞長安書院的變故,倒並未顯得太過驚訝,似乎早已收到風聲,他對柳教諭安排王明遠去岳麓書院深造的提議頗為贊同。
“岳麓書院確是天下英才匯聚之地,你去那里,比在長安書院強多了。柳老頭這步棋,走得對。”
崔知府捻著短須,眼神復雜地看著王明遠,
“對了,你大師兄,就是為師的第一個弟子,如今剛好上任湘江府任五品通判,你去了應當是有機會可以見到他了。
為師會修書一封與他,你到了那邊,若有什麼難處,皆可去尋他。安排住處、熟悉環境這些瑣事,他也能幫襯一二。”
王明遠心中感激,再次拜謝︰“多謝師父為學生籌謀!”
崔知府擺擺手,示意他近前些。
書房里只剩下師徒二人,燈火搖曳,映得崔知府的臉晦暗不明。
“仲默,此地並無外人,為師有幾句體己話要囑咐你。”
“師父請講。”王明遠神色一肅。
“你家人此番機緣巧合,入了定國公的眼,福禍難料啊。”崔知府手指輕輕敲著桌面,“國公爺……自是國之棟梁,威望崇高。但正因其位高權重,身處漩渦中心,牽一發而動全身。”
他頓了頓,聲音更低︰“國公府……情形復雜。老國公戎馬一生,威震邊陲,舊部門生遍布軍中。然而,天不佑程家,幾位公子先後戰死沙場,如今僅剩一位年幼的孫女養在京城老夫人身邊……說是天家恩典,殊榮無限,但其中意味,你細品之。”
王明遠心中一震,脫口而出︰“質子?”
崔知府瞥了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贊許,隨即化為更深的凝重︰“心里明白就好。不過也就是你我的猜測罷了,如今朝中軍中,不知多少雙眼楮盯著國公府。老國公在,自是穩如泰山。可老人家年事已高,又連遭喪子之痛……許多人,是在等啊。”
他嘆了口氣︰“這潭水太深了。我等螻蟻,卷入其中,身不由己。將來是福是禍,全看造化。你切記,謹言慎行,萬事多思量,莫要輕易表態,更不可仗著這點淵源肆意妄為。攀高枝,固然能省卻數十年奔波,但也可能……一步踏錯,萬劫不復。”
王明遠背脊微微發涼,深吸一口氣,鄭重道︰“學生謹記師父教誨,絕不敢忘。”
“明白就好。”崔知府嘆了口氣,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恢復了些許溫和,“但也不必過于憂懼。世事無常,禍福難料。或許這也是你的造化。”
帶著師父沉甸甸的告誡和柳教諭的殷切期望,王明遠回到了張家。
回家後,就從狗娃口中得到了大夫的肯定答復,父親的腿小心些就無大礙,只是路上需慢行。
听到這個消息,王明遠也松了口氣。
當晚飯桌上,他將要去岳麓書院讀書的消息告訴了家人,氣氛感覺又凝重了。
果然,娘親趙氏的第一反應就是擔憂。
“岳麓書院?那……那得多遠啊?”趙氏飯都吃不下去了,愁容滿面,“三郎,你去那麼遠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生病了可咋辦?想吃口家里的飯都難……”
虎妞也嘟著嘴︰“三哥,非得去那麼遠嗎?府城讀不了,咱附近州府就沒有好書院了?”
不過狗娃挺起胸膛,一臉“我已經是大人了”的表情︰“三叔!我陪你去!我現在力氣大,能幫你背書箱!還能打跑壞人!”
眾人被他逗得一笑,稍微緩了點沉悶的氣氛。
王金寶一直沉默地听著,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煙霧繚繞中,他黝黑的臉上神色變幻。
他看著眼前這個清瘦卻目光堅定的三兒子,想起這大半年來發生的種種︰縣案首、府案首、院試第三、秀才功名、知府門生、獻策救災、得國公青眼……這一切,早已超出了他這個莊稼漢和殺豬匠最大的想象。
兒子長大了啊,就像雛鷹的翅膀硬了,注定要飛向更廣闊的天空,而不是困在這一畝三分地里。
他猛地磕了磕煙鍋子,發出“梆梆”的聲響,打斷了家人的絮叨。
王金寶聲音不大,卻帶著一家之主的決斷,“三郎是去讀書,是去奔前程!又不是去上刑場!岳麓書院是好地方,別人想去還去不了呢!柳老先生和崔大人費心安排,那是看得起他!咱們不能拖後腿!”
他看向王明遠,眼神復雜,有驕傲,有不舍,最終都化為支持︰“三郎,爹沒本事,給不了你啥助力。但爹知道,你是干大事的人。家里你不用操心,你爹我還沒老呢!你放心去!好好讀!給老王家長臉!”
“爹……”王明遠看著父親,喉頭像是被什麼東西堵住了。
第三天一大早,王家眾人就出發了,等馬車緩緩駛出府城東門,走上逐漸平整的官道。
王明遠回頭望了一眼晨曦中長安府巍峨的城牆,心中感慨萬千。這次離開,不知何時才能再回來。
而就在他們馬車後方不遠處,跟著一輛看似普通、卻由幾名精干護衛悄然隨行的青篷馬車。
車里坐著的,正是大雍朝定國公——程鎮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