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嗎?”
古家和所有村人都是驚喜壞了。
“醫療點就是……以後我們這里也有醫院了?”
“看病買藥不用去城里了?”
“哎呀,這可是大好事啊。以後我家娃子發燒,不用拿雪搓腦門兒了!”
最高興的人,還是安娜大嬸一家了。
因為家里添了兩個小子,這才兩個月嗷嗷待哺,到他們成長起來,最起碼十幾年。
這期間,可能一場感冒發燒,孩子就沒了。
如果設立了醫療點,吳桂花常過來,簡直就是兩個孩子的護身符啊!
“好,簡直太好了!”
安娜大嬸握著吳桂花的手,一個勁兒的追問。
“這個醫療點兒要放在哪里?有沒有啥要求?”
“沒有要求,”吳桂花笑呵呵答應,“誰家有空房間,就租我一間,可以放個桌椅給大伙兒看病坐一坐,存一點兒藥品就行。
“如果誰家都沒有空房間,那就等開春之後,我去隔壁村子看看……”
“不用去!”
所有村里人都急的站了起來,如果因為房子這樣的小事兒,就把救命的大夫送到別人村子里,他們都能把自己氣死。
“村里有空房子!”一個老漢指著古家後邊,也就是挨近山腳兒位置。
“老徐家那個房子一直都沒人住,徐小子幾年也不回來一次,就把那個房子給吳大夫做醫療點!”
“對,對,那個房子有三間,太合適了!”
“徐小子如果不答應,讓他來找我說。當初蓋房子,還是我從山上扛的木頭!”
“還有我,我也幫工了三四天!”
“徐小子仗義,一定不會不答應的。”
最後還是古大叔擺手,示意大伙兒都安靜。
“說起來也是巧了,老徐過世之後,徐小子進城當工人的時候,就跟我說了,他以後不回來了。
“家里東西,他都拿走了,鑰匙也給我了。讓我有機會,把房子幫他賣了呢。
“等我再進城,跟他說一聲,先讓古大夫做醫療點。”
吳桂花想著以後要常來往,就說道。
“大叔,你還是幫我問問什麼價。我干脆買下來好了,以後不只是過來給大伙兒看病,大伙兒有好藥材和皮毛,我也要收購。自家房子,存東西啥的都方便。”
說完,她怕古大叔不同意,又加了一句。
“買房子的錢可以去醫療站報銷,畢竟醫療點也是響應縣里政策,不是我自家的事。”
“那好啊,”古大叔果然答應了,“你先住著,我下次進城就去找徐小子,保管給你談一個好價格,絕對不吃虧。”
“行,謝謝大叔。”
“哈哈,以後吳大夫在咱們村有房子,也算是咱們村自家人了。”
“可不是嘛!”
“這也是添人進口的大事了!”
“可惜最近沒打到什麼好獵物,否則咱們吃頓大鍋飯,慶賀一下。”
大伙兒熱熱鬧鬧又說了好半天,才意猶未盡的回家了。
不過,想想以後吳桂花要常來,家里老少有個磕磕踫踫,小病小災都有指望了,走路都好像輕松了很多!
徐良和伍德被古大叔帶去東屋睡覺,吳桂花和安娜大嬸,還是和耶娃娘三個擠一擠。
安娜大嬸生怕委屈了吳桂花,一直在解釋。
“吳大夫,徐家那房子很不錯,又結實又暖和。而且東西三間屋子,足夠你們住了。
“等明天,我喊幾個人,幫你好好收拾一下,燒上火,晚上就能讓你自己住一鋪炕了。”
吳桂花笑著點頭,逗弄了一會兒胖小子,她提起了自己的大包,從里邊拿出八袋奶粉。
“這些奶粉放起來,給兩個小子吃。”
安娜大嬸驚喜,但想拿又實在不好意思。
“吳大夫,真是……真是給你添麻煩了。奶粉太難買了,大鷹也去縣城問過,不但要票還要錢,而且還沒貨!
“多虧了有你,否則這兩個孩子只能喝米湯了!”
吳桂花擺手,“大嬸別客氣,我雖然買奶粉也不算容易,但比你們還是簡單一些。
“前六個月,孩子吃奶粉多,過了六個月可以添加米粥面條一類,就好養了。”
“好,那我就收下了。等我把家里那張熊皮好好收拾一下,給你帶走算奶粉錢。我知道肯定不夠,以後我們家再慢慢補。”
安娜大嬸抱著奶粉,像抱著寶貝一樣,小心翼翼鎖緊了櫃子。
耶娃低頭親親兩個胖小子的額頭,心里的愧疚也好了一些。
吳桂花又從背包的內袋里,掏出兩張照片,都是耶娃抱著兩個孩子的留影。
耶娃驚喜的尖叫起來,兩個孩子都被她塞給了婆婆。
安娜大嬸也驚訝嚷著,“哎呀,這是什麼時候照的?上次大鷹進城,就想帶安娜和孩子一起去,但天氣太冷了,我怕孩子凍出毛病,就攔了一下。
“耶娃一直念叨著,她哥哥不能看見她和孩子了,還偷偷哭過好幾次。”
耶娃抱住吳桂花的胳膊,又掉了眼淚。
吳桂花拍拍她的肩膀,笑道,“就是上次,我帶了照相機,隨手給耶娃和兩個孩子照了一張。但天氣太冷,我也說不準照相機好不好用了,就沒跟你們說。
“後來回去城里,我去照相館,還真洗出清晰的照片了!
“這里是兩張,給你們留一張。等我翻領去伊萬他們那邊,也留一張。如果謝爾蓋再拜訪伊萬,就能看到照片了。”
“好,太好了!”安娜大嬸拿著照片,借著松明子燈,左看右看。
“哎呦,俺家大胖孫照的真好啊,肥嘟嘟,像熊崽子!”
三個人說笑了一會兒,就躺下睡了。
第二天一早吃完飯,古大叔就拿了鑰匙,帶著吳桂花三人去了後邊的木房子。
房子空了很久,院子里有些荒涼,但木板圍成的院牆很整齊,三間木房子也像安娜大嬸說的那樣,很結實。
等打開門鎖,吳桂花轉了一圈,更滿意了。
中間的堂屋,這里習慣叫做外屋地很寬敞,東西兩邊都有灶台,分別給兩個屋子的火牆和火炕供暖。靠近北邊還有簡單櫥櫃和桌椅,平時在這里燒火做飯吃飯。
東屋大炕足夠睡五六個人,炕尾還有木頭櫃子。
西屋也是同樣的大炕,地下放了一個木架子。
只要打掃干淨,添上被褥和鍋碗瓢盆就隨時都能過日子了。
到時候把西屋間隔一下,里側做藥房,外邊住人。
三間正房的左右還有偏廈子,也就是倉房。一邊空著,一邊放了一些破木頭。
以後收了藥材和皮毛,存放在這里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