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

第69章 獻計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江河大爺 本章︰第69章 獻計

    王申道︰“東陽府四周山多水多,剿匪並非易事,府兵還未動,他們就已不知竄到何處去了。而水就在眼前,治理好了就可讓百姓免于洪澇之苦。”

    他雖是知府,然三年一任,是繼續留任還是調走自己是做不了主的。

    如此短的時間只能專心干一件事。

    “若我能將水治理好,東陽下一任知府才可騰出手做其他事。”

    陳硯起身,對著王申行了個學生禮,起身,朗聲道︰“百姓能遇見如座師這般為民謀利的好官已是極幸運,哪里敢奢求往後的父母官都如座師一般?”

    王申若有所思。

    陳硯繼續道︰“學生平日听村里人說起座師,無不夸贊座師治水有方,這兩年竟再未有河水泛濫之事。座師還可在東陽府一年,若能再解決匪患,便是東陽府百姓大大的幸事,也可讓座師再往上走一走。座師一心為民,卻只能造福一方百姓,若能入中樞,造福的就是天下百姓。”

    王申竟心潮澎湃。

    為官者,誰不想入中樞大展抱負?

    正如陳硯所言,一旦入了中樞,能為天下百姓謀福祉。

    王申端起茶杯,輕輕撥弄著碗中的茶葉。

    嫩綠的茶葉被波動得在水中起起伏伏,掠起層層波浪。

    他狀似隨意道︰“東陽匪患是沉痾舊疾,並不好處理。”

    雖未答應,也未一口回絕,陳硯就笑道︰“光靠座師一人,此事必定難以解決,若再加上整個東陽府的百姓,必能讓那些匪徒無處遁形。”

    王申手上動作一頓,撩起眼皮看向陳硯,眼底是毫不掩飾的探究。

    陳硯不躲不避,直直與他對視。

    片刻後,王申端起茶杯悠然品茶。

    陳硯就知這是送客,告退後和楊夫子周既白一同離開。

    因車夫被嚇跑了,三人只能步行離開府衙。

    一路上三人都靜默不語,等出了城,周既白終于忍不住跑到陳硯身邊,道︰“你說府尊大人會願意剿匪嗎?”

    陳硯道︰“若他不服老就會剿匪,若已經服老,那就不會。”

    王申不過五十多歲,作為官員,這個年紀並不算很大。

    須知當朝首輔已七十了,仍舊穩穩當當把持朝政。

    只要王申還想往上升,便要做出一些政績來。

    治水可以讓他在考核中得一個上,可能平調,也可能在地方上升官,是極難進入中樞的。

    再加一個“剿匪”,功績就大了,入中樞的可能也大大增加。

    何況他還給了王知府一個解決方案︰百姓。

    今日百姓們壓著土匪上府衙,足以佐證他的提議是可行的。

    當然,實施起來必定也是困難重重。

    不過這天下沒有白撿的政績。

    周既白從懷里掏出巴掌大的小冊子,又拿著一個竹筒,將里面一只極小的毫筆拿出,又在另一個竹筒上蘸了墨,埋頭將這些一一記下。

    小冊子是周既白讓他娘縫制的,往常大家用的書冊太大,不易隨身攜帶。

    竹筒里的墨也是提前磨好備著的,就是為了隨時能拿出來寫字。

    今個兒光听陳硯在衙門口說的那番話,他就覺得受益匪淺,在府衙談話,一口一個座師,就成了以學生的身份向座師出謀劃策,而非秀才朝知府獻計,這其中的區別就大了。

    他正記得起勁,就听楊夫子問道︰“你究竟是為府尊獻計,還是為自己報仇?”

    周既白愣愣看向陳硯。

    陳硯道︰“學生不想瞞夫子,兩者皆有。”

    王知府是好官,能升上去是百姓的福氣。

    自回了陳家,他看到的是陳得壽和柳氏的起早貪黑,看到的是村民肩膀上的鋤頭,腳底殘破的草鞋。

    村里一些孩子冬天竟穿著單衣,去年冬天,村里凍死了四位老人。

    就這還是豐年,在清官的治理下,過的所謂好日子。

    他實在想象不出史書上所寫的災年“易子而食”是何等慘狀。

    他實在弱小,能做的只有出主意,給王知府這等好官一個晉升的可能。

    官場的事一向復雜,能不能成也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秀才能決定。

    當然,為自己報仇佔比也極重。

    今天他差點前途盡毀,只把那六個土匪送去大牢實在難以泄憤。

    誰知道這些人背後有沒有人指使。

    以他現在的能力,當然是無法調查的,那就把這些土匪一鍋端。

    哪怕王知府不願意辦這件事,等下一任知府前來,他還是會去獻計。

    不過想要讓人听他的,必要自身有實力。

    一個小小的秀才終究是不夠的,至少要能考中舉人才有資格讓官員高看一眼。

    三年後的鄉試他必要中,否則又會讓那些土匪多過幾年瀟灑日子。

    一想到那些土匪能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陳硯渾身難受。

    楊夫子沉默片刻,終究悠悠抬起頭,看向天邊︰“你可知養寇自重?東陽府匪患存在多年,盤根錯節,怕不是王知府一人能撬動。”

    東陽府的官員來來回回換了多少任,難不成就沒有一任想解決匪患嗎?

    如此大的政績定然不是不想要,而是要不了。

    一日日下來,匪患也不知牽扯了多少勢力,牽一發而動全身,輕易不能動。

    陳硯笑道︰“夫子可知百姓乃是汪洋大海,扎根再深的樹也能沖倒。”

    楊夫子思忖片刻,便笑道︰“倒是為師著相了。”

    王知府在此地五年,將整個東陽府治理得極好,在百姓中極有清譽。

    若他能站出來剿匪,應該能調動不少百姓,與那些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剿匪的官員定然是不同的。

    再許以重利,定會讓不少人心動。

    陳硯道︰“夫子思慮周全,學生不過是憑著一腔孤勇罷了。”

    楊夫子道︰“你不必自謙,論這等事為師不如你。不過今日實在凶險,稍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

    陳硯也是面容嚴肅︰“學生受教了。”

    今日的事確實冒險。

    若那些勞力害怕不肯上前,他當時的舉動必然惹惱匪徒,身上怕是要多幾個血窟窿。

    他當時也是在賭,賭他手里的錢足夠讓那些勞力動心。

    反正那些匪患是沖著他來的,就算他求饒,那些匪徒照樣會廢了他,還要得意地看他笑話。

    既如此,不如拼一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方便以後閱讀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第69章 獻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第69章 獻計並對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