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听聞玉琳大師圓寂以及張曉死亡的消息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狐疑。他暗自思忖,這兩件事情發生得如此湊巧,是否其中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陰謀呢?
為了查明真相,康熙當機立斷,立刻派遣親信前往寺廟一探究竟。這些人領命後馬不停蹄地趕到寺廟,經過一番仔細的調查和詢問,終于帶回了確切的消息。
據他們回報,玉琳大師確實已經圓寂,而張曉則在大師圓寂前就已經飲毒自盡。兩人的尸體都還停放在寺廟中,等待著康熙的最終裁決。
康熙听完稟報後,沉默片刻,腦海中飛速地思考著各種可能性。然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最終決定相信這些人的報告。
盡管如此,康熙對于張曉的處理方式還是有所顧慮。畢竟,張曉並非這個世界的人,將她的尸體留在這個世界似乎並不妥當。
經過一番權衡,康熙下令將張曉的尸體火化,並將骨灰撒入大山之中。這樣一來,既可以讓張曉回歸自然,也可以避免她的存在給這個世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康熙心想,既然張曉不屬于這個世界,那麼就讓她的骨灰隨著風飄散在大山之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吧。
康熙緩緩地從書桌的抽屜里取出那本由張曉所寫的關于大清歷史進程的書籍,書頁已經有些皺,顯然被翻閱過多次。他凝視著書中的文字,心中感慨萬千。
如今的大清,與張曉所描述的歷史已經大不相同。原本應該成為太後的烏雅氏早已離世,當上皇帝老四雖然沒死,但身體也被廢了,而老八和十四更是已不在人世。老大和太子之間的爭斗,也不再像過去那般激烈,甚至可以說是相安無事。
康熙默默地細數著他的兒子們,心中暗自嘆息。在這眾多的皇子中,能夠真正繼承他皇位的,只有太子一人。他不禁想起了張曉留下的那些話語,其中關于太子的描述,讓他對這個兒子又多了幾分期許。
康熙再次翻開那本書,他知道太子最後的結局都是他自己造成的,把用其他兒子給太子當磨刀石,太子太出色又怕太子搶他的位置,他在權利的中央太久了,久到不想看到自己親手培養的兒子站進來。他深知,要想讓大清的江山得以長久穩固,就必須對太子進行更加嚴格的教導,同時也要關注太子兒子們的成長。絕不能讓大清的江山毀在他的子孫手中。
想到這里,康熙毫不猶豫地決定召見大臣們,商議出兵攻打東瀛和高麗之事。他要趁著這兩個國家羽翼尚未豐滿之際,將它們一舉消滅,以絕後患。畢竟,如此小小的彈丸之地,竟然也敢對大清虎視眈眈,實在是可忍孰不可忍!
康熙的決心已定,他要讓東瀛和高麗成為大清海外貿易的中轉港口,同時也將它們打造成大清的一道堅固的防護牆,守護大清的疆土和子民。
———————————————————
朝廷正在忙于開疆擴土的大事,而明慧則靜靜地在府中閉門守孝。她深知此時朝廷局勢的緊張和重要性,因此決定讓舅舅馬爾渾暫停一切事務,全力配合皇上的行動。
然而,明慧也提醒舅舅,雖然要積極配合,但也不能過于冒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誤解。
與此同時,胤 心中對胤 充滿了憤恨。他不明白自己從未傷害過胤 ,為何胤 卻將對烏雅氏的仇恨轉嫁到他身上。如今,胤 不僅經脈受傷,躺在床上無法動彈,甚至連想要報仇都無從下手。
這種不死不活的生活讓胤 感到無比痛苦,他覺得這樣的日子簡直比死還難受。然而,現在的他卻連死都成了一種奢望,無法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