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校長這次過來騎樓橋除了看一到三年級測試外,還有一個工作要布置。
“我宣布兩件事。”
劉校長看了一眼參加小會的馬老師和幾個年級組組長。
“這第一嘛,現在外面的糧食供給形勢有些嚴峻,不過我們全校師生的待遇是直接走的部里特撥,這是不用擔心的。”
“至于第二點,上面已經正式通知了,全京城所有中小學從即日起停止一切體育、勞動課,禁止上課拖堂,下午上一節課後全體放學。”
“家庭作業也要停止布置。”
“不過我們學校有些不同,”劉校長頓了頓,“我們和育英、北師附小、第一實驗和第二實驗小學一起,是對外展示窗口。”
“尤其是咱們的教改工作不能停,所以啊,所有的實驗班下午還是兩節課。”
“部里特地批了一部分口糧過來,供給給各年級的實驗班,讓孩子們下午吃些東西再回去。”
“至于參加校外各項競賽的學生,每天都多給二兩。”
......
每天就五節課,還沒有家庭作業,更不許拖堂,這三點放後世能讓小學生們大叫三聲萬歲。
可放在1960年,大家最關注的還是那口吃的。
第一天中午的食補是兩個一兩重的小窩頭,里頭夾著野菜,粥比較稠,咸菜疙瘩一大盆,但江老師不準大家多吃,這東西太咸吃多了容易得浮腫病。
八歲的身體,吃了這些基本上就不餓。
飯後一小杯牛奶,就是一口多一點的量,然後是四分之一的隻果。
隻果很酸,但每個人都吃得很爽,吃得干干淨淨,好在老師分之前先把核的部分給剔了。
牛奶和隻果一周只供給一天,六個年級輪流來,其余的幾天都是甜米湯和蔬菜。
下午只有一節課,還沒有家庭作業,放學後大家空手空腳的往回走。
比起司廳小學,景川小學的學生沒那麼瘦。
所以在路上就玩得比較嗨,都不急著回家——反正大人都還沒下班。
寶根帶著梅子、劉思敏、關泰山和宮愛珍準備去附近的景山公園轉轉。
而因為住的太遠需要等家長的唐向陽、田春蘭那幫人,羨慕得差點流口水——為啥自家要住在別的區?
景川小學的命名就是因為其靠近景山公園。
景山原來不叫景山,上頭有棵全北京最出名的樹——一棵歪脖子樹。
這地方在明朝的時候叫煤山。
公園自打1959年12月開始就限制了對外開放時間,甚至最近開門的時候越來越少。
如今的“游客們”進來可不是為了游覽,而是盯上了景山上的那些榆樹的皮、各種可以入口的花卉等等。
寶根和幾個小學生沒走幾步路就到了公園側門。
門邊掛著“臨時閉園”的牌子。
寶根帶著人輕輕的敲了敲門。
“姥~~~。”
京城里能讓寶根叫“姥”的,也只有陳玉華家里的母親。
如今陳家老兩口都在景山公園上班。
老陳是正式工,負責打掃壽皇殿的衛生,而陳母是臨時工,管著沒什麼人出入的側門和周圍的花草。
門上的小窗戶被人從里頭打開,見外頭是寶根,陳母笑著開了門,把這七八個孩子都給放了進去。
這不算什麼,偌大的景山公園里,還有好幾個公園職工加的孩子在“玩”。
“薅的時候悠著點,別讓花草樹木太難看!”
這是陳母對寶根幾個唯一的叮囑。
景山公園里的情況比寶根預料中的還要糟糕很多。
圍牆上全是攀爬留下的各種痕跡。
餓肚子的小伙子們可不會客氣的去門口糾纏,直接翻牆進來霍霍院子里的各種樹木和花草。
管理處對此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梅子幾個興奮的散開去林子里找蘑菇,前兒下過雨的。
寶根沒跟著去,他躺在壽皇殿前的池子邊,看著湛藍的天空出神。
古樸的壽皇殿滿著歲月的滄桑,依稀可以看到百年前的風采,而二十米寬的池子上波紋微攢,清風徐來,讓寶根的整個身心都放松了下來。
他索性開始整理自己的思緒。
自從重生回來的當天解決掉前世的仇人,他剩下的目標無非是平平安安的度過這兩年的困難時期。
原來他以為京城的情況會比外地好很多,可到了這邊他才發現京城雖然比外地好,但林家的情況卻讓人有些崩潰。
孩子太多了!
他有著筆記本和空間,管著自己的營養不缺是沒問題的。
但上輩子混過體制的他總結出了一套心得體會。
面對即將到來的時代大潮,尤其是在你熟知歷史發展的情況下,如果只是做到一個人獨善其身,或者只謀圖個人發展,那麼只能說此人的眼界有限難成大事。
能讓寶根得出這個心得體會的是他在前世遇到的兩個例子。
其中一個例子是某個企業主。
這個企業主的企業不是很大,還在體制里交惡了幾個人,本來有人有機會可以一把摁死這個企業主的,可最後也是高高舉起輕輕放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為什麼呢?
就因為人家家族里親戚的生意到處都是,而且互相關聯不大。
大家都很現實,要是不能一棍子永絕後患,對于不太大的事都只能忍上一忍。
第二個例子就是寶根的那位老領導。
老領導和他的副手一直不太愉快,可就算有機會到了老領導手里他也不大願意去收拾人家。
為什麼?
就因為副手的好幾個大學室友在京城體制里上班。
雖然老領導總懷疑以副手的性格估計和那幾個室友處得也不怎麼的,可萬一呢?
那些室友雖然級別不高,但想壞你的事卻是太簡單不過了。
所以回到1960年之後,在寶根的“推動”下,林靖遠提了干,解衛軍也在提干的前期,陳玉華換了好單位,就連家里可能成為累贅的陳家父母也有了工作能養活自己。
甚至還有梅子的爸爸。
他可不是聖母,提升周邊人的層次,不過是為了讓自己長大後獲得更高的起點和足夠的人脈。
前路雖然莫測,但寶根相信只要自己備下的後路夠多......。
“不夠啊。”
寶根忽然喃喃自語。
他想到了六年後,柳茹茵如果去師大附中或許能趕上最後一屆高考,但他和梅子幾個估計是趕不上了。
那麼......工農兵大學生?
寶根下意識的想到了林大伯那張憨厚的臉。
——看來淮柔鄉下看來也要提前布局了。
喜歡六零大雜院,我八歲二十年工齡?請大家收藏︰()六零大雜院,我八歲二十年工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