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冬季》的溫暖余韻尚未散去,楊晨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文學領域。在音樂和網絡小說領域取得成功後,他開始思考如何在更具深度和影響力的傳統文學領域嶄露頭角。他想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經典散文以其優美的文筆和深邃的意境,足以在這個散文創作相對貧瘠的藍星掀起波瀾。
楊晨選擇在一個周末的夜晚,坐在新工作室的窗前,開始著手準備《荷塘月色》的發布。窗外是城市的萬家燈火,窗內是柔和的台燈燈光。他打開電腦,新建了一個文檔,指尖在鍵盤上輕輕敲擊,熟悉的文字躍然屏上︰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重新“創作”這篇散文,楊晨的心情格外平靜。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寧靜的夏夜,跟著朱自清的腳步,漫步在清華園的荷塘邊。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充滿了畫面感和意境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寫到這里,楊晨仿佛能看到那一片片碧綠的荷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他停下筆,閉上眼楮,細細品味著文字中的美感。他知道,這樣的文字,在藍星的散文創作中,是多麼的稀缺和珍貴。
《荷塘月色》很快就“創作”完成了。楊晨通讀了一遍,感覺非常滿意。他沒有急著發布,而是先將文章發給了林薇,請她幫忙看看。
林薇很快就回復了信息,只有簡單的幾個字︰“晨哥,這篇散文太美了!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個荷塘,聞到了荷花的清香。”
得到林薇的肯定,楊晨更加有信心了。他決定,將《荷塘月色》同時發布在龍文書城的散文板塊和投稿給《龍國文藝》雜志。他希望,這篇散文能同時在網絡和傳統文學領域引起關注。
《荷塘月色》在龍文書城發布後,並沒有像《俗人回檔》那樣迅速爆紅。散文板塊本身就是小眾領域,關注的人不多。最初的幾天,文章的閱讀量和評論數都很少。
“文筆不錯,意境很美,但是感覺有點太‘文縐縐’了,不太好懂。”
“寫的是荷花嗎?感覺描寫得太細膩了,有點像畫工筆畫。”
“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好,但是這種風格的散文,現在好像不太流行了。”
評論區的留言大多是中性的,有欣賞文筆的,也有覺得不太接地氣的。楊晨對此並不意外,他知道,這樣的經典散文,需要時間來沉澱,需要真正懂得欣賞的人來發現。
與此同時,《龍國文藝》雜志的編輯也收到了楊晨的投稿。《龍國文藝》是龍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學雜志之一,以刊登高質量的文學作品而聞名。編輯們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投稿,楊晨的《荷塘月色》並沒有第一時間引起他們的注意。
直到一周後,一位資深編輯在整理投稿時,無意中看到了《荷塘月色》。當他看到“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句話時,就被吸引住了。他一口氣讀完了整篇文章,久久不能平靜。
“太美了!簡直是太美了!”編輯忍不住贊嘆道,“很久沒有讀到這麼有韻味的散文了。這文筆,這意境,簡直可以和那些名家大師媲美了!”
他立刻將《荷塘月色》推薦給了主編。主編讀完後,也贊不絕口︰“好文章!真是好文章!很久沒有讀到這麼純粹的散文了。字里行間充滿了詩意和美感,又蘊含著淡淡的哀愁,這種境界,太難得了!”
主編當即決定,將《荷塘月色》刊登在下一期的《龍國文藝》上,並作為重點文章推薦。
《龍國文藝》新一期出版後,立刻在文學圈引起了轟動。很多讀者和評論家都被《荷塘月色》的美所震撼。
“《龍國文藝》這期的《荷塘月色》,大家讀了嗎?簡直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散文佳作!”
“‘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這段描寫,簡直絕了!畫面感太強了!”
“我反復讀了好幾遍,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受。初讀只覺文字優美,再讀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寧靜與不寧靜,細讀更是能品味出一種淡淡的哀愁。這篇散文的境界,太高了!”
“作者‘晨哥’是誰?以前怎麼沒听說過?難道是哪位名家的筆名?”
文學評論界也紛紛發表評論,盛贊《荷塘月色》的藝術價值。一位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標題是《久違的詩意——評<荷塘月色>》。
“……在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讀到過如此純粹、如此富有詩意的散文了。《荷塘月色》的出現,像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們干涸的心靈。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寧靜優美的荷塘月色圖。讀著這篇文章,我們仿佛也跟著作者,漫步在那片荷塘邊,感受著那淡淡的荷香,那朦朧的月色,那寧靜的夜晚。
文章的語言優美而不華麗,細膩而不繁瑣,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美。‘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種通感的手法,運用得恰到好處,讓人拍案叫絕。
更難得的是,文章在優美的描寫中,還蘊含著作者內心的情感波動。‘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開篇的這句話,為整篇文章奠定了情感基調。在寧靜的景色描寫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不寧靜,這種矛盾的情緒,讓文章更有深度,更耐人尋味。
我不知道作者‘晨哥’是何許人也,但我相信,他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善于觀察、情感豐富的人。感謝他,為我們帶來了這樣一篇優秀的散文,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寧靜的港灣。”
這篇評論文章發表後,更是將《荷塘月色》的熱度推向了高潮。很多原本不關注散文的讀者,也紛紛找來《龍國文藝》閱讀《荷塘月色》。
龍文書城的編輯也注意到了《荷塘月色》在文學圈的火爆。他們迅速將文章置頂,並在首頁進行推薦。《荷塘月色》的閱讀量和評論數開始飆升。
“原來這就是《龍國文藝》上推薦的那篇《荷塘月色》啊!果然名不虛傳,太美了!”
“之前覺得這篇散文太文縐縐了,現在再讀,才發現其中的妙處。每一個字都值得細細品味。”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這哪里是在寫散文,簡直是在畫一幅水墨畫!”
“晨哥太厲害了!不僅歌寫得好,小說寫得好,現在連散文都寫得這麼好,簡直是全能型人才啊!”
楊晨看著《荷塘月色》在文學圈引起的轟動,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自己終于叩響了傳統文學的大門。《荷塘月色》的成功,不僅是對他“創作”能力的肯定,也為他在文學領域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這天,《龍國文藝》雜志的主編親自給楊晨打來了電話。
“喂,是晨哥嗎?”主編的聲音里帶著興奮和欣賞,“我是《龍國文藝》的主編,我姓劉。首先,恭喜你的《荷塘月色》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功!”
“劉主編您好,感謝您的賞識。”楊晨客氣地說道。
“你的才華太讓我們驚訝了,”劉主編真誠地說,“《荷塘月色》是近年來我們雜志刊登的最優秀的散文之一。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其他的散文作品?我們非常希望能繼續刊登你的作品。”
“謝謝劉主編的抬愛,”楊晨說道,“我確實還有一些其他的散文作品,回頭我整理一下,再給您投稿。”
“太好了!”劉主編興奮地說,“我們非常期待能讀到你更多的作品。對了,下個月我們雜志社要舉辦一個文學研討會,主題是‘新時代的散文創作’,想邀請你參加,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
楊晨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好的,劉主編,我一定去。”
掛掉電話,楊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知道,參加這個文學研討會,意味著他將正式走進傳統文學的圈子,面對更多的關注和挑戰。
這時,林薇發來信息︰“晨哥,恭喜啊!《荷塘月色》火了!文學圈都在討論你呢!”
楊晨回復道︰“謝謝你,林薇。”
林薇又發來一條信息︰“對了,晨哥,有個好消息告訴你。《俗人回檔》的影視改編權,我們談下來了!是一家很有實力的影視公司,他們很欣賞你的作品,想和你深度合作。”
楊晨看著信息,笑了笑。音樂、網絡小說、傳統文學、影視改編……他在這個世界的影響力,正在各個領域不斷擴大。
他走到書架前,看著上面擺放的《唐詩三百首》選編)和《散文集︰背影與荷塘》的樣書,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還有更多的經典作品,等待著他“創作”出來,帶給這個世界。
而即將到來的文學研討會,將是他在傳統文學領域的第一次正式亮相。他需要好好準備,以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楊晨深吸了一口氣,眼神變得更加堅定。他的文學之路,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