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頓時來了興致,眼中閃過一絲光亮,急切地等著林嵩繼續說下去。
可林嵩並沒有立刻直說,而是緩緩起身,輕手輕腳地走到房門前。
小心翼翼地打開房門,左顧右盼一番之後,確定周圍沒有任何人偷听,才再次小心翼翼地把房門關上。
他快步走回二皇子身邊,眼神中透著決絕與瘋狂,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什麼?”
二皇子被嚇了一跳,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如紙,當即下意識地後退兩步,驚恐萬分。
一個踉蹌險些摔倒,要不是孫禮眼疾手快,伸手扶住他,恐怕已重重摔倒在地。
二皇子站穩後,滿臉驚恐地看著林嵩,結結巴巴地說︰“宣國公,你……你這是何意?
你竟然讓本皇子對父皇……這可是大逆不道之舉。
一旦事發,本皇子萬死難辭其咎,整個大梁都會陷入動蕩不安,這……這絕不可行!”
林嵩趕忙“撲通”一聲跪地,一臉忠誠地說道︰“殿下,老夫此舉也是無奈之舉啊!
您想想,皇貴妃雖統領後宮多年,按資歷和資格早就該被立為皇後了,可為何遲遲未冊封?
只因先皇後與陛下出身民間,兩人情誼深厚,而廢太子又是他們唯一的兒子。
所以您再想想,陛下為何執意要召回廢太子?
即便他已被廢,卻還是要讓他回來,可如果是您呢?
一旦真讓廢太子回來了,您覺得您還有機會登上太子之位嗎?
就算您僥幸被立為太子又如何?太子畢竟不是皇帝,廢太子,不也做了二十幾年的太子嗎?可最後又能如何呢?
為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與其如此曲折艱難,還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坐上那個萬人敬仰的位置!”
二皇子听著林嵩的話,內心猶如翻江倒海一般,劇烈地掙扎著。
他額頭上青筋暴起,雙眼通紅,仿佛要滴出血來。
他深知林嵩所言並非毫無道理,自己為了太子之位,殫精竭慮,機關算盡。
可梁武帝的態度卻始終模糊不清,如今召回廢太子更是讓局勢變得對自己極為不利。
但弒君篡位,這是天理難容、為天下人所不齒的大罪,一旦失敗,必將萬劫不復,粉身碎骨。
而現在,他還沒有足夠的勇氣邁出這一步。
沉默許久,二皇子緩緩開口,聲音沙啞而顫抖︰“宣國公,此事非同小可,容本皇子再想想。
這一步一旦踏出,便再無回頭之路,若事敗,我等皆會成為千古罪人,遺臭萬年。”
林嵩抬頭看著二皇子,目光堅定而熾熱︰“殿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如今陛下年事已高,身體每況愈下,這或許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只要計劃周全,行事縝密,定能瞞天過海。
待殿下登基之後,再廣施仁政,安撫百姓,穩定朝局,天下百姓也會漸漸認可殿下,殿下必將成為一代明君。”
孫禮在一旁听著,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內心也是震驚不已。
一方面,他覺得林嵩所言似乎有幾分道理,二皇子若想順利登上太子之位,如今局勢的確極為棘手,幾乎陷入絕境。
但另一方面,弒君篡位乃是天理難容的大罪,一旦失敗,他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萬劫不復。
二皇子在書房內來回急促踱步,內心天人交戰,猶如身處煉獄。
他深知,這是一個足以改變他命運,甚至改變大梁國運的生死抉擇。
一旦踏出這一步,就再無回頭之路,等待他的,或許是至高無上的皇位,或許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林嵩見二皇子還是有些猶豫,當即趁熱打鐵地說道︰“殿下,自古帝王成就大業之前,有哪個手上不是沾滿鮮血的?又有誰的雙手是干淨的?
您想想,當今陛下又是怎麼坐到今天這個位置的?
還有東海田和,他又是怎麼登上皇位的?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若因一時的婦人之仁,錯失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日後必定追悔莫及啊!”
林嵩之所以如此極力勸說二皇子,並不只是為了二皇子,更是為了他自己。
一年前,他被迫離開權力中樞,從高高在上的位置跌落谷底,心中滿是不甘與憤懣。
回想起這些年為大梁、為梁武帝殫精竭慮所做的一切,他實在無法接受就此落寞的結局。
在他看來,只有二皇子登上皇位,他才有重回權力巔峰的可能,才能再次掌控風雲,實現自己的抱負。
此時,他轉頭看向孫禮,繼續添油加醋地說道︰“孫副統領,難道你就只甘心一直做個副統領嗎?
你別忘了,只要有蒙毅在,你就永遠做不了大統領。
可若是殿下登基,那一切可就大不一樣了。
到時候,你孫副統領何愁不能大權在握,成就一番功名,光宗耀祖?”
孫禮听了林嵩這番話,心中果然泛起波瀾,思緒如亂麻般纏繞。
他略微沉吟,上前勸說道︰“殿下,宣國公所言句句在理。
您為謀太子之位,一路披荊斬棘,其中艱辛滿朝文武皆有目共睹。
然而,陛下的心意卻始終飄忽不定,如今更是召回廢太子,這無疑是對您繼位之路設下重重阻礙。
倘若那廢太子順利歸來,憑借陛下對他的深厚情誼,再加上其背後隱匿的勢力。
殿下您爭奪太子之位的征途,必將布滿荊棘,難上加難。”
孫禮微微一頓,目光悄然掃向二皇子,觀察著他神色間的細微變化,接著說道︰“而如今,宣國公所指的這條路,雖說充滿凶險,但在這萬般無奈的境地中,或許是唯一的破局之法。
一旦功成,殿下您便能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屆時盡可施展您的雄才大略,成就一番宏圖偉業。
大梁在您的英明治理下,必將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康莊大道,百姓也能安居樂業,共享太平盛世。
至于眼下這弒君篡位的罵名,只要殿下日後政績卓著,想必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逐漸被世人所淡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