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軌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萬

第11章 實習生罷工的凌晨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汪途 本章︰第11章 實習生罷工的凌晨

    凌晨四點,項目部的大門被實習生們徹底撬開。鐵皮門鎖早已被不知是誰用鋼筋或磚頭暴力破壞,此刻歪斜地掛在門框上,發出“ 啷 啷”的垂死呻吟。門軸被潤滑油或某種滑膩物浸潤過,推開時竟比想象中省力,只是門板邊緣與門框摩擦,依舊發出令人牙酸的刮擦聲。

    冷風呼嘯而入,卷起地上的塵土和廢棄的圖紙碎片,在空曠的走廊里打著旋。項目部內部與其說是辦公室,不如說是個廢棄的倉庫。桌椅東倒西歪,文件散落一地,牆上掛著褪色的安全規章和施工進度表,上面的日期還停留在三個月前,那個他們領上一次工資的日子。

    “走,去財務室!”小王喊了一聲,聲音在空曠的空間里顯得有些干澀,但依舊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她用力跺了跺腳,試圖驅散一些寒氣,厚重的棉拖鞋在水泥地上發出“啪啪”的聲響。

    一群人跟著她,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走廊盡頭。財務室門鎖著,但門板不厚,看起來並不難對付。幾個男生上前,有人找來一根粗壯的鋼筋,有人則用身體猛撞門板。金屬撞擊聲和沉悶的撞擊聲交織在一起,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突兀,仿佛在向這沉寂的夜晚宣戰。

    “別砸了,找找看有沒有備用鑰匙!”林野攔住了正要用力砸門的男生。他環顧四周,目光落在財務室旁邊的雜物間。他記得這里好像有個小窗戶,雖然被木板釘死了,但或許……他跑了過去,費力地搬開幾塊固定的木板,露出了一個勉強能塞進一只手的小洞。

    手指在黑暗和灰塵中摸索,終于觸到了冰冷的鑰匙串。他興奮地抽出來,借著手機微弱的光芒,辨認著鑰匙的形狀。試了幾把,終于有一把“ 噠”一聲,轉開了財務室的門鎖。

    門被推開,一股混合著紙張、灰塵和某種消毒水味道的空氣涌出。財務室里空無一人,只有一台老舊的電腦屏幕還亮著微光,顯示著屏幕保護程序。桌上堆滿了賬本和單據,最上面壓著一張便簽,字跡潦草︰“緊急事務,明日回。”

    “空的……工資表都沒看到。”有人失望地嘟囔。

    林野沒有放棄,他開始系統地翻找。他記得工資通常會有一個單獨的文件夾,或者至少在電腦里有記錄。他打開電腦,輸入幾個常用的密碼嘗試,都沒能進去。最後,他找到一張插在桌上的便簽,上面似乎記錄著一些數字,他試著輸入,屏幕亮了。

    電腦里果然有工資發放記錄,但最新的記錄停留在三個月前。林野熟練地操作著,試圖找到後續的記錄或者發放憑證,但一無所獲。所有的文件夾都上了鎖,或者干脆是空的。

    “看來李工他們早就有所準備。”林野關掉電腦,眉頭緊鎖。

    “那我們現在怎麼辦?”有人焦慮地問。

    “去辦公室!看看他的電腦,或者他的個人物品里有沒有線索。”小王提議,眼神依舊堅定。

    一行人又轉向項目經理辦公室。這扇門鎖得嚴嚴實實,但剛才撬門的經驗讓他們多了幾分信心。有人很快找到了撬鎖的工具——一根細長的鐵絲,是從某個廢棄的配電箱里拆下來的。幾分鐘後,門被打開了。

    項目經理辦公室比財務室稍微體面一些,但同樣雜亂。李工那張總是板著的臉的相框被推倒在地,照片上的他依舊嚴肅,嘴角卻似乎多了幾道法令紋。辦公桌上堆滿了文件,大部分是工程相關的,但也有幾個看起來像私人信件或賬單的文件袋。

    林野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首先檢查了電腦,幸運的是,李工似乎沒設置復雜的密碼,或者他經常使用某個習慣的數字組合。屏幕亮起,里面存著不少項目資料,也有一些私人聊天記錄和郵件。林野快速瀏覽,試圖找到任何關于工資支付、公司財務狀況或者李工個人動向的線索。

    在一堆郵件中,他發現了幾封往來于不同賬戶之間的郵件,內容隱晦,提到了“資金周轉困難”、“需要時間處理”、“法律風險”等字眼。還有一封郵件,附件是一個加密的文件,發件人地址很陌生。林野試著解密,但失敗了。

    “找到點東西了!”林野招呼大家過來,“看這些郵件,李工似乎在轉移資產,或者至少在掩蓋公司沒錢的事實。”

    “果然是這樣!”小王憤怒地踩了腳地,“這幫混蛋!”

    “別急,”林野試圖冷靜下來,“這至少能證明他們不是簡單的‘忘了’或者‘暫時困難’,而是有意為之。我們可以把這些打印出來,作為證據。”

    他打印了幾封關鍵的郵件,又繼續翻找。在辦公桌最下面的抽屜里,他發現了一個鎖著的鐵盒。他嘗試用剛才的鋼筋撬開,但鐵盒很結實。他轉而去找鑰匙,終于在李工的外套口袋里找到了一把小小的鑰匙。

    鐵盒里沒有現金,只有幾份文件。其中一份是李工的個人借貸合同,金額不小,利息也很高;另一份是公司內部的一個秘密決議,關于如何處理拖欠工資可能引發的“不穩定因素”,其中提到了“安撫”、“分化”甚至“必要時的法律規避”。這些文件觸目驚心,徹底暴露了公司和管理層的真實面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家看看這個!”林野把文件遞給大家傳閱。

    憤怒的情緒在人群中蔓延,但同時也夾雜著一絲恐懼。他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問題,背後可能牽扯到更復雜的利益糾葛和法律風險。

    “我們不能就這麼算了!”小王的聲音有些發抖,但依舊堅定,“我們得把這些證據交給勞動監察部門,或者媒體!”

    “對,必須曝光他們!”有人附和。

    “可是……李工跑了,公司會不會想辦法銷毀更多證據?”有人提出了擔憂。

    “所以我們得搶在他們前面!”林野眼神銳利起來,“我們得找到更多證據,證明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系統性的問題。也許其他部門,或者其他項目組的實習生,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可是現在都凌晨了,誰會理我們?”有人沮喪地說。

    “那就等到天亮!我們就在這里等,等天亮了,就去找工會,找勞動局,找一切能幫我們說話的地方!”林野咬了咬牙,“我們辛辛苦苦干了三個月,連基本的報酬都拿不到,這口氣我們不能咽!”

    大家沉默了片刻,然後,幾乎是同時,點了點頭。寒冷的夜色似乎也變得不再那麼刺骨,一種決絕的勇氣在每個人心中升騰起來。

    他們決定輪流守在項目部,一方面防止證據被銷毀,另一方面也作為對公司的最後通牒。有人負責看管找到的文件和郵件打印件,有人負責在電腦里繼續搜索,還有人則開始整理自己的實習記錄、考勤記錄,以及任何能證明自己工作量和時間的證據。

    天色漸漸泛白,東方的天空露出魚肚白。寒風依舊凜冽,但實習生們的內心卻因為共同的目標而變得溫暖而堅定。他們擠在項目部狹小的空間里,有的靠在沙發上打盹,有的則依然在電腦前忙碌,眼神里充滿了疲憊,但更多的是一種不屈的光芒。

    天終于亮了。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的縫隙照進來,落在散落的文件和疲憊的臉上。有人打了個哈欠,揉了揉眼楮,看著窗外逐漸甦醒的城市,又看看身邊同樣年輕的、為了討回公道而堅守的同伴們,心中涌起一股復雜的情感。

    他們給各自的家人打了電話,簡單說明了情況,叮囑家人不用擔心,但言語間依舊掩飾不住焦慮。電話那頭是擔憂和鼓勵,這讓他們感到一絲安慰,但也更添了一份責任。

    上午九點,他們聯系了當地的勞動監察大隊。電話那頭的接線員起初有些不耐煩,覺得這是實習生的“小題大做”,但在林野詳細地陳述了情況,並告知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初步證據後,對方的態度明顯有了轉變,表示會盡快派人來核實情況。

    與此同時,他們還聯系了一家以關注勞動者權益著稱的媒體。記者那邊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表示會派人來采訪,並承諾會客觀公正地報道事件。

    等待的過程是煎熬的。項目部里氣氛緊張,每個人都豎著耳朵,听著門外是否有車輛駛近的聲音。他們輪流去門口張望,看到熟悉的工友,會簡單交流幾句,但大多數工友只是搖搖頭,表示同情,卻不敢靠得太近。他們知道,這種事牽扯太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丟了工作,甚至影響未來的職業生涯。

    中午時分,勞動監察大隊的人來了。兩名工作人員,一個年紀稍長,經驗豐富;一個年輕些,帶著記錄本。他們先是仔細詢問了情況,然後查看了林野他們收集到的郵件打印件和文件。看到那些關于資金轉移和內部決議的文件時,年紀稍長的那個皺起了眉頭。

    “你們反映的情況,我們會認真調查。”工作人員記錄著,語氣嚴肅,“但是,調查需要時間,結果也不一定完全符合你們的預期。”

    “我們只是想要回我們應得的工資。”小王代表大家說,“三個月的工資,對我們來說不是小數目。”

    “我們理解。”工作人員點點頭,“我們會盡力協調。如果公司確實存在違法行為,我們會依法處理。”

    隨後,記者也到了。一個看起來三十歲左右的女記者,拿著錄音筆和相機,認真地采訪了每個人。她的問題很尖銳,但也很有條理,讓實習生們原本有些混亂的思緒逐漸清晰起來。在鏡頭前,他們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講述了那些不眠的夜晚,那些堆積如山的圖紙,那些被隨意打罵的委屈,以及此刻內心的憤怒和絕望。

    “我們不是在鬧事,我們只是在討一個公道。”林野對著鏡頭說,聲音不大,但每個字都擲地有聲,“我們付出了勞動,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報酬。這是最基本的權利。”

    采訪結束後,記者又仔細翻看了他們提供的材料,並要求復制了一份。她承諾會盡快寫出報道。

    下午,公司方面終于有了反應。不是李工,而是他的一個副手,一個平時沒什麼存在感的矮胖男人。他帶著兩個保安,氣勢洶洶地來到項目部。

    “你們這是干什麼?擾亂公司秩序!”矮胖男人一進門就吼道,“李經理臨時有點事,很快就會回來!你們有什麼問題,等他回來再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不會回來了!”小王冷笑一聲,“我們等不了了!三個月的工資,你必須給我們一個說法!”

    “工資?公司現在確實有點困難,等緩過來……”

    “緩過來?我們等得起,但我們的青春等不起!”林野打斷他,“我們已經提供了證據,勞動監察部門的人也來了,記者也來了。你最好想清楚,再鬧下去,對誰都沒好處。”

    矮胖男人臉色一變,眼神閃爍。他顯然知道郵件和文件的內容,也知道李工可能已經做了什麼。他猶豫了一下,從口袋里掏出幾張銀行卡和一沓現金。

    “這樣吧,你們先拿點錢,算是……預支一點生活費?等公司真緩過來了,再補發剩下的。”

    “滾!”小王怒斥道,“我們不是乞丐,我們是來要工資的!要麼全給,要麼就法庭上見!”

    “你們……”矮胖男人氣急敗壞,指了指保安,“把他們給我趕出去!”

    兩個保安上前,試圖推搡人群。但實習生們早有準備,他們緊緊抱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堅固的圓圈。林野和小王站在最前面,毫不退縮。

    “想動手嗎?最好想清楚後果!”林野盯著矮胖男人,“我們已經報警了,勞動監察部門的人就在樓下等著。你們要是敢動我們一根手指頭,我們就把所有事情都捅出去!”

    矮胖男人看著眼前這些年輕卻倔強的面孔,又看了看他們手中緊握的文件和手機,知道今天恐怕是討不到好了。他惡狠狠地瞪了眾人一眼,帶著兩個保安悻悻地離開了。

    送走他們後,項目部里一片寂靜。剛才的緊張和對抗讓每個人都有些疲憊,但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知道,公司方面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壓力和威脅。

    傍晚,勞動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再次來到項目部,帶來了初步的調查結果。他們確認了公司確實存在拖欠工資的行為,並表示會正式立案調查,並嘗試與公司協商解決。同時,他們也提醒實習生們,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法律程序可能會比較漫長。

    當晚,記者的報道在一家有影響力的網站上發布了。標題是《實習三個月未獲工資,建築公司實習生凌晨維權》,配上了實習生們面帶愁容但眼神堅定的照片。報道詳細描述了事情的經過,以及實習生們找到的初步證據。文章一出,立刻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太欺負人了!實習學生也要不到工資!”

    “建築行業果然水深!”

    “支持這些孩子,必須給他們一個說法!”

    “勞動法去哪兒了?”

    “看看這家公司的名字,記住它!”

    評論區的聲音一邊倒地支持實習生。一些法律界的網友也紛紛留言,提供法律援助的建議。還有一些自稱是該公司前員工的人,匿名爆料公司存在其他違規行為,比如偷工減料、虛報工程量等。

    這篇報道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面的石頭,激起了層層漣漪。第二天,更多的媒體開始關注此事,一些電視台也派出了記者。公司方面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再次派人來項目部,態度明顯軟化,表示願意坐下來談談,並且承諾會先支付一部分工資,剩下的再想辦法。

    經過幾輪艱難的談判,在公司面臨輿論壓力和法律風險的雙重威脅下,最終同意一次性結清所有拖欠的實習工資,並額外支付了一筆小小的補償金。雖然過程曲折,但結果總算令人滿意。

    拿到工資的那一刻,實習生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三個月的辛酸和委屈,在這一刻仿佛都得到了釋放。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水模糊了視線。

    這件事對林野來說,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他親眼目睹了底層勞動者的不易,也體會到了團結和勇氣的重要性。他不再是那個對一切都抱有天真幻想的實習生,他變得更加成熟,也更加懂得珍惜。

    拿到工資後,林野沒有立刻回學校,而是選擇留在了這座城市。他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未來。建築行業雖然充滿挑戰,但也並非全無希望。他決定先完成學業,但同時也開始關注勞動法、社會公益等領域,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改善行業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他利用課余時間,開始收集更多關于建築行業勞動者權益保障的資料,參加了一些相關的講座和研討會。他發現,拖欠工資、工作環境惡劣、缺乏安全保障等問題,在建築行業中並非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頑疾。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要改變的決心。

    幾個月後,林野順利畢業了。他沒有選擇回到那個讓他受傷的建築公司,而是通過校園招聘,進入了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做數據分析工作。這完全是一個新的領域,但他覺得,這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開始。

    互聯網公司的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但至少環境是公平的,同事之間是平等的。林野從零開始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則泡在圖書館或在線課程里。他發現,自己對于數據有著天然的敏感,也享受從紛繁復雜的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信息的過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這里,他遇到了新的朋友,也遇到了新的挑戰。但與之前在建築工地相比,一切都顯得那麼正常和合理。他學會了如何與團隊協作,如何高效地解決問題,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認可,薪水也逐步提高。

    幾年後,林野已經成為公司數據分析部門的中堅力量。他參與了公司多個重要項目,用數據驅動決策,為公司創造了實實在在的價值。他也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加班,一起慶祝,一起在城市的夜色中暢談理想。

    林野感到很幸福。他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他找到了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他不再需要為了那幾百塊的工資而徹夜難眠,不再需要面對那些冷漠和欺壓。

    然而,林野並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經歷過的苦難。他記得那些被拖欠工資的日子,記得那些被欺負的日子,記得那些被歧視的日子。那些記憶像烙印一樣刻在他的心里,提醒著他,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還在經歷著類似的困境。

    他決心要改變這一切。他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建築行業存在著許多不公正的現象,工人們的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他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每個人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權利。

    他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寫了一本關于建築行業現狀的書。他把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寫進了書里。他把建築行業存在的問題,寫進了書里。他把對未來的期望,寫進了書里。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采訪了一些仍在建築行業奮斗的朋友,甚至匿名聯系了一些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工人,听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寫作的過程是艱難的。白天的工作已經消耗了他大量的精力,晚上回到家,他常常對著電腦屏幕發呆,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但他沒有放棄,他提醒自己,這是他必須完成的事情。

    他寫到了凌晨三點,因為那時候,他常常被驚醒,想起那個寒冷的夜晚,想起那些敲門的聲響,想起那些年輕而倔強的臉龐。

    他寫到了那些被隨意丟棄的圖紙,那些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工友,那些永遠也填不滿的工資條。

    他寫到了李工那張總是板著的臉,以及他背後那個龐大而冷漠的系統。

    他寫到了小王和其他實習生們的堅持,他們的憤怒,他們的淚水,以及最終換來的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勝利。

    他寫到了建築工地上那些模糊的身影,他們為了生活,日復一日地搬運著磚塊和水泥,他們的汗水滴落在土地里,卻很少能換來應有的尊重和回報。

    他寫到了自己內心的掙扎和轉變,從一個只想混口飯吃的實習生,到一個開始思考社會公平正義的青年。

    他寫到了希望,盡管渺茫,但依然存在。他相信,只要有人關注,只要有人發聲,只要有人願意改變,這個行業總有一天會變得更好。

    這本書寫了整整一年。當最後一個字敲下時,林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感到疲憊,但更多的是一種完成使命的輕松。

    他聯系了出版社,經過一番波折,這本書終于得以出版。書名很樸實,叫做《我們建築的日子》。

    書出版後,並沒有立刻引起轟動。但它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特定的人群中激起了漣漪。一些關注勞工權益的媒體進行了報道,一些高校的社會學、建築學專業的師生開始討論這本書,一些公益組織也將其作為了解建築行業現狀的參考資料。

    林野感到很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知道,自己正在改變這個世界,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

    這本書為他贏得了一些聲譽,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機會。一些媒體邀請他做訪談,一些公益組織邀請他參與項目,甚至有一些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聯系他,希望他能提供一些關于建築行業問題的線索和建議。

    林野沒有滿足于此。他繼續努力,繼續奮斗。他希望,建築行業能夠變得更加公平,工人的權益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他開始嘗試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改善行業環境做一些具體的事情。

    他參與了一個關于建築工人職業培訓的公益項目,利用周末時間,為一些農民工提供基礎的計算機和數據分析培訓。他發現,這些工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學習熱情很高,他們渴望通過學習提升自己,改變命運。

    他還利用業余時間,為一些勞動仲裁案件提供數據分析支持。他幫助整理證據,分析工資拖欠的模式,甚至利用公開數據,分析整個行業的薪資水平和工作環境,為弱勢群體提供更有力的辯護。

    他成立了一個小小的公益組織,名字叫做“建築之光”。他們定期走訪建築工地,了解工人的實際困難,提供法律咨詢和心理疏導。他們還與一些高校合作,組織學生志願者,為建築工人子弟提供課後輔導。

    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資金短缺,人手不足,有時還會遇到不理解和質疑。但林野和志願者們互相鼓勵,堅持了下來。他們看到,因為他們的努力,一些工人的工資得到了追回,一些工人的工作環境得到了改善,一些工人的孩子得到了更好的教育機會。

    林野感到很充實。他不再僅僅是一個數據分析員,他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的關注者和解決者。他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著社會,也實現著更高層次的人生價值。

    他依然記得那個凌晨三點的敲門聲,記得那些年輕而倔強的臉龐。他知道,自己只是萬千努力改變世界的人中的一個,微不足道,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他繼續著他的工作,繼續著他的公益,繼續著他對于公平和正義的追求。他知道,這條路還很長,也許永遠沒有終點,但只要他還在走,只要還有人在關注,這個世界就一定會一點點變得更好。

    林野的故事還在繼續。他還在努力,還在奮斗。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夠改變這個世界。

    林野的故事是一個勵志的故事,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也總有一絲光亮;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總有不屈的勇氣。它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要我們堅持,就一定能夠改變這個世界。

    讓我們像林野一樣,勇敢地面對挑戰,追求自己的夢想,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時,也關注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用我們的微薄之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喜歡鋼軌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萬請大家收藏︰()鋼軌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鋼軌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萬》,方便以後閱讀鋼軌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萬第11章 實習生罷工的凌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鋼軌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萬第11章 實習生罷工的凌晨並對鋼軌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