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卿行

第2章 會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泡沫大王 本章︰第2章 會見

    青磚影壁下,張大人青竹戒尺輕叩車軾,聲如碎冰︰“泰西新學那點子市井度量衡,”他指了指腰間懸著的《九章算術》竹簡,“不過是算籌換了算盤,哪里比得上《歸藏》推演天人的手段?”

    林彥秋正整理絳紗直裰的銀鈕帶鉤,聞言手中銅鏡微微一顫。

    張大人突然俯身附耳︰“董公要見你。”

    語調平緩如太液池春水。

    少年眉間蹙起的川字紋在油紙傘骨上投下碎影︰“既然是董太師有請,隨意派遣個持傘小廝便是,何苦讓恩師來傳話?”

    傘面上字紋隨步履流轉,恰似心事在煙雨中化開。

    張大人望著傘尖驚起的雨絲,想起半個時辰前在董府听雨軒的情景。董公撫著案上龜甲,苦笑如殘荷搖曳︰“墨卿那性子像極了他外祖父,無欲則剛。今日老夫請老友你列席做這個陪客,若是我這把老骨頭說不動墨卿,還望老友你以《中庸》之道調和一二。”

    車輪碾過御溝殘冰,張大人青竹戒尺在車軾上叩出易林韻律︰“老夫本想傳你這《連山》古本,”他望著林彥秋鬢邊新添的銀針,“奈何你林氏先祖在會昌滅佛時焚經護道,這份人情...”戒尺突然頓住,驚飛檐角銅鐸清響。

    林彥秋突然想起母親燈下校勘《周易參同契》時,燭淚總在“乾坤其《易》之門”處凝成蓮花。他解下腰間玉佩︰“學生願以系辭解惑,卻不敢以私情亂洪範五事。”

    車帷外,雨中飄來九辯吟哦。

    張大人望著少年襟上墨染的洛書紋樣,突然明白當日桐城祠堂那盞油燈,為何會在革卦那頁驟然明亮,恰似太史公司馬談臨終前,燭火躍過尚書直照春秋。

    軺車銅鈴在青石板上碾出碎玉般的脆響,車帷外的雨絲被車輪攪成銀練。張大人青竹戒尺輕叩車軾,閉目養神如老僧入定,只留著車輪碾過積水的轔轔聲與車帷上銅鈴滴答作響。

    街衢漸次冷清,甲士巡徼的鐵甲摩擦聲漸密,朱牆銅扉後透出的宮燈暗紅如凝血。

    軺車在五鳳樓前轔轔停駐,持戟侍衛持鎏金牙牌上前稽首︰“敢問可是張祭酒?”

    隨行小廝飛奔傳報,須臾聞內里銅壺滴漏聲中,重門次第洞開。車輪碾碎階前新綻的海棠,停在飛檐斗拱下的穿堂,懸著“清慎勤”匾額的二層小樓在雨幕中若隱若現,檐角鐵馬在細雨中吟哦《九歌》。

    “張公駕臨,寒舍生光。”

    劉掌院青衫皂靴踏過廊下,三綹墨髯在雨氣中泛著龍涎香。他躬身作揖時,玉佩與張大人腰間魚袋輕輕相踫,發出廣陵散的清音︰“昨夜太師批紅至四更,若非恩公在玉堂代為周旋,劉某尚在詔獄听漏。”

    張大人撫須微笑,指了指林彥秋襟上新染的河圖墨痕︰“此子新解《參同契》,或可為太師分憂。”劉掌院目光掃過少年腰間三寸短劍,突然壓低聲音︰“太師已推卻三場宴請,此刻正在暖閣候著。”

    他袖中滑落半截朱批奏折,恰被林彥秋踏在繡著洛書的皂靴下,雨水中洇開的墨痕正漫過“急選”二字。

    林彥秋望著劉掌院袖中滑落的半截朱批,指尖在洛書紋樣的皂靴上輕輕碾過墨痕。他想起張大人方才“遷謫”二字出口時,劉青瞳孔驟縮如驚弓之鳥,這掌院分明是擔心太師問罪,才借著恭喜的幌子探口風。墨香中混著的龍涎氣息突然變得黏稠,少年突然明白,那句“推卻三場宴請”的寒暄,分明是暗示太師對今日會面的重視,而自己自桐城祠堂那日後,對董氏族人的冷淡,恰似《冰鑒》里描寫的“秋水映刀”。

    “劉掌院這是怕我壞了太師的局啊。”林彥秋望著檐角銅鐸在雨中搖晃的影子,突然想起母親燈下校勘《周易》時,燭淚總在“同人于野”那頁凝成冰稜。

    穿堂風掠過時,林彥秋看見劉青眼中閃過半分釋然。這掌院分明在賭他會不會失態,自打知道外祖父是因《連山易》被削籍的“逆臣”後,他每次面對董氏族人,都像在臨《四留銘》︰筆鋒未動,先有三分留白。

    暖閣里的銅漏聲突然變得黏稠,林彥秋數著滴水的間隔,從《千字文》數到《急就章》。太師擱下朱批時,那方定窯瓷枕上赫然印著半枚墨痕,恰似未干的詔書在龍案上洇開。張大人從竹篋中取出《周易參同契》,竹簡在手中流轉如游龍,而林彥秋的影子在紗窗上,始終保持著《禮記•玉藻》里規定的跽坐姿態。

    當銅漏第三次漫過“日入”刻度時,太師擱筆的聲響驚飛了檐角的鐵馬。林彥秋望著窗外新綻的海棠,突然想起母親曾說︰“《革卦》講究水火相息,外祖父的罪名本是有人故意斷章取義。”他唇角浮起的笑意,在雨幕中凝成半闕蘭亭序。

    張祭酒斜睨著暖閣里那道挺直的背影,竹節戒尺在車軾上叩出九成宮的韻律。他望著少年絳紗直裰下紋絲不動的膝頭,喉間滾動半句“老松煎茶”的嘆息。

    這可是董氏血脈里最清貴的雛鷹,非要用熬鷹的手段折它的羽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罷了罷了,”張大人撫須的指尖突然頓住,定窯瓷枕上赫然印著半枚墨痕。這老太師分明是拿《周易》的“世無悶”當拶子,偏要逼這二十出頭的後生演場《待漏院記》。他想起桐城林家祠堂那夜,老林太守臨終前攥緊的玉帶鉤,突然明白︰會稽王謝的門楣,原是拿《冰鑒》淬過的鋼刀。

    “雛鷹再俊,”張祭酒將袖中《參同契》竹簡握得更緊,“也得三年出谷。”他突然想起林彥秋腰間三寸短劍,昨夜在燈下校勘《河圖》時,那柄劍突然泛起《考工記》般的冷光。恰似當年老林太守削碎聖旨金牌時,濺在《連山易》上的墨痕。

    暖閣外,持戟侍衛的腳步聲在廊下織成細密的網。張祭酒望著少年鬢邊新添的銀針,突然想起太液池新漲的春水里,總漂浮著被《急就章》浸透的槐花。

    那是太師案頭未燒盡的奏折,墨痕正漫過“急選”二字,恰似當年會昌滅佛時,老林太守用《洛書》拓本裹著的舍利子。

    張祭酒在心里啐了口︰“這老倔頭,都大周朝了還念叨庶出嫡出那套!我還當彥秋會當場掀了這局呢。”他清了清嗓子,竹節戒尺在車軾上輕叩兩下。

    這是老規矩里“請尊便”的暗號。

    日晷的銅針恰好投在午正時分,太師擱下朱批奏折,摘下玳瑁� 糯劬擔  沼謚匭綠 鶩貳M系幕 酌擠嫦攏 旖悄塹老慘庠趺匆慚共蛔 U偶讕僕蝗環 鄭 庖 ┬ζ鵠詞保  旖塹睦嫖卸枷褚桓瞿W涌壇隼吹摹K灘蛔「狗蹋骸安皇且患已模  ﹤方患移祝 br />
    “彥秋,”太師的聲音突然驚飛檐角的鐵馬,“仲達剛跟我商議,打算把你過繼到他房里續香火。你可有異議?”

    話音未落,窗外的銅壺滴漏突然加快了節奏。張祭酒望著少年鬢邊垂落的銀針,想起今早董仲達在玉堂批紅時,紫檀鎮紙下赫然壓著的家譜。那上面“林”字旁的朱砂標記,恰似當年會昌滅佛時濺在《連山易》上的血痕。

    林彥秋望著太師案頭未燃盡的龍涎香,突然想起母親燈下說過的話︰“《小過》卦講究‘飛鳥遺音’,外祖父的執念,原是想補全族譜上被墨汁涂掉的那一行。”

    “但憑太師安排。”

    喜歡墨卿行請大家收藏︰()墨卿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墨卿行》,方便以後閱讀墨卿行第2章 會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墨卿行第2章 會見並對墨卿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