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遠買了火車票,開往哈城的。
    只是沒有坐火車,他自己準備從平昌往北出發,用自己的方式走。
    這樣不僅可以打獵,還可以收集新的一些物種。
    這次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回來差不多過年了。
    可以在外面好好浪一把。
    如果選擇坐火車去,一路上很多新物種自己就沒辦法收集了。
    主要是想體驗一把東北冬天打獵啊,看太多的東北打獵小說了。
    不體驗一下,都對不起自己的穿越。
    還有冬天能不能挖人參,唉,就算不行,可能只能夏季秋季再來一次了。
    楊志遠先騎車出城,空間里啥都有,不用額外準備什麼。
    然後選擇騎車到平昌進山,然後一路向北。
    方便的路就騎馬,不方便的就走路。
    這里的山還是比較陡峭的,方便騎馬的地方不多。
    冬季寂靜的山林里,只有楊志遠一個人行走,有點寂寞,楊志遠又放出了在港島搞到的一只尋血獵犬還有一只大黑背。
    小泉那三只田園犬被楊志遠留下在楊家屯了。
    那邊不能放再多的狗了,不然別人家飯都吃不飽,你家卻有那麼多糧食養狗,太高調了。
    所以從港島搞了很多品種狗也就沒放出來。
    尋血獵犬其實也就是老外炒作的,原來產地面條國,後來被老愣,也就是約翰牛貴族養了一些,吹的神乎其技的,其實長相和國內很多土狗差不多。
    兩個耳朵很大,是下垂的,很善于追蹤獵物和嗅氣味。
    據說14天之內的氣味都可以追蹤,不知道真假。
    反正楊志遠是自己一個人覺得無聊,放出幾只順便陪自己。
    至于大黑背,那是因為楊志遠前世家里養過一個,比較喜歡它的造型而已。
    如果一會這頭被起名為天黃的尋血獵犬,不怎麼行的話,就把空間里和狼雜交的一些其他狗放出來試試。
    反正就是個玩。
    空間里還有金漸層呢,還是搞得阿三的品種,不過那玩意出來之後,附近幾里或者十幾里的動物都得嚇跑了。
    雖然神識探查可以探查二百多米了,但是楊志遠嗅覺可沒有專業的狗鼻子厲害哦。
    而且楊志遠又不會看動物腳印,讓獵犬向北方追蹤就是。
    一路上,有了兩只狗狗的陪伴,好多了。
    楊志遠先後打了一些野雞,野兔,野豬,還有斑羚。
    踫到樹上有鳥或者有鳥窩的,也收集了一些。
    還讓他找到幾棵野生獼猴桃。
    直接收到空間里,這下就有更多野果子吃咯。
    左右兩側二百米之內楊志遠但凡覺得空間沒有的動植物,能搞進去的都會搞進去一些。
    還以為這年代平昌沒有黑瞎子呢。
    沒想到讓他遇見一大兩小兩只。
    正躲在一個大樹洞里,冬眠藏貓貓呢。
    想了想,算了,還是直接收進空間吧。
    回頭到了東北那旮瘩再打獵。
    這里這種凶猛的野生動物畢竟比較少。
    楊志遠收走了,還能為附近山里的獵人減少危害。
    有獵犬發現野生動物和發現人的機會就大很多。
    楊志遠一副獵人打扮,就算遇到人了也會盡量避開。
    京城北方是燕山山脈,過燕山西北方就是草原省,繼續向北就是大興安嶺,東北方向就是東北平原了。
    接下來幾天楊志遠餓了就進空間吃飯,累了就進空間休息,有時候晚上也會趕路。
    兩只狗一只天黃,一只叫大黑,還是少侮辱狗吧,都起那種名字,楊志遠怕狗狗們不樂意。
    趕了兩天的路,楊志遠到了一片荒蕪之地。
    這里黃沙連天,只有一些殘留的雪遺留在土丘的背陰側。
    偶爾也能看見一些枯草,零零散散灑落其中。
    這里明顯比京城冷了很多,周圍好遠見不到一棵樹,都是黃沙土,一刮風,人眼都睜不開。
    不過還好,楊志遠有港島弄的眼鏡,而且墨鏡,平光鏡都有。
    這里就是離京城僅僅只有一百七十公里直線路程的塞罕壩。
    這地方還沒開始種樹,明年才會組建國家第一個機械林場。
    楊志遠前世就看到過一些小說和電視劇講述這個地方。
    塞罕壩清朝初的時候還是森林茂密之地,康麻子等皇帝還來打獵。
    後來康麻子就把這里設立了“木蘭圍場。”
    意思圍起來,其他平民百姓不得入內,還有專門人看管,讓里面的動物自然繁衍,成了皇家專門打獵園林。
    說不準《還犢子格格》里愛擠眉努眼的皇帝和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也來過。
    可惜後來清末,民國開始就放開讓大家進去伐木政府拿來售賣錢財。
    很多人就把森林伐了,草燒了,種地。
    然後小日子來了之後,就更厲害,大肆伐木,掠奪林木,還特麼的放過好幾次火。
    別嘰嘰歪歪小日子森林覆蓋率高,也不說那些年搶了多少咱們的煤炭資源,林業資源等)
    可惜沒多久,這里就自然條件急劇惡化,因為本身這里的北方還是一個大沙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解放初期,這里已經是原始森林蕩然無存,這里就退化成了高原荒丘。
    呈現出“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
    然後還有原因農田開在沙漠南邊,北風一刮,還不把田地都侵蝕了。
    這里算內蒙古高原地帶,比京城海拔高出一千多米。
    建國之後很多專家就說了,這地方要不治理,不堵住,不出百年,京城三樓以下都得被黃沙掩埋。
    就像是站在屋頂向院子里揚沙,比喻的很形象。
    所以楊志遠特意路過這里就是想來看看這個地方,也想著留下一點什麼,幫幫第一代治沙人。
    楊志遠知道第一代治沙人第一年的種植樹苗成活率不到百分之五。
    也就是說種了一百棵,死了九十五棵。
    其實也可以說就是全軍覆沒。
    後來是找到里面一棵“神樹”才確定了此地的樹種。
    前面幾年種的樹苗不合適,這地方一年到頭都比較冷,夏天也是和其他地方溫度差很多。
    屬于荒僻寒冷地帶。
    一開始林場就走錯了路,不說造成多大損失,但是楊志遠記得後年來了三百多位全國各地來的林業學學生,不畏艱險,不畏困難,一種就是幾十年。
    楊志遠只想來幫幫忙,給他們留下一些啟發或者說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
    對于他們的精神,楊志遠是佩服至極的。
    對于一幫讓人佩服的能干實事的人,能幫一下自然也是願意的。
    喜歡開局逃荒帶八娃請大家收藏︰()開局逃荒帶八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