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結果卻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曹晚不僅未現身,反而派出了一名獨眼武將。這一安排究竟源于曹晚的胸有成竹,還是對王宗的輕蔑?
“你們家太子怎不來?派你這等廢物出戰,是何道理?”王宗怒聲質問。
白穿楊冷聲道︰“太子豈是你能輕易挑戰的?單我這張弓,就足夠勝你。”
白穿楊體格壯碩,言語間充滿狂傲,絲毫不將王宗放在眼里。
王宗眉心微蹙,怒意更濃,嗤笑道︰“就你?一只眼還能成事?且告訴我,你能看清我嗎?”
面對王宗的諷刺,白穿楊毫不在意,昂然回應︰“王宗,莫要得意,即便我獨眼,也照樣能射殺于你!”
王宗雖年事已高,卻不願服老,最反感被人稱老。白穿楊以“老頭”稱呼他,激怒了王宗。
“狂徒!今日老夫定讓你明白厲害,嘗嘗被徹底擊敗的滋味。”王宗暴怒,暗指要擊傷白穿楊另一只眼楮,讓他付出代價。
“廢話少說,實力見真章。”白穿楊毫不畏懼,撥馬離去。
王宗咬緊牙關,眼中怒火熾燃,調轉馬頭疾馳而去。
片刻之間,兩人背道而馳,至百步開外停下戰馬,彼此怒目對峙。
按軍中慣例,雙方以騎射定勝負,在百步距離對沖,同時發射箭矢,先落馬者敗。
荒原之上,兩騎分立,各自緊握弓箭,目光如炬。四周觀戰的士卒悄然無聲,屏息凝神。
眾人皆知,此乃驚世之戰,獨眼將軍與弓神王宗的對決即將展開。
萬城之下,曹晚、馬雙雕及眾將士屏息以待,數千軍士靜觀其變。
“王宗箭術堪稱神技,太子卻遣獨眼迎戰,恐難逃敗局。”鄧艾深知王宗實力,心中憂慮。不僅鄧艾如此,張遼、顏良等大將亦持相同看法。
他們並非質疑曹晚,而是認為獨眼難以抗衡王宗的威名。
畢竟,頂尖箭術離不開絕佳的雙眼視力,即便天賦異稟,要超越神射手王宗,實屬不易。
此刻,雖表面為白穿楊加油,心底卻已料定其結局,只待失敗降臨。
數百步外,陸益率文武官員前來觀戰,為王宗助陣。
陸益雖知曹晚軍中缺乏善射之人,但屢次奇策取勝讓他不敢輕視。因此,他對此次計劃並無十足把握。
陸益認為,若王宗獲勝,定能鼓舞己方士氣,這是最理想的結果。然而,一旦王宗戰敗或僅獲平局,低迷的士氣恐怕會進一步受挫。
起初,陸益並未打算前往觀戰助威。但白穿楊的現身改變了這一決定。當得知與王宗交手的是位獨眼將軍時,陸益雖感驚訝,卻信心倍增,隨即趕赴戰場為王宗吶喊助威。同行的還有文心等將領。文心目睹王宗與白穿楊對視的模樣,不禁輕蔑發笑︰
“曹晚居然派了個獨眼出來迎戰,還取名‘白穿楊’,實在令人捧腹。”
鄧躍附和道︰“獨眼要成為神射手本就難如登天,曹晚為何會選這樣的人?”
屢遭敗績的陸益自然不信白穿楊能敵過王宗。然而,當他真正見到這位獨眼將軍後,心中竟泛起疑竇,不再輕易嗤笑,而是對曹晚此舉深思。
陸益的到來令己方陣營愈發自信,士兵們紛紛嘲笑白穿楊,甚至有人笑得東倒西歪。一些士兵指著白穿楊議論紛紛,宛如觀看滑稽表演。
“快看,來了個獨眼龍!”
“瞎了一只眼,還能看清敵人嗎?”
“曹晚大概也是瞎了眼,才派這麼個人來送死。”
“對付這種廢物,何須勞煩老將軍,我一箭就能結果他!”
這些譏諷聲此起彼伏,震徹原野,連曹晚的將士也能清晰听見。
原本就缺乏信心的曹晚將士,听到那些刺耳的話後,更加沮喪,紛紛垂下頭,裝作沒听見。
這樣的嘲諷傳入了每一個士卒耳中,也飄進了曹晚等人的耳朵里。
張遼等人听到敵軍的譏諷,憤怒難當,立刻請戰,對太子說道︰“殿下,讓我前去與王宗一較高下。”
听到張遼的話,其他將領連連點頭附和。他們認為隨便挑一個武將,都比那個獨眼將軍強。
然而,曹晚、龐統以及馬雙雕只是淡然一笑,不發一言。
這些冷嘲熱諷讓白穿楊听得厭煩至極,但他始終保持冷靜,並未因此動怒。
這位獨眼射手持弓而立,神情自若,目光如刀,緊緊鎖定百步外的王宗,仿佛在尋找對方的破綻。
還未開戰,王宗已憑借氣勢佔據了上風。
眼看時刻已到,王宗忽然冷笑一聲︰“獨眼小子,我箭下不留無名之輩。現在退去,我可饒你不死。”
在兩軍陣前,白穿楊若選擇臨陣逃脫,王宗便能輕松獲勝,士氣也會高漲。
但面對王宗的“最後警告”,白穿楊依舊神色如常。
他冷哼一聲,傲然回應︰“王宗,不必得意,今日一戰,便是你拱手讓出‘弓神’稱號之時。”
王宗雖狂妄,白穿楊卻更為囂張,在眾人注視下公然宣稱要奪取“弓神”之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此話出口,王宗頓時暴怒,怒吼道︰“狂妄之徒,竟敢小覷于我,今日就是你的死期!”話音未落,他雙腿夾緊馬腹,縱馬向前。
就在王宗馳騁而出的剎那,他已從背後箭壺中抽出一支箭,眨眼間完成拉弓瞄準的動作。
隨即,王宗雙眼一瞪,手指松開,一支利箭破空而出。
那箭挾雷霆之勢,穿越百步距離,直指白穿楊。
箭離弦的一刻,萬城觀戰的文武官員無不屏氣凝神,為白穿楊捏一把汗。
王宗這一箭勢大力沉、疾如流星,箭尖直指目標,令人嘆服。即便武藝超群之人,也難及此等水準。在場眾人皆感自身遜色幾分,便是向來自信的曹晚,也不禁暗自心驚。
盡管他對白穿楊的箭術頗為了解,也曾親歷其箭矢擦耳而過的威力,但此刻見到王宗出手,心中難免憂慮。那股力量足以與白穿楊抗衡。
若兩人力道相當,而白穿楊僅存一目,後續局勢難以預料。就在此時,遠處的陸益露出得意冷笑,認定勝負已定。
曠野間,王宗箭矢尚在空中飛行,白穿楊卻已邁出三步,完成彎弓搭箭的動作。然而,關鍵的發射環節稍顯遲疑,落後于王宗。
這一微小差距至關重要。
此時王宗箭已離弦,白穿楊若執意射擊,則雖能命中,卻失去躲避空間;若選擇避讓,王宗必然追擊,形成無法擺脫的局面。如此僵局,白穿楊終將徹底陷入被動。
戰馬逼近之際,白穿楊再無退路,只能迎接命運的裁決。
權衡利弊後,他果斷選擇出擊。
在眾目睽睽下,面對疾馳而來的箭矢,白穿楊毫無懼色,直指王宗,引弓回擊。
鏗鏘聲起,半空迸發出耀眼火花,金屬踫撞的聲響震撼全場。兩軍觀戰者頓時嘩然一片。
萬目注視下,眾人皆流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兩支疾射而出的利箭,在半空中精準對撞,隨即各自飛離。
奔騰的箭矢以瞬息之勢前行,而箭頭不過手指大小。能攔截這般快速、細小的目標,需具備何等驚人的箭技。
然而,白穿楊卻達成了這一壯舉。在無數目光聚焦中,他一箭擊退了王宗射來的箭。
“怎會如此?王宗的箭竟被他半空截下?”陸益震驚地脫口而出。
四周之人神色驟變,一個個呆立原地,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萬人瞬間震撼,其中最感震驚的無疑是王宗。他自稱為弓神,從未有過失誤。當時發箭時,便已信心滿滿,堅信搶先一箭定能佔據優勢。他甚至開始構想白穿楊中箭倒地的畫面。
不曾想,白穿楊竟以一箭反擊,將他的箭矢彈開。
那速度、力量與精準度,完全超出他的預料,也徹底擾亂了他的布局。
白穿楊這一箭不僅化解了自己的危機,更消弭了王宗先發制人的優勢。
“這年輕人竟能做到以箭擋箭。”王宗滄桑的面容寫滿驚愕。
所謂“以箭截箭”,是箭術至高境界,即用自身射出的箭,在空中擋住對手的箭。
王宗號稱弓神,自然懂得此技,平日練習時也曾成功過。
但此刻,在眾目睽睽之下,白穿楊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此情此景中,白穿楊僅憑一箭便成功攔截了王宗的箭矢。這一表現令王宗也不由得大為震撼。
“這個獨眼少年,竟然是名副其實的神射手,這怎麼可能?”王宗震驚之余,自尊心受到重創。他迅速回神,再度射出第二箭,此箭凌厲無比,直奔白穿楊胸口而去。
王宗傾盡全力,箭矢的速度和力量達到了極致。他依然佔據上風,快了白穿楊一絲。
在眾目睽睽之下,白穿楊鎮定如初,再次松弦放箭。瞬間,兩箭相交,火花四濺。
目睹這一幕,士兵們議論紛紛。雙方無不被白穿楊精湛的箭術折服。
看到白穿楊成功攔截自己的第二箭,王宗徹底震驚。若第一箭或許僥幸,但連續兩次都被截下,他不得不承認,這個獨眼少年確實箭術非凡。
“我王宗怎能敗于一個殘障之人?”王宗惱羞成怒,連射數箭。
伴隨著金屬踫撞的清脆聲響,白穿楊逐一化解,無一落空。
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樣的精準絕非偶然。這不僅需要超凡的技藝,更需堅定的意志。
圍觀的士兵無不目瞪口呆,而萬城的將士則從最初的質疑轉為驚嘆,最後爆發出熱晚的喝彩。
“沒想到,這獨眼白穿楊果然練成了曠世神射。”鄧艾不禁贊嘆。
他望著曹晚,內心感嘆︰“主公慧眼識珠,竟尋得這般寶將!”
不僅鄧艾如此,就連張遼、顏良這些曾對曹晚決策心存疑慮的將領們,此刻也紛紛將目光投向曹晚,滿是驚嘆。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