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村八組共有十八戶人家,六十七口人,成為此次洪災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
好在柳江河果斷決策,強行將群眾轉移,才使得洪災中八組沒有一人受傷。
然而,不幸的是,這十八戶人家中有十三戶的房屋被垮塌的山體完全掩埋。
另外五戶的房屋,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經有關部門鑒定,這些房屋已無法繼續居住。
不僅如此,經過對八組所在地區的監測發現,這里仍然存在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居住地顯然已不再適合居住,必須另尋他處重新修建房屋。
從洪災發生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但受災群眾依然只能居住在臨時安置點。
這些受災群眾大多是自發遷居至此地,且居住在山頂,與當地村民的交流相對較少,彼此之間的關系並不深厚。
村上為了給他們找到一塊相對合適的土地來修建房屋,可謂是煞費苦心、費盡周折。
經過多方尋找和努力,終于找到了後山村七組的一塊荒地,這一決定卻引來了不少七族老百姓的強烈反對。
在農村,土地對于人們來說意義非凡,它不僅是生活的保障,更是家族傳承的象征。
因此,每年因為土地問題而產生的矛盾和糾紛數不勝數,甚至有些時候還會鬧出人命。
面對這種情況,鄉上和村上的工作人員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協調工作。
他們挨家挨戶地走訪,經過長時間的溝通和協商,村民們的態度逐漸緩和,最終同意將這塊土地用于修建房屋。
不過,由于這塊土地的面積有限,無法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地修建房屋,也無法實現獨門獨戶的願望。
經過深思熟慮,采取集中修建的方式,將十八戶人家分成九棟樓。
每棟樓容納兩戶人家,每家兩層半,每家差不多也是近兩百平方。
這樣的安排雖然不能完全滿足每個人的期望,但卻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
同時也便于解決飲水、通電等基礎設施問題。
然而,在實際的修建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八組的村民們地發現,與他們過去熟悉的土房相比,現在的樓房帶來了諸多不便。
以前的農房里有常年不滅的火塘,那是村民們冬日取暖、做飯的重要場所,也是他們的風俗習慣。
同時,還有寬敞的院子,可供晾曬谷物,舉辦酒席等。
然而,如今的樓房卻無法將火塘搬上樓,院子也變成了大家共用的空間,這使得村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其次,過去每家每戶都擁有自己獨立的豬圈、羊圈和牛圈,方便養殖家畜。
但現在這個地方,要想滿足每家每戶的需求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無疑給村民們的生計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為養殖家畜是他們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這些問題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難題,當柳江河等人步行來到這里,八組的村民們正在給村長馬永兵抱怨。
“為什麼不能讓我們自己找地方修房子呢?在這里修房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日子還怎麼過下去啊!”一位村民憤怒地喊道。
“就是啊!我們的牲口關在哪里呢?我們還想多養點牲口賺錢呢,賺不到錢你們政府來養我們啊!”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你們這些當官的是不是不管我們的死活了?我們去種地都要走很遠,以後可怎麼辦,為什麼就不能在原來的地方修房子”還有村民憂心忡忡地說。
村長馬永兵站在他們面前,大聲地罵道,“你們別在這里鬧,別人想住樓房還住不到,你們現在住這麼好的樓房還不知足”
“去原來的地方修,我看你們是好了傷疤忘了痛,要不是柳縣長把你們拉起走,你們現在早就去見閻王去了,還住什麼樓房”
“我給你們說,你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現在這個房子是政府幫你們修的,你們就出點勞力,你們還想干啥還想飛上天嗎?”
“牲口的圈又不是說不能修,只是說會稍微小了一點,種地的地方是遠了點,那也沒辦法”
“怎麼幫你們增加收入,我們也還在想辦法,不管怎麼說,我們肯定不會不管你們,但是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不要什麼事情想著靠政府,關鍵還是要靠自己”
馬永兵怒不可遏地對著那些人破口大罵,完全沒有留意到柳江河等人已經悄無聲息地站在了他的身後。
被他如此責罵,那些老百姓雖然心中有些不滿,但懾于他村長的身份,也都不敢吭聲。
在這後山村,馬永兵作為一村之長,還是相當有話語權的,在農村里當村干部,沒有一點威信可不行。
如果不能鎮得住場子,在村子里是很難開展工作的,得有點匪氣才行。
正當馬永兵罵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感覺到身前的村民們都在給他使眼色,還一個勁兒地朝他身後指指點點。
他心生疑惑,連忙轉過身去,一眼就看到了柳江河和安榮華正笑眯眯地看著他。
“柳……柳縣長,安書記,你們啥時候來的啊?我剛剛就是……”馬永兵的話突然卡住了,他有些尷尬地撓了撓頭,不知道該如何解釋自己剛才的行為。
再看一眼站在一旁的兒子馬常斌,只見他也是一臉的無語,顯然對父親的表現頗為無奈。
馬永兵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自己怎麼就這麼倒霉,偏偏在這個時候被領導撞見了這一幕。
柳江河對著馬永兵擺了擺手,“馬書記,不要緊張,剛才你說得挺好的,只是以後聲音稍微小點”
不過,柳江河也知道要是馬永兵小聲點也鎮不住這些愛挑刺的村民,他對著這些村民說道,“父老鄉親們,剛才馬書記聲音有點大,話也有點難听,但是他說的都是大實話,也是為你們好”
“原來你們住的地方是什麼情況你們自己也是知道,假如你們今年把房子修起來,明年山又垮了怎麼辦”
“就算是明年不垮,過幾年又來這麼一次哪有怎麼辦,萬一是晚上你們都睡覺的時候突然垮了說不定你們都不曉得就被埋了”
“現在這個地方,眼目下看起來是比較荒涼,但是這個地方比起山上已經好了很多,不但不會面臨垮山的危險,也離水源地近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