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圖書館,七樓,7g閱覽區。
午後的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灑下斑駁的光影。
靜謐的空氣中,只剩下書頁被輕輕翻動的沙沙聲,以及學子們專注學習時壓抑的呼吸。
甦雨涵假借尋找一本館藏極其偏僻的天體物理學古早專著為名,成功“定位”了她的長期研究目標。
林默。
此刻,他正端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攤開的,是一本厚重無比,名為《非平衡態熱力學在自組裝納米結構中的應用與展望》的英文原版巨著。
其內容的艱深晦澀程度,遠超甦雨涵目前所能理解的知識邊界。
她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微微加速的心跳,開始執行早已在心中演練過數遍的“偶遇”計劃b。
手中的鋼筆,非常“不經意地”,從指間滑落。
它也十分配合地,骨碌碌、骨碌碌,一路滾到了林默的桌腳下。
“哎呀,真不好意思,打擾到你了。”
甦雨涵的語氣,拿捏得恰到好處,既有少女不小心犯錯時的羞赧,又不失大家閨秀應有的從容與禮貌。
林默聞聲抬起頭。
那雙平日里總是顯得有些疏離、仿佛隔著一層無形薄霧的眸子,此刻清晰地映照出她略帶歉意的身影。
他微微俯身,撿起了那支靜靜躺在地板上的鋼筆。
“給你。”聲音干淨,沒有多余的情緒。
“謝謝。”甦雨涵伸出白皙的手指,接過鋼筆。
指尖與他的指腹,發生了一次短暫而輕微的觸踫。
是錯覺嗎?
她仿佛感覺到一絲微弱的電流,從接觸點迅速蔓延開來。
“你看的書……好高深啊。”她順勢在林默對面的空位坐下,目光自然地落在林默攤開的那本巨著上,試圖開啟話題。
林默合上了那本厚重的原版書,用一片薄如蟬翼、閃爍著奇特暗沉金屬光澤的書簽——那玩意兒,怎麼看著有點像傳說中只存在于實驗室里的石墨烯薄膜——仔細標記好剛剛閱讀到的頁碼。
“探索未知領域,總要付出相應的認知成本。”他的聲音,平靜無波,像是在陳述一個客觀真理。
“看來,你對很多不同的未知領域,都充滿了強烈的探索欲。”甦雨涵嘗試著引導話題的方向,“之前在物理學課堂上,你提出的見解已經讓劉院士都贊不絕口了。現在,你又在專攻如此前沿的材料科學。”
“問題驅動需求。”林默的回答,依舊簡潔。
“而解決方案,往往需要全新的工具和視角。”
“那麼,你現在是在試圖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呢?”甦雨涵鼓起了些許勇氣,追問了一句,眼神中充滿了純粹的好奇。
一絲極淡的,幾乎難以被任何人察覺的笑意,在他線條分明的唇邊一閃而逝,快得如同錯覺。
“一些……嗯,比較有挑戰性的問題。”
他微微向後靠了靠,身體的姿態似乎比剛才放松了一些。
“我相信基礎理論的力量。只有地基足夠穩固,才能支撐起真正的萬丈高樓。”
他的視線,仿佛穿透了圖書館厚重的牆壁,望向了某個遙遠而未知的遠方。
“所以,你追求的是純粹的科學真理的發現,還是更側重于能夠改變世界的實際應用呢?”甦雨涵被他的話語所吸引,忍不住繼續問道。
“從一個足夠長遠的時間尺度來看,這兩者之間,真的存在本質性的區別嗎?”
林默輕輕地反問。
“今日在象牙塔中,某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理論發現,或許就是明日工程師手中,那張足以徹底改變整個世界運行規則的科技藍圖。”
甦雨涵的心,在這一刻,莫名地悸動了一下。
此刻的林默,與平日里那個在班級中沉默寡言、幾乎沒什麼存在感的同班同學,簡直判若兩人。
這才是隱藏在冰山之下的,真正的他嗎?
“可是,你為什麼會同時涉獵這麼多看起來跨度極大的不同領域呢?大部分科研工作者,即便是天才,窮其一生,也往往只能在一個細分方向上做到精深和極致。”她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宇宙的奧秘,並非是按照人類當前學科體系的劃分,而涇渭分明地存在的。”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腦海中組織著更精確的語言。
“它們彼此之間深度關聯,相互滲透,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時候,解決一個物理學頂尖難題的關鍵鑰匙,可能就隱藏在生物學的某個微觀現象之中。而材料科學的革命性突破,其靈感或許就源于數學領域一個全新的算法模型的誕生。”
他的這番話,像一束穿透迷霧的光,驟然照亮了甦雨涵以往認知中的某些盲區。
她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都隨之被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維度。
這家伙,簡直就是“學術內卷界”的一股無可匹敵的泥石流。
他的目標,似乎從來都不是世俗意義上的考試成績或者學術榮譽。
而是……某種更宏大,更難以用語言去準確描述的東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麼,你的下一個‘有挑戰性的問題’,具體會是什麼呢?”她帶著幾分試探,半開玩笑地輕聲問道。
林默的目光,平靜地與她對視。
那雙深邃如夜空的眼眸中,閃過一絲她完全無法解讀的復雜情緒。
“或許是……如何盡快支付那些即將到期的,數額龐大的賬單吧。”
他用一種略帶自嘲的語氣,輕描淡寫地說道。
是玩笑?
還是某種她無法理解的,隱晦的暗示?
甦雨涵發現,自己越來越看不透眼前這個謎一樣的男生了。
……
日夜輪轉不息。
在ai“大白”的精準托管與高效調度之下,林默的意識如同一個最高效的超級指令分發中心。
系統面板上,那些看似瑣碎繁雜,卻又必須按時完成的日常任務、限時學術挑戰、加密數據驗證請求,如同雪片般不斷刷新,又被迅速處理。
它們或許是分析一段來自未知源頭,高度加密的科研數據流。
或許是優化一個已有的復雜算法模型,將其運算效率提升至理論極限。
甚至可能只是在系統構建的虛擬環境中,進行一次超高強度的邏輯推演與沙盤博弈。
林默的目光在任務列表上飛速掃過。
他的大腦在瞬息之間,便完成了對每一個任務的性質、難度等級、預期耗時以及積分回報率的精確評估。
“大白,a組任務序列,設定優先級三,啟動多線程並行處理模式。”
“b1至b5號任務,打包整合執行,即刻啟用‘蜂巢’協同運算模式。”
“c類長期觀測任務,保持持續掛起狀態,相關數據進行實時加密回傳。”
指令簡潔、高效。
不帶一絲一毫的情感冗余。
“指令已確認,先生。”
ai“大白”溫潤而冷靜的電子音,如同無數個最精密的微型齒輪,在他意識深處的龐大系統中悄然嚙合,完美運轉。
曾經需要林默親自分出大量心神去逐一應對的諸多繁雜事務,此刻被升級後的“大白”有條不紊地全面接管。
任務完成的系統提示音,如同細密的春雨,在他的意識海中連綿不絕地響起。
【叮!完成“高維學術文獻交叉編譯校對”系列任務,獲得積分+15。】
【叮!完成“模擬量子糾纏態解構與重塑初級)”系列任務,獲得積分+35。】
【叮!完成“特定功能性蛋白質折疊路徑優化預測初級)”系列任務,獲得積分+20。】
積分,如同沙漠中的涓涓細流,緩慢卻堅定地匯入他那一度干涸見底的系統賬戶。
雖然每一筆入賬的數額,相對于那筆天文數字般的總欠款而言,都顯得微不足道。
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在“大白”近乎7x24小時無休止的“極限打工”模式下,林默系統面板上那串令人絕望的巨額負積分,終于開始以一種肉眼可見,卻依舊令人感到心焦的緩慢速度,艱難地向上攀爬。
盡管,距離徹底償還因母親那場逆天改命的手術而欠下的天文數字般的“系統貸款”,依舊是那般遙遙無期。
那筆龐大到足以壓垮任何人的沉重債務,如同一道深不見底的巨大鴻溝,橫亙在他的面前。
但,一線微弱的曙光,已然在地平線的盡頭,悄然浮現。
ps︰求追讀!求催更!求評價!求支持!
喜歡系統︰瞞著家人考上北大請大家收藏︰()系統︰瞞著家人考上北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