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95號院以及胡同里其他大多仍擠著好幾戶人家的大雜院不同,93號院呈現出一種罕見的寧靜與寬敞。
這處院子里的其他住戶,早在七八十年代交替的那幾年,就因為各種原因,單位分房、工作調動、甚至是抓住了最早那波南下闖蕩的機會——陸續搬走了。
能在一個四合院里擁有一戶獨門獨院的居住空間,在這個年代的北京城里,是極其奢侈且罕見的事情。
這不僅僅是有錢就能辦到的,更需要深厚的人脈關系和恰到好處的時機。
陳小滿恰好兩者兼備,通過一些運作,逐漸將整個93號院的產權或長期使用權歸攏到了自己名下。
如今的93號院,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幾家共用自來水龍頭、搶地方搭小廚房的擁擠大雜院了。
前院原本被各家搭建的小房堆得滿滿當當的前院,如今被清理得干干淨淨,鋪上了青磚。
一角砌了個小巧的魚池,幾尾錦鯉在其中悠然游動。
另一角則種了一棵石榴樹和幾株月季,樹下擺放著石桌石凳,夏日里在此乘涼喝茶,愜意無比。
院門常年關閉,保證了私密性。
中院這是院子的核心區域。
正房是陳小滿和安雨琪的臥室、書房以及一間寬敞的客廳。
客廳里擺放著彩電、冰箱、進口沙發,甚至還有一套組合音響。
東西廂房則被改造過,一間成了陳中華回來時的臥室兼書房,另一間是陳瑞華的天地,里面擺滿了各種學習資料、運動器材和男孩子喜歡的稀奇玩意兒。
後院後院更是別有洞天。這里被陳小滿精心打造成了自家的“養生休閑區”。
一小片土地被開闢出來,種了些常用的草藥和時令蔬菜,由安雨琪親自打理,既是情趣,也保證了藥材的部分自給。
另有一間專門的“靜室”,里面鋪設了軟墊,是陳小滿練習養生功法、偶爾也為特別重要的客人進行隱秘針灸治療的地方。
角落里甚至還安裝了一個簡單的戶外健身器材。
整個院子通電通水通暢自不必說,還單獨改造了衛生間和浴室,用上了當時罕見的抽水馬桶和熱水器,避免了冬天里跑公廁的尷尬和不便。
從香港歸來後
從香港回來的第二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周末。
陳小滿穿著舒適的家居服,坐在前院的石榴樹下,悠閑地翻看著帶回來的商業雜志,手邊放著一杯熱氣騰騰的紅茶。
安雨琪則在院子里晾曬從香港買回來的新布料,微風拂過,布料輕輕擺動,帶著陽光的味道。
陳瑞華在自己的房間里,用那台嶄新的索尼cd機听著英語磁帶,聲音透過開著的窗戶隱約傳出來,清晰而純正。
整個院子安靜而祥和,只听得到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偶爾的鳥鳴和隱約的音樂聲。
與一牆之隔、依舊充滿生活噪音和鄰里瑣事的95號院相比,這里仿佛是一個被隔離出來的世外桃源。
“這院子收拾出來,真是舒服。”安雨琪晾完衣服,走到丈夫身邊坐下,“要不是你當初有遠見,一步步把院子歸整下來,現在哪能有這麼清靜。”
陳小滿放下雜志,笑了笑“是啊,當初費了些功夫,也欠了些人情。
但現在看來,都值了。
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比什麼都強。”
他享受的正是這種“大隱隱于市”的寧靜和掌控感。
他有能力讓家人住在擁擠的胡同里,卻享受著頭等的居住環境和絕對的隱私。
這比住在那種新蓋的、缺乏煙火氣的單元樓里,更符合他“享受生活”的品味。
偶爾,會有95號院相熟的老街坊過來串門,比如一大爺易中海或者傻柱。
當他們走進93號院時,都會明顯地愣了一下,感受到那種截然不同的氛圍,不再是擁擠和喧鬧,而是寬敞、寧靜、甚至帶著點淡淡的草藥清香和隱隱的優越感。
賈張氏自然也听說過93號院里面的情形,但她從未被邀請進去過。
她只能透過那扇經常關閉的院門,想象里面的“奢華”景象,這種想象往往加劇了她的嫉妒和不平“呸!一個人佔那麼大院子,也不怕折壽!肯定是用了什麼見不得人的手段!”
但對于陳小滿來說,這些議論毫無意義。
他用自己的能力和手腕,為家人創造了最好的生活環境。
這處精心改造、獨門獨戶的四合院,是他事業成功、生活優渥的最直觀體現,也是他在紛擾都市中為自己和家人打造的一方寧靜樂園。
在這里,他可以真正地放松、思考、陪伴家人,享受著他奮斗而來的一切成果。
清晨的陽光越過95號院的屋脊,溫柔地灑在93號院寬敞的庭院里。
沒有了幾家共用院落的嘈雜。
沒有爭搶自來水龍頭的催促聲,沒有幾家煤爐同時生火帶來的煙燻火燎,也沒有鄰居家孩子一大早的哭鬧喧嘩。
院子里靜悄悄的,只有石榴樹葉上的露珠反射著晶瑩的光,魚池里的錦鯉緩緩游動劃出的細微水聲,以及偶爾幾聲清脆的鳥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陳小滿習慣早起,此時正在後院那片小小的草藥園里,慢悠悠地給幾株長勢喜人的薄荷和紫甦澆水。
他呼吸著清晨濕潤清新的空氣,感受著獨享整個空間的寧靜與愜意。
這套晨間的活動,既是勞作,也是他修身養性的一部分。
安雨琪則在設備齊全的廚房里準備早餐。
用的是從香港帶回來的電烤箱加熱面包,用咖啡機煮著香氣濃郁的咖啡,同時也不忘給丈夫和自己熬上一小鍋養胃的小米粥。
廚房里干淨整潔,沒有堆放別家的雜物,一切都井然有序。
陳瑞華還在自己的房間里熟睡,他的房間隔音很好,听不到胡同里已經開始出現的自行車鈴聲和吆喝聲。
這種寧靜、寬敞、完全自主的生活狀態,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北京胡同里,是一種近乎“奢侈”的夢想。
關起院門,這里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天地,隔絕了外部的紛擾和擁擠。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牆之隔的95號院。
幾家共用的自來水龍頭前已經排起了小隊,大人們端著牙缸、提著水壺,一邊洗漱一邊打著招呼,也夾雜著幾句抱怨水壓太小的嘟囔。
公共廚房區域飄出各家早飯混雜的氣味,窩頭的蒸汽、炒咸菜的油煙氣、棒子面粥的糊味。
孩子們在並不寬敞的院子里追逐打鬧,不小心撞到了誰家晾曬的衣裳,立刻引來大人的一聲呵斥。
賈張氏端著一盆洗臉水,習慣性地想潑在院牆根,忽然听到隔壁93號院傳來幾聲清脆的鳥叫,那麼清晰,仿佛就在耳邊。
她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那邊整個院子都安靜得很,所以一點聲音都顯得格外突出。
她撇撇嘴,最終還是把水倒進了下水口,心里卻像被螞蟻爬過一樣不自在。
“顯擺什麼…清淨能當飯吃?”她低聲咕噥著,回頭看見自家兒子賈棒梗睡眼惺忪、趿拉著鞋從屋里出來,一副沒睡醒的樣子,再看看兒媳婦秦淮茹正在煙霧繚繞的小煤爐前忙活,心里那股無名火又起來了。
白天,陳小滿有時去公司處理事務,有時就在家中的書房里看書、研究醫書、或者通過電話遙控指揮。
他的書房安靜無人打擾,非常適合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和思考。
安雨琪如果沒有去中醫館,就在家里整理藥材、看書,或者打理院子。
她尤其喜歡午後坐在前院的石榴樹下做些針線活,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耳邊只有風聲和魚池的水聲,寧靜而治愈。
陳瑞華放學回家,整個院子都是他的活動空間。
他可以在自己房間里不受干擾地學習,也可以在前院練練拳腳,甚至在後院那簡單的單杠上鍛煉身體,不用擔心影響到任何鄰居。
偶爾,陳小滿會在家里接待一些重要的客人或商業伙伴。
關起門來,在安靜雅致的院子里喝茶談事,比在喧囂的飯店或辦公室更多了一份私密性和信任感。
這種環境本身,就是一種實力和品味的象征。
這處獨門獨院的93號院,就像南鑼鼓巷里的一個特殊存在。
它物理上與其他院落相連,卻又因為其居住形態和生活方式,無形中劃出了一道清晰的界限。
95號院的老街坊們,對93號院里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想象。
那扇大多數時間關閉的院門,增添了許多神秘感。
人們只知道陳家發達了,過上了難以想象的好日子,但具體好到什麼程度,只能從偶爾飄出的咖啡香、陳瑞華腳上的新款運動鞋、以及陳家人員進出時那從容的氣度中窺見一二。
對于賈張氏來說,這道界限更像是一種持續的折磨。
隔壁的寧靜、寬敞、優裕,時時刻刻反襯著自家的擁擠、嘈雜和困窘。
她無力改變現狀,只能將這種痛苦轉化為更深的嫉妒和怨懟,在自家飯桌上反復咀嚼。
而陳小滿,則充分享受著這方天地帶來的所有好處。
這是他憑借能力和遠見為自己家人爭取來的福祉,是他“享受生活”理念最核心的空間載體。
在這里,他可以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受干擾,從容不迫。
這處靜謐寬敞的四合院,是他商業成功之外,另一項令他深感滿足的成就。
喜歡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