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第一武卒

第117章 宮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爆裂無聲 本章︰第117章 宮變

    “杜山,最近來報名分田的百姓數量如何?”

    府衙。

    薛雲大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目光平靜地看著台下誠惶誠恐的杜山。

    自從讓他在府里擔任要職清查官吏後,作為回報,他都一步步成為了府里實際上的主事官,執掌著府衙內所有的辦事吏員。

    或許人都是逼出來的,沒想到杜山在這個位置上干得還不錯。

    他不但會嚴格執行薛雲交代的命令,同時還讓東山府各職能都正常健康地運轉了起來。

    畢竟府內的蛀蟲都已經讓薛雲清理干淨。

    即便未受波及影響的官吏也都非常識趣地配合,深怕薛雲的屠刀落在自己頭上。

    “回稟大人,從分田令發布到今天,城內共有七千兩百余百姓已經報名登記,根據屬下的預估,等到開春分田,這個數字至少能達到一萬兩千余。”

    杜山連忙小心翼翼地作答,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嗯,記得到時候備好足夠的種子農具口糧以及耕牛,總而言之,絕對不能耽誤了春耕!”

    薛雲措辭上難免有些嚴厲。

    分田令是他和柳何衛超他們議事的時候商討決定的。

    本來東山府便土地貧瘠物產不豐,尤其戎人入侵後還肆虐了大半個東山郡。

    結果使得無數百姓都慘遭屠戮,大量田地都拋了荒。

    眼下戎人大敗而歸,不敢輕易再犯。

    那麼他們勢必要利用起這些田地增加更多的糧食賦稅產出,以此來緩解財政上的壓力。

    何況打仗打的便是後勤。

    如果想要與戎人長期對峙抗衡,那麼他們都必須保證糧食的穩定供給。

    所謂手里有糧,心里不慌。

    東邊北邊的多數田地基本都牢牢掌握在當地的豪強大戶手里。

    雖然薛雲能通過武力逼迫他們交出更多的糧食,可到底不是長久之計。

    不怪乎他們會把目光盯在了西邊的田地。

    在戎人一輪又一輪的燒殺搶掠後,原本這些田地的主人基本都已經死光了,剛好可以收歸官府所有。

    一來能增加賦稅提高糧食的產出,二來能解決逃到東山府的大量難民。

    最重要的是他們還能通過分田賞田給士卒來提高他們的忠誠以及戰斗力!

    無恆產者無恆心。

    唯有麾下士卒有了固定產業,他們才能更加堅定地追隨效忠薛雲。

    他要告訴這些士卒們。

    他們不單單是為了豐厚的待遇而打仗,同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不受侵害而打仗。

    “屬下遵命!”

    杜山自然知曉事情的嚴重性。

    身為主事官,他可是比誰都清楚東山郡內部的嚴峻程度。

    “開春後我會率領騎兵于東山郡外巡弋,盡量確保春耕和分到田地的百姓不受侵擾。”

    如今報名登記分田的人數遠沒有達到預期。

    無需多想薛雲都清楚是怎麼回事。

    分田對于百姓的誘惑非常大,何況薛雲還會提供農具種子口糧耕牛等等。

    只要他們前往分到的田地,其他都不用操心,薛雲直接便包辦了一切。

    甚至他還給他們免賦三年,產出的糧食只拿出少部分,大部分都歸于他們。

    偏偏這些田地都在東山府西邊,一旦戎人再次來襲,他們都會首當其沖成為受害者。

    這也是其余百姓仍在猶豫不決的原因。

    事實上薛雲對待這些百姓已經算非常仁厚了。

    換作是租種豪強大戶土地的佃農,他們能拿到手的往往只有三成乃至兩成。

    哪怕是自耕農也好不到哪里去。

    畢竟自耕農是需要繳納賦稅的,拋去官府各種賦稅,最後到手的糧食有一半就不錯了。

    像是衛超還曾提議過。

    干脆讓無地的百姓難民全部去屯田!

    這意味著薛雲只需要提供他們吃住,田地的收獲都歸于官府。

    不可否認。

    衛超的提議確實非常有誘惑力。

    這年頭官府能讓百姓吃飽飯都已經感恩戴德了,哪里還會奢求更多東西。

    但最終薛雲卻否決了他的提議。

    原因很簡單。

    薛雲出身于東山郡,而東山郡是他最核心的基本盤。

    即便往後他打了敗仗,只要他逃回東山郡都依然能東山再起。

    屯田這套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但絕對不能放在東山郡。

    說到底無非是為了穩固他的基本盤。

    否則一旦失去了人心,他都再也沒了立足之地。

    “大人,敢問能否將此事宣揚出去?如此一來,那些尚在猶豫觀望的百姓們都能有了信心和底氣。”

    杜山壯起膽子問了句。

    “可以,這事也不算什麼機密。”

    薛雲毫不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無論是入冬前還是入冬後,他麾下的士卒都依舊沒有停止訓練。

    尤其是親衛與騎兵方面的訓練更是嚴苛。

    由于上次大敗戎人繳獲了大批戰馬,而這些戰馬都足以武裝起三四千的騎兵。

    但考慮到折損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最終薛雲他們經過商議決定。

    這支騎兵的數量限定在兩千人左右,其中還包括了薛雲的八百親衛騎兵。

    其余的一千兩百騎兵分別由衛超以及高岳統領。

    前者無需多言。

    要說他們之中誰最擅長騎兵作戰,衛超可謂是當仁不讓。

    而高岳的話勇武非凡,跟隨薛雲屢屢立下戰功。

    可惜他腦子不太好,所以薛雲一直將他留在身邊培養。

    直至今日才決定外放獨領一支騎兵。

    但這支騎兵建立後雖然每日都在苦練,但是騾子是馬總需要拉出來溜溜。

    唯有經過血與火的淬煉。

    這支騎兵才算是真正合格的戰士。

    薛雲打算開春後便帶著他們離開東山郡,表面上是為了防備戎人的侵擾,實際上是為了尋找戎人游騎廝殺戰斗!

    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這兩千騎兵只要能淬煉出來,哪怕死一半他都在所不惜。

    “都尉……”

    這時候。

    柳何忽然行色匆匆地趕了過來,似乎有什麼要緊的事情稟報。

    “大人,如果沒有其他事情,屬下先行告退了。”

    杜山見狀立馬知趣道。

    “嗯,你先下去吧。”

    薛雲朝他擺了擺手,並不意外柳何的到來。

    自從剝離兵權發配到負責處理後勤事宜,柳何已經很少前往軍營,甚至連辦公的地方都挪到了府衙。

    “什麼事如此著急?”

    等到周圍沒其他人後,薛雲頓時開口詢問。

    “都尉,早前您讓我派往中原的探子回來了。”

    柳何神色有些沉重道。

    “他人在哪里?”

    薛雲听後都為之一震。

    “他在秘密趕回的路上感染了風寒,如今正躺在醫館救治,但他在昏迷前已經將打探的消息全部都告知我了。”

    柳何深吸口氣道。

    戎人二次大舉入侵前。

    薛雲曾讓他組建了情報隊伍。

    即便柳何明升暗降後,這支情報隊伍依舊掌控在他手里。

    入冬前,為了了解更多東山郡以外的消息。

    薛雲在第一次召集他們議事的時候,交代柳何可以擴張情報隊伍,同時讓探子深入大魏其他地方收集情報,盡可能了解讓戎人封鎖的外界情況。

    最後一支十人組成的探子分別前往了山陽,中原,東海城以及南方。

    直至今天,距離開春只剩下一個月不到的功夫。

    沒想到前往中原打探情報的人居然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足以令人震驚的消息。

    “和我細細道來……”

    薛雲面容肅然道。

    很快。

    在柳何的敘說下,他才總算知道對方為何來得如此匆忙焦急。

    其中最為震撼的消息莫過于大魏宮廷發生了政變。

    四皇子殺死了太子以及二皇子後宣布登基稱帝,改年號為興昌。

    同時四皇子還聯合依附自己的黨羽對朝廷展開了大清洗,無數官員下獄抄家問斬,整個皇城都充滿了血腥,從而震驚了整個天下。

    可惜北境遭戎人封鎖,遠在東山郡的薛雲他們自然不知道這回事。

    而新帝登基不久,各地藩王都拒絕承認新帝,甚至西南西北坐鎮的福王涼王都已經決定帶兵入京勤王!

    南邊謀反作亂的楚王甚至借此機會擊敗了前來平叛的大軍,從而將自身勢力都擴大了一倍有余,兵鋒隨時都可能指向京城。

    “……四皇子這是瘋了嗎?”

    听完之後,薛雲都滿是不可思議。

    如今魏帝下落不明,四皇子又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同時自身威望也不足以震懾群臣。

    偏偏他卻公然發動政變殺了自己的兩個哥哥,不顧一切都要登上皇位。

    為了能掌握朝廷,他甚至對朝臣發動了大清洗來鞏固自己的權力。

    如此一來,他也把大量朝臣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要知道每個朝臣背後都代表著一股不小的勢力。

    當這些勢力聯合起來,哪怕是魏帝本人都要退避三舍選擇妥協。

    結果四皇子跟個愣頭青一樣,也不知道是不是讓權欲迷住了眼楮。

    “屬下也不知道四皇子為何會如此,當年在京城的時候,屬下雖然從未接觸過四皇子,但也沒听過四皇子有什麼不好的名聲,結果沒想到……”

    柳何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其實相較于四皇子政變登基清洗朝臣一事,他更關心的是自己在京城的家人有沒有受到波及。

    “現在讓四皇子這麼一鬧,整個大魏的天下都要亂套了。”

    薛雲忍不住嘆了口氣。

    他知道大魏遲早會亂,可孰能料到會亂得這麼快。

    四皇子的所作所為簡直像是猛踩油門一樣,使得搖搖欲墜的大魏都瞬間承受不住直接垮塌了。

    “這還只是開始,等到福王涼王帶兵殺入京城,朝廷都要徹底威嚴掃地了。”

    柳何滿是憂慮道。

    京城承平已久,而拱衛京城的禁軍基本都讓魏帝拉去北伐戎人了。

    換而言之。

    如今留守京城的兵馬根本都抵抗不住福王涼王的大軍。

    尤其是坐鎮西邊邊境的涼王,對方麾下的士卒可都是身經百戰悍勇不已。

    涼王和這些士卒面對的敵人雖然不是戎人,而是外邦的塞族人。

    但塞族人卻在極西之地打下了一塊大大的疆域,論及戰斗力根本不遜于戎人。

    根據歷史記載。

    曾經狄人戎人都曾試圖西遷西擴,結果都讓塞族人給打了回來。

    可想而知塞族人的強大。

    而涼王麾下的邊軍將士面對塞族人這個外敵卻絲毫不落下風,可想而知這些邊軍將士的戰斗力。

    最重要的是駐扎在西北軍鎮的邊軍足足有五萬余。

    哪怕只抽調了一半兵力,京城的守軍都未必是對手。

    “可惜中原離我們太遠,還有戎人大軍橫在中間,我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

    薛雲又沒有家人在京城,所以他比柳何自然要清醒理智,如同置身事外的看客一樣。

    “都尉,還有一個人您似乎忘了。”

    柳何深吸口氣強行穩住躁動不安的心緒。

    “你是指山陽的晉王?”

    薛雲想了想便知道他說的人是誰。

    是的。

    福王晉王都帶兵勤王去了,謀反作亂的楚王也趁勢擴張地盤。

    唯獨山陽晉王卻遲遲未有反應。

    按照他之前斬殺自己使者的行為,對方肯定不會這樣看著。

    “是的,天下藩王里,楚王最為勢大,其次便是手握重兵的涼王與晉王,而福王雖然常年坐鎮西南征討山蠻,可實力到底是不如涼王晉王,如今晉王卻一直按兵不動,難保是打著漁翁得利的心思。”

    柳何點點頭開始分析道。

    “也有可能是晉王忌憚戎人的關系,擔心出兵後遭到戎人偷襲佔去了山陽這個大本營。”

    薛雲若有所思道。

    如今戎人已經攻佔北境,意味著山陽都已經處于戎人的三面環視之下。

    一旦晉王出兵,戎人便能由三路進發直取山陽。

    而山陽比之北境要富裕不少,而凶殘貪婪的戎人怎麼可能會放過這個大肥羊。

    所以也能理解晉王為何會選擇按兵不動。

    不是他不想動,而是迫于無奈暫時不能動。

    除非——

    “都尉說得有理,可萬一晉王……”

    柳何忽然臉色一白,猛地想到了一個可能。

    “你是想說,萬一晉王勾結了戎人,那麼晉王都再無後顧之憂……”

    薛雲皺著眉頭,他和柳何一樣都想到了這個可能。

    而這也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魏第一武卒》,方便以後閱讀大魏第一武卒第117章 宮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魏第一武卒第117章 宮變並對大魏第一武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