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然有些後悔,忘了說一句很重要的話︰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為什麼會忘呢?審視良久,覺得還是沒能很好地理解這句話。什麼是人之道,什麼是天之道?以前似乎很清楚,現在又有些糊涂。
    雅克•密特朗一臉希冀,問道︰
    “素倫,談妥了?”
    這種事情,需要靈犀,怎麼算談妥?又能談出什麼結果?孫浩然反問道︰
    “知道她的意圖嗎?”
    雅克•密特朗︰
    “大概能猜出一些,不敢確認。”
    孫浩然不打算告訴任何人,兩人交談的內容,也不打算有所作為,一切都順其自然。實際上,也無法告訴別人,說什麼呢?雖然心里這麼想,還是覺得有些話不能太過含糊,說清楚比較好︰
    “風投有風投的‘常’,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有必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嗎?”
    雅克•密特朗︰
    “確實不需要在乎,分散投資而已。”
    羅氏用品的商戰,招來各方叫罵,以股東的罵聲最高。辦公會議上,尼古拉•奧朗德說道︰
    “此次商戰,公司利潤有所下降,但得到的更多,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
    吉斯卡爾•馬克龍︰
    “尼古拉,此一時彼一時。高速成長期,投資者關注未來預期;成熟期則不同,投資者更關注回報。”
    雅克•密特朗︰
    “是啊,公司準備如何回報股東呢?尼古拉,不要再執著于企業主身份,而應換個角度,以股東的身份看問題。”
    尼古拉•奧朗德︰
    “是啊,你們說的我都懂,最近也想了很多,一個公司的價值究竟是什麼?給你們介紹一位新人,喬治•希拉克,公司的o首席運營官)。下面由喬治介紹公司的變革方案!”
    喬治•希拉克︰
    “各位前輩,各位股東。正如奧朗德先生所思所慮,公司的目標究竟是什麼?公司的價值究竟是什麼?公司團隊思考的結論是,為股東創造價值!具體到羅氏用品,就是給股東提供豐厚的回報,可以、也只能,用公司的股票價格以及股息來量化。
    “通過價值鏈分析,我們發現,公司最大的價值是品牌,除此之外,都是收益的拖累。由此,我們從股票價格與股息出發,做出變革方案︰
    “公司將核心業務凝聚于品牌運作、產品開發與設計、營銷,打算將制造及儲運單元逐步分拆上市。”
    孫浩然︰
    “嗯,想法很大膽!都說說,羅氏用品的變革方案有沒有道理!”
    喬治•希拉克的變革方案厚厚一摞,雅克•密特朗與吉斯卡爾•馬克龍只關心財務分析;看過變革前後的對比分析之後,說道︰
    “我支持尼古拉的變革方案!也會注資一部分項目。”
    “嗯,很不錯,我會貸款給一部分項目。”
    孫浩然︰
    “羅氏用品股價重挫時,是哪方神聖大手筆介入?”
    尼古拉•奧朗德︰
    “是新人類財團!我以為,是公司的口號‘羅氏是羅族的羅氏’,打動了他們。”
    孫浩然︰
    “不要把新人類財團想得那麼簡單,我不知道他們的智慧究竟有多高,就搜集情報與數據分析能力來看,沒有人可以相提並論。”
    羅氏用品推出拆分計劃之後,受到了金融市場的熱捧,無數機構、財團,都表達了參與意向,其中就有朱莉•瓊斯所掌控的基金與新人類財團。
    喬治•希拉克的價值鏈分析,引起了企業及各界人士的廣泛討論;紫貂通信器甚至高調宣布,將會遵循羅氏用品的思路,重整價值鏈。事實上,羅氏的變革速度很快,而紫貂一直高喊變革,就是不見具體措施。
    變革的效果顯著,羅氏用品的股價、股息率雙雙翻倍。原制造單元與儲運單元分拆上市之後,各模塊的市值也不低;總體來說,相當于羅氏用品原有市值。對于原羅氏用品股東來講,財富總額增值兩倍。
    拆分對市場影響巨大,這些新公司不僅僅是羅氏用品的分包商,轉而成為整個通訊器行業的分包商、元器件制造商。到了這一步,紫貂的價值鏈重組才進入實質性階段,如羅氏用品一樣,僅僅留下運營、設計、財務部門。
    因為變革成功,喬治•希拉克成了市場追捧的明星企業家,而尼古拉•奧朗德則隱身幕後。
    孫浩然︰
    “尼古拉,退役之後,干啥呀?”
    尼古拉•奧朗德︰
    “遙遠的過去,我的家族經營奢飾品;剛剛懂事的時候,我的夙願就是重溫家族舊夢。我準備收購幾家有潛質的品牌,包裝上市,一起?”
    雅克•密特朗︰
    “我投資了幾家奢侈品公司,可以打包賣給你。如果你不介意,我願意投資你的公司!”
    吉斯卡爾•馬克龍︰
    “尼古拉,我的想法與雅克相同。放心去做,不要擔心錢不夠。”
    孫浩然︰
    “無論如何,我的錢都無法帶走,隨你們折騰吧。我準備外出旅游,好好看看這方世界,到底長什麼樣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剛開始的時候,孫浩然只知道羅氏用品肯定會有大變;具體怎麼變,以什麼樣的方式變,確實不大清楚。事情走到這一步,一切都在不言中,而後續的變化,諸如朱莉•瓊斯之流,一定會有周密部署,而雅克•密特朗之流的頂級投資人,也會有所準備。
    問題在于,是什麼主導了這一切?孫浩然思考了很長時間,將之歸結于“德”。“德”的概念太過抽象,既包含不為人知之“不德”,還包含諸如陽光等不可控制之“德”,又包括高尚品質之“德”,很難說清楚問題的核心所在。
    思來想去,孫浩然覺得,以“德”看問題,視角應該是不相關的第三人稱;用第一人稱,也就是說,以人的視角看問題,“德”應該轉化為“欲”字。這樣轉換之後,相對容易理解,是人欲主導了這一切。那麼,什麼是“欲”?
    在那個彼地球時,孫浩然不能理解老子的“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費了很多功夫查詢“欲”的字意,找到一段古文︰
    “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欲而當于理,則為天理;欲而不當于理,則為人欲。欲求適可斯已矣,非欲之外有理也。古有‘欲’字,無‘𩴾’字。”
    這段古文來自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是目前為止,孫浩然所知,對“欲”的最好詮釋。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是“欲”主導了認知能力的進化,而“欲”也是認知的邊界;無欲之物,不可認知。
    喜歡ai之後請大家收藏︰()ai之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