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史大甩賣

第11章 蔡鍔南下舉義旗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路逆風的80後 本章︰第11章 蔡鍔南下舉義旗

    1915年冬,袁世凱的“洪憲帝制”鬧劇正緊鑼密鼓地籌備,各省“勸進”電文如雪片般飛來,仿佛整個中國都要在這場復闢逆流中退回封建舊軌。就在這時,一位身著便裝的將軍悄然登上了南下的列車,此人便是蔡鍔。

    蔡鍔,字松坡,1882年生于湖南邵陽一個貧寒的農家。他自幼聰慧,13歲中秀才,後入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深受維新思想燻陶。1899年東渡日本求學,在東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期間,與蔣方震、張孝準並稱“中國士官三杰”。

    歸國後,蔡鍔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等地編練新軍,所到之處皆以嚴明軍紀、革新軍制聞名。1911年,他調任雲南新軍第十九鎮三十七協協統,武昌起義爆發後,迅速響應舉兵反正,被推為雲南軍政府都督。在他治理下,雲南吏治清明、財政整頓,成為西南邊陲的穩固堡壘。

    1913年,袁世凱忌憚蔡鍔的軍事才能與威望,以“商議國事”為名召其入京,實則將其軟禁。名為給以高位,實則處處監視——袁世凱曾對左右說“松坡這個人,有才干但不好駕馭,放在身邊才放心。”在京期間,蔡鍔表面沉湎于風月,常與名妓小鳳仙出雙入對,甚至參與“勸進”,讓袁世凱漸漸放松警惕。但暗地里,他與梁啟超等密商反袁大計,通過密電與雲南舊部保持聯系。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稱帝,改次年為“洪憲元年”。消息傳出,舉國嘩然。蔡鍔借治病之名,歷經艱險從北京脫身,經天津、上海,轉道越南,于12月19日抵達昆明,受到雲南軍民的熱烈歡迎。

    12月25日,蔡鍔與唐繼堯、李烈鈞等通電全國,宣布雲南獨立,成立“護國軍”,蔡鍔任第一軍總司令,出兵四川;李烈鈞任第二軍總司令,出兵廣西;唐繼堯任第三軍總司令,留守雲南。通電中怒斥袁世凱“背叛共和,復闢帝制,天人共憤”,呼吁“擁護共和,反對帝制”,史稱“護國起義”。

    護國軍的裝備簡陋,兵力不足兩萬,與袁世凱的十萬北洋軍相比,實力懸殊。但蔡鍔憑借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川南戰場創造了奇跡。1916年1月,護國軍進攻敘府(今宜賓),首戰告捷;2月,在納溪戰役中,蔡鍔親臨前線指揮,與北洋軍展開拉鋸戰,雙方傷亡慘重。他抱病督戰,有時甚至咳血不止,部下勸他休息,他卻說“我身肩護國重任,豈能因小病而誤大事?”將士們見主帥如此,士氣大振,硬是頂住了北洋軍的猛攻。

    護國起義的槍聲,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黑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等省相繼宣布獨立,反袁浪潮席卷全國。北洋軍內部也出現分裂,馮國璋等將領消極怠戰,甚至暗中反對帝制。袁世凱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不得不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恢復共和,但他仍想保住大總統之位。

    蔡鍔等人堅決反對,繼續進軍。5月,護國軍與四川軍閥達成協議,北洋軍退出四川。6月6日,袁世凱在絕望中病逝,護國戰爭以護國軍的勝利告終。這場戰爭,不僅推翻了袁世凱的帝制美夢,更𥕜衛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讓“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

    護國戰爭結束後,蔡鍔的病情急劇惡化,不得不前往日本治療。1916年11月8日,這位年僅34歲的護國英雄在福岡病逝。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鍔以短命,未能盡力民國,應為薄葬。”

    蔡鍔的一生,如流星般短暫卻璀璨。他既是杰出的軍事家,也是堅定的共和衛士。梁啟超評價他“以一身而系天下之重,卒能成護國之功,其功在社稷,其名在千古。”他在困厄中堅守信念,在危難中挺身而出,用生命𥕜衛了共和的尊嚴。護國起義的槍聲雖已遠去,但蔡鍔與護國軍將士們展現出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永遠銘刻在中國近代史上,成為後世敬仰的豐碑。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野史大甩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野史大甩賣》,方便以後閱讀中國野史大甩賣第11章 蔡鍔南下舉義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第11章 蔡鍔南下舉義旗並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