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三日,北京的城門關得緊緊的。城牆上的士兵手握著兵器,嚴陣以待——三天前,土木堡敗訊傳來,說皇帝被瓦剌人抓走了,十萬大軍全軍覆滅。
奉天殿里, 王朱祁鈺坐在臨時的座位上,翰林院侍講徐 正唾沫橫飛地說著︰\"臣夜觀天象,紫微星偏移,北京恐有大難,不如南遷南京,再圖後計。\"
話音剛落,一個身穿青色官袍的人猛地站了出來,聲如洪鐘︰\"言南遷者,可斬也!\"眾人循聲望去,正是兵部左侍郎于謙。他雙眼瞪得滾圓,指著徐 怒斥︰\"京師乃天下根本,一動則大勢去矣!難道忘了南宋的教訓嗎?\"
這一吼,把滿朝文武都鎮住了。徐 漲紅了臉,囁嚅nie ru)著︰\"可...可瓦剌人快到了...\"于謙沒等他說完,又道︰\"社稷為重,君為輕!當務之急是死守北京,再請 王監國,穩定人心!\"
站在一旁的吏部尚書王直暗暗點頭。他後來在《抑庵文集》里寫道︰\"當時眾皆惶惑,唯少保于謙後來的官職)厲聲而言,如擎天柱石,立挽狂瀾。\"朱祁鈺雖年幼,卻也听出了于謙話里的分量,當即拍板︰\"就依于侍郎所言,死守京城!\"
可這\"死守\"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時北京城里,能打仗的士兵不足十萬,還多是老弱病殘,盔甲兵器都湊不齊。有個叫李賢的官員清點武庫,發現\"盔不滿千,弓僅數百\"。
于謙連夜接管兵部,第一道命令就是︰\"凡土木堡逃回來的士兵,速到軍營報到,隱匿者斬!\"他還讓人貼出告示,說\"能獻馬一匹者,賞銀五兩;獻箭百支者,賞米一石\"。百姓們听說要保衛京城,紛紛把家里藏的兵器送到軍營。
九月初六,朱祁鈺正式登基,改元景泰,成了明代宗。他第一件事就是升于謙為兵部尚書,讓他全權負責防務。于謙當天就登上德勝門,望著城外連綿的麥田,對身邊的將領們說︰\"瓦剌人若來,必從紫荊關或居庸關入,咱們得分門把守。\"
他下了道讓人吃驚的命令︰\"將城外民房全部拆毀,磚石運進城內修城牆;城外百姓遷入城中,糧食草料一概運進倉庫。\"有將領勸他︰\"深秋拆房,百姓會阻攔的。\"于謙搖頭道︰\"留著房子,只會被瓦剌人所用。百姓的損失,戰後朝廷加倍補償。\"
于謙把北京九門的守軍重新調配,自己親守德勝門,還下了死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他甚至讓人把城門鑰匙都收了,說︰\"不破賊,不開門!\"
當時有個叫石亨的將領,在土木堡戰敗後逃回北京,正蹲在家里等著受罰。于謙卻親自登門,請他掌管五軍大營。石亨紅著眼圈問︰\"我打了敗仗,怎能再領兵?\"于謙拍著他的肩膀說︰\"勝負乃兵家常事,能守好京城才是真本事。\"後來石亨在德勝門立下大功。
十月初一,瓦剌大軍果然來了。也先押著朱祁鎮,號稱\"送大明皇帝還朝\",實則想騙開城門。當隊伍到了德勝門外,也先讓人喊話︰\"請大明皇帝進城,爾等速速開門!\"
城樓上,于謙冷笑一聲,讓人回話︰\"我朝已有新君,太上皇指朱祁鎮)且在城外安歇,待我們奏請陛下,再作安排。\"也先沒想到會被拒絕,氣得下令攻城。
最先遭到攻擊的是彰義門今廣安門)。瓦剌兵推著雲梯往上爬,城上的明軍往下扔滾木 石,喊殺聲震得城牆都在抖。有個叫羅通的將領,一條腿在土木堡被箭射傷,此刻拄著拐杖站在城頭,親手斬殺了三個爬上城牆的瓦剌兵,鮮血濺了他一臉,他笑著說︰\"這才痛快!\"
德勝門的戰斗更激烈。也先知道這里是于謙親自把守,集中了最精銳的騎兵。可他們剛沖到護城河邊,就听見一聲炮響,藏在民房廢墟後的明軍神機營突然冒了出來,火槍齊發。瓦剌騎兵紛紛落馬,也先的弟弟孛羅bo uo)當場被打死。
也先攻了五天,九門都沒攻破,反而損兵折將。他見硬的不行,又想玩陰的。十月十五,他讓人把朱祁鎮帶到安定門外,說要和于謙談判。于謙卻讓人傳話說︰\"臣受命守城,不敢擅離職守。若談國事,請派使者進城。\"
也先沒料到于謙如此強硬,只好派使者去見景泰帝。使者傲慢地說︰\"若送還太上皇,需黃金萬兩,布帛千匹,否則大軍踏平北京!\"于謙在一旁厲聲喝道︰\"瓦剌貪心不足!若要打,我們奉陪到底!\"
當晚,于謙讓人在彰義門附近設下埋伏。瓦剌兵果然趁著夜色來偷襲,結果掉進了明軍挖的壕溝,里面插滿了尖木樁。沒等他們爬出來,城上的火箭就射了下來,壕溝頓時變成一片火海。
這時,也先收到消息︰明朝各地的援軍正在趕來,大同、宣府的守軍也開始襲擊瓦剌的後方。他看著眼前久攻不下的北京城,又看看身邊日漸減少的糧草,心里明白︰這城是攻不下來了。
十月十七日清晨,瓦剌軍悄悄拔營撤退。于謙站在德勝門上,望著遠去的敵軍背影,讓人敲響了得勝鼓。
戰後清理戰場時,士兵們在瓦剌營地里發現了大量沒吃完的馬肉,還有一些寫給家人的信,字跡歪歪扭扭,大概是說\"北京太難打,不知能否活著回去\"。于謙讓人把這些信收集起來,說︰\"打仗受苦的,從來都是百姓和士兵。\"
他沒有像其他功臣那樣接受封賞,而是把朝廷給的金銀都分給了受傷的士兵。有下屬勸他︰\"您立下這麼大功,該風光風光。\"于謙說︰\"保住這城,保住百姓,就是最大的風光。\"
這場北京保衛戰,不僅讓明朝躲過了滅頂之災,更讓于謙這個名字永遠銘刻在了歷史上。後來有人說,于謙守城時,夜里總披著盔甲坐在城樓,百姓們遠遠望見那盞不滅的燈火,就知道\"于尚書還在,北京就沒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