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史大甩賣

第15章 童貫聯金滅遼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路逆風的80後 本章︰第15章 童貫聯金滅遼

    北宋政和元年的汴京,最拉風的不是科舉狀元,而是一個叫童貫的太監。這哥們兒原本是後宮給事,因為會來事兒,被徽宗派去杭州搜集古玩。別人出差帶土特產,他帶回來一幅畫——米芾的《研山圖》,徽宗一高興,提拔他當西北監軍。

    童貫這人長得很有特點下巴上居然有幾根胡子——據說太監胡子是"返祖現象",但他非要說是"天子賜福"。在西北監軍時,他干了件"大事"率軍收復青唐(今青海西寧)。其實是趁西夏內亂撿漏,但他回朝後吹得天花亂墜,說自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徽宗一激動,封他為檢校太尉——這可是武將最高級別,一個太監當太尉,北宋開國以來頭一遭。

    童貫從此開啟了"開掛人生"政和五年(1115年),率軍攻西夏,被打得滿地找牙,卻謊報大捷;宣和元年(1119年),鎮壓方臘起義,燒殺搶掠,卻被稱為"功臣"。這哥們兒有個秘訣每次打仗都帶著畫師,把自己畫成"指揮若定"的樣子,送回朝廷給徽宗看。當時有人編了首民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可惜桶沒打,菜沒潑,反而讓他越來越紅。

    宣和二年(11101novel.com年),童貫正在江南鎮壓方臘,突然收到一封密信——來自遼國的漢人馬植。信里說"大金(女真建立的政權)崛起,遼國必亡。大宋若與金結盟,南北夾擊,可收復燕雲十六州。"童貫眼楮一亮燕雲十六州可是北宋百年夢想,要是這事成了,我童貫就是"再造大宋"的功臣啊!

    他立刻把馬植帶回汴京,引薦給徽宗。馬植改名李良嗣,給徽宗畫了個大餅"陛下,女真不滿遼人統治,急于找盟友。我們從山東出海,聯系金國,南北夾擊,遼國必敗。燕雲十六州唾手可得!"徽宗被說動了,問童貫"童愛卿,你覺得如何?"童貫拍著胸脯"陛下,此乃天賜良機!臣願親自出使,促成盟約!"

    于是,一場奇葩的"海上之盟"開始了。北宋派使臣從登州(今山東蓬萊)出海,繞過遼國海岸線,去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國人一看北宋使者,差點笑出聲穿得像商人,說話沒底氣。完顏阿骨打直接說"滅遼可以,燕雲十六州歸你們,但得把給遼的歲幣轉給我們,還要一起出兵,不許放鴿子!"

    北宋使者回來匯報,朝堂上炸開了鍋。老臣王黼(fu)支持"童太尉說得對,收復燕雲,名垂青史啊!"李綱反對"陛下,女真乃虎狼之師,比遼國更危險,這是引狼入室啊!"徽宗猶豫不決,童貫在旁邊煽風點火"李綱懂個啥?錯過這村沒這店了!"徽宗一咬牙"就這麼辦!"

    宣和四年(1122年),童貫率二十萬大軍北伐遼國。出發前,他對將士們說"遼國人已經被金兵打殘了,我們去就是摘桃子,大家加油,燕雲十六州在向我們招手!"沒想到剛到雄州(今河北雄縣),就遇到遼軍抵抗。

    遼軍主帥耶律大石是個狠人,他派人給童貫送信"大金滅遼,是兄弟鬩牆(xi qi ng,內部爭斗),關你大宋什麼事?當年澶淵之盟,遼宋約為兄弟,你現在背盟,不怕遭報應嗎?"童貫把信撕碎"少廢話,給我打!"

    結果一開戰,宋軍就露了餡。先鋒楊可世率軍攻涿州,被遼軍夜襲,死了三千人;種師道率軍攻白溝,被遼軍打得大敗,士兵們爭相渡河逃命,淹死無數。童貫眼看打不過,居然派人去金營求救"大金兄弟,快來幫忙,我們被遼軍揍了!"

    完顏阿骨打听說宋軍這麼菜,鼻子都氣歪了"說好的南北夾擊,你們咋被遼軍打成這樣?"但還是派金兵進攻遼中京(今內蒙古寧城),遼天祚帝跑路,耶律大石擁立耶律淳為帝,史稱"北遼"。童貫一看遼國內亂,又派劉延慶率軍十萬攻幽州(今北京),結果在盧溝河被遼軍虛張聲勢的火把嚇得崩潰,自相踐踏,死了十萬人。

    最丟人的是郭藥師投降事件。郭藥師本是遼將,率"常勝軍"投降北宋,主動請纓攻幽州。他帶著五千人趁夜爬城牆,眼看就要成功,北宋後續部隊卻被遼軍嚇跑,郭藥師成了孤軍,差點被俘。他逃回宋營,指著童貫罵"你們這些豬隊友,我算是看透了!"

    童貫北伐失敗,只好請金兵幫忙打幽州。完顏阿骨打親自率軍南下,沒費吹灰之力就打下幽州。他看著城里的北宋降兵,對部下說"宋人果然是戰五渣,連遼軍殘部都打不過,虧我們還把他們當盟友。"

    打下幽州後,金國人開始耍賴。完顏阿骨打說"盟約說好了燕雲十六州歸宋,但這幽州是我們打下來的,得加錢!"北宋使者問"加多少?"金國人伸出三根手指"每年再加一百萬貫"代稅錢"。"北宋沒辦法,只好答應。

    更氣人的是,金國人撤退時,把幽州的人口、財物全搶走了,留給北宋一座空城。童貫卻向徽宗報捷"陛下,幽州收復了!這是臣為陛下取回的燕雲故地!"徽宗大喜,封童貫為廣陽郡王——太監封王,中國歷史上獨此一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但金國人已經看透了北宋的虛弱。完顏阿骨打臨終前對弟弟完顏吳乞買說"宋人不堪一擊,我們滅遼之後,下一個就是他們。"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滅遼,完顏吳乞買(金太宗)立刻撕毀盟約,兵分兩路南下攻宋西路由完顏宗翰(粘罕)率領,攻太原;東路由完顏宗望(斡離不)率領,攻燕京(今北京)。

    金兵南下的消息傳到汴京,徽宗嚇得差點暈過去。他第一反應不是調兵遣將,而是想跑路。給事中李鄴從金國回來,說金兵"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這就是成語"人如虎,馬如龍"的出處。徽宗听了,更想跑了。

    關鍵時刻,李綱站了出來"陛下,跑不是辦法,死守汴京才是硬道理!"徽宗卻把皇位傳給兒子趙桓(欽宗),自己當起了"太上皇",準備去江南"巡幸"。欽宗剛繼位,朝堂上就分成兩派李綱主張抗戰,太宰白時中主張議和。

    欽宗問白時中"金兵來了,怎麼辦?"白時中說"當然是議和啊,割地賠款,保住皇位要緊。"李綱反駁"祖宗之地,寸土不讓!臣願率軍死守汴京!"欽宗被李綱感動,任命他為東京留守。

    李綱剛布置好城防,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就到了汴京城下。他們架起投石機攻城,李綱親自登城指揮,用床子弩(巨型弩箭)射殺金兵,又派敢死隊夜襲金營,打退了金兵的進攻。完顏宗望沒想到汴京這麼難打,加上西路軍在太原受阻,只好派人議和。

    金國人的議和條件很苛刻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賠款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絹帛一百萬匹;尊金太宗為伯父;派親王、宰相去金國做人質。欽宗一看,差點嚇尿,趕緊派弟弟康王趙構和太宰張邦昌去金營。

    趙構這時候還很有種,到了金營,完顏宗望故意考他射箭,他三箭全中靶心,完顏宗望懷疑"這小子不像宋朝王爺,肯定是冒牌貨!"于是把他退了回去,換了個膽小的肅王趙樞。張邦昌卻嚇得屁滾尿流,整天哭哭啼啼,金國人都看不起他。

    議和期間,發生了一件奇葩事欽宗听說金兵喜歡"炮車",居然派人去金營"傳授經驗"。金兵將領笑著說"你們宋人真是傻得可愛,把造炮技術都告訴我們了。"更奇葩的是,欽宗居然下令拆除城防工事,說是"表示議和誠意",李綱苦苦勸諫,欽宗就是不听。

    就在這時,西路軍完顏宗翰打下了太原,東路軍完顏宗望一看西路軍得手,立刻撕毀和約,再次進攻汴京。這時候李綱已經被罷免,派去河北"招兵",其實是流放。汴京沒有良將,很快被攻破。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兵攻破汴京外城,欽宗居然親自去金營求和。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坐在帳篷里,讓欽宗跪下听旨"你家老爺子(徽宗)背盟,你也有罪,現在廢你為庶人,另立張邦昌為帝。"欽宗嚇得渾身發抖,當場答應。

    接下來就是慘無人道的掠奪金兵沖進皇宮,搶走玉璽、九鼎、珍寶、圖書,連徽宗的"瘦金體"真跡都沒放過。他們還把徽宗、欽宗以及後妃、皇子、公主、大臣三千多人押往金國,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變"。

    北上的路上,宋朝皇室受盡屈辱。徽宗的鄭皇後、欽宗的朱皇後被金兵調戲,朱皇後不堪受辱,投水自盡。到了金國上京(今黑龍江阿城),金國人舉行"牽羊禮"——讓徽欽二帝和後妃們赤裸上身,披著羊皮,像羊一樣被牽著走,拜祭金太祖廟。朱皇後行完禮就自殺了,徽宗和欽宗卻忍了下來。

    更屈辱的是"韋後浣衣院"。韋後是高宗趙構的母親,被金兵擄到"浣衣院"——名義上是洗衣房,實際上是軍妓院。據說她一天要接客一百多人,後來趙構稱帝,金國人就把她當人質,百般羞辱。直到紹興和議後,韋後才被放回南宋,但她的屈辱經歷成了南宋宮廷的禁忌。

    童貫作為"聯金滅遼"的始作俑者,早在金兵南下時就跟著徽宗跑路了。徽宗讓他守黃河,他卻帶著親兵往江南跑,沿途百姓罵他"漢奸",他居然讓親兵射箭滅口。到了江南,御史彈劾他"十大罪",欽宗繼位後,下令將他處死。

    處死童貫的過程很戲劇性。劊子手張達帶著聖旨到南雄(今廣東南雄),童貫正在吃飯,听說聖旨到了,嚇得筷子都掉了。張達宣讀聖旨"童貫罪大惡極,即刻處斬,首級送回汴京示眾。"童貫還想狡辯"我是有功之臣,皇上不能殺我!"張達冷笑"有功?你聯金滅遼,引狼入室,這叫有功?"

    斬首之後,張達把童貫的頭裝在木匣里,送回汴京。百姓們听說童貫的頭到了,紛紛來看,有人往上面扔雞蛋,有人吐口水,還有人寫詩諷刺"拆了天棚拆雨棚,童貫真是大奸臣。聯金滅遼瞎胡鬧,害得江山一片昏。"

    靖康之變是北宋最大的恥辱,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王朝屈辱史。究其原因,"聯金滅遼"的短視政策是直接導火索。北宋朝廷只看到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眼前利益,卻沒看到金國這個更危險的敵人,結果"前門驅狼,後門進虎",把自己玩死了。

    這讓人想起《戰國策》里的"唇亡齒寒"典故。當年晉國向虞國借路伐虢(guo),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諫"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結果虞國不听,被晉國滅了。北宋和遼國的關系,就像虞國和虢國,遼國一亡,北宋也跟著完蛋。

    童貫作為政策的執行者,固然罪大惡極,但徽宗的責任更大。他沉迷藝術,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才導致北宋積貧積弱,最終滅亡。李綱等忠臣雖然奮力抵抗,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靖康之變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建立南宋,從此偏安江南,形成了宋金對峙的局面。北方百姓大批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促進了江南的開發。

    同時,靖康之變也成了漢民族心中的一根刺。岳飛在《滿江紅》里寫"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陸游在《示兒》里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種民族情緒,影響了南宋一百五十多年的國策。

    今天我們看靖康之變,除了感嘆歷史的殘酷,更要吸取教訓外交政策不能短視,不能"病急亂投醫";國家強大才是硬道理,否則再有錢也會被搶;領導人不能沉迷享樂,否則會誤國誤民。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野史大甩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野史大甩賣》,方便以後閱讀中國野史大甩賣第15章 童貫聯金滅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第15章 童貫聯金滅遼並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