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史大甩賣

第13章 李師師夜會徽宗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路逆風的80後 本章︰第13章 李師師夜會徽宗

    北宋宣和年間的汴京,最熱鬧的不是金明池的龍舟賽,而是城南的"礬樓"。這地兒相當于北宋的"星光大道",但最亮的那顆星,非李師師莫屬。這姑娘本是汴河邊染布匠王寅的女兒,三歲時爹把她送進佛寺,老和尚摸了摸她的頭,她突然大哭,爹覺得這是"佛弟子"(梵語稱"師子"),就叫她"師師"。後來爹犯事死了,師師被青樓媽媽李媽媽收養,改名李師師。

    李師師的"出道"堪稱勵志劇。她不像其他歌姬靠顏值吃飯,而是走"實力派"路線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擅長唱晏幾道的詞。有次她在礬樓唱《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聲音一出來,整個礬樓鴉雀無聲,連端茶的小廝都忘了走路。當時還是太學生的周邦彥听完,當場寫了首《蘭陵王•柳》"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從此成了李師師的"鐵桿粉絲"。

    李師師真正"爆紅",靠的還是包裝。李媽媽請了汴京最牛的造型師,給她設計了"素妝淡抹"的風格——別人穿金戴銀,她偏穿白棉布裙;別人唱靡靡之音,她專唱甦軾的"大江東去"。這種"反差萌"讓她迅速出圈,連宰相李邦彥都成了她的"榜一大哥",每次來都送整箱的珍珠瑪瑙。

    李師師的"頂流"地位,引來一位特殊的"粉絲"——宋徽宗趙佶。這位皇帝是個被皇位耽誤的藝術家,擅長瘦金體、工筆畫,還懂音律。有天他看了周邦彥寫的《李師師外傳》,好奇心爆棚"這女子真有那麼神?" 太監張迪見狀,湊上來小聲說"陛下,想不想見真人?"

    宣和元年的某個雪夜,徽宗換上商人衣服,跟著張迪穿過汴京的地道,來到李師師家後門。李媽媽一看這"商人"派頭不凡,連忙把他請進客廳。等了半個時辰,才見李師師穿著素紗裙,抱著琵琶姍姍來遲,連個禮都沒行,直接坐下調弦。

    徽宗想搭話,李師師卻先開口"客官想听什麼?" 徽宗說"久聞姑娘擅長甦詞,來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如何?" 李師師輕笑一聲"甦學士詞太豪邁,小女子唱不出那氣勢,不如來首晏幾道的《生查子》吧。" 說罷輕撥琴弦"金鞭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系玉樓人,繡被春寒夜" 聲音婉轉,徽宗听得入了迷。

    從此徽宗成了李師師的"常客",還親筆寫了塊匾額"醉杏樓"送她。這事很快在汴京傳開,有人編了首民謠"山外青山樓外樓,徽宗皇帝下礬樓。多少王孫公子恨,不敵師師一抹愁。"

    徽宗私會李師師,最難受的要數周邦彥。這位"宋詞天花板"本來是李師師的"靈魂伴侶",現在卻成了"備胎"。有次徽宗生病,周邦彥趕緊跑到李師師家"探班",剛坐下就听說皇帝來了,嚇得躲到床底下。

    徽宗拎著江南進貢的新橙,笑著說"師師,你看這橙子多新鮮,剛從船上傳來的。" 李師師剝開橙子喂他,兩人卿卿我我。周邦彥在床底下听得牙癢癢,忍不住掏出紙筆,當場寫了首《少年游》"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把床底視角的尷尬寫成了浪漫。

    徽宗走後,周邦彥從床底爬出來,李師師看了詞直笑"周郎啊周郎,你這是拿命在寫詞啊!" 沒想到這首詞很快傳遍汴京,徽宗知道後氣得夠嗆"好你個周邦彥,敢偷听朕的隱私!" 立刻下旨把他貶出京城。李師師舍不得,跑到皇宮求情"陛下,周學正只是個詞人,何必跟他計較?" 徽宗哼了聲"他要是只寫詞還好,就怕他亂說話!" 但終究念在李師師面子上,沒殺周邦彥,只是把他調到外地當小官。

    這個故事被南宋張端義寫進《貴耳集》,成了汴京娛樂圈的"名場面"。後來有人問李師師"你更喜歡皇帝還是周邦彥?" 她嘆了口氣"一個給我榮華富貴,一個懂我悲歡離合,可惜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徽宗在李師師這兒找靈感,轉頭就用在了建築上。他覺得皇宮不夠氣派,下令建造"艮(g n)岳"——這名字取自《易經》"艮為山",地點選在汴京東北角,因為風水先生說這兒"主子嗣"。

    徽宗派朱�� n)去江南搜羅奇石,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花石綱"。一塊太湖石從甦州運到汴京,要征調幾千民夫,拆橋毀路,沿途百姓苦不堪言。有塊叫"神運昭功石"的巨石,高四丈,用大船運輸,光是縴夫就有兩千人,過城門時拆了城樓才進去,徽宗親自賜名"昭功敷慶神運石",還封了個"盤固侯"的爵位——給石頭封官,古往今來獨此一家。

    艮岳里的景觀更是腦洞大開人工堆了座萬歲山,山頂建"介亭",能俯瞰全城;山腳下挖了個"曲江池",養著從南海運來的黿鼉(yu n tuo,大鱉和揚子鱷);還建了個"百果林",冬天用暖房技術讓桃李開花,徽宗沒事就帶著李師師來"打卡",還讓畫院畫家現場寫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最絕的是"鶴鳴園"。徽宗愛養鶴,艮岳里養了幾千只,其中一只丹頂鶴特別通人性,能跟著音樂跳舞。有次外國使者來朝,徽宗特意讓鶴表演,沒想到這鶴見到生人受驚,展翅飛走了,使者們面面相覷,徽宗尷尬地說"此乃"沖天鶴",見客而鳴,示祥瑞也。" 其實心里早把訓鶴官罵了八百遍。

    艮岳的建造耗費了北宋大量國力。據《宋史》記載,光是花石綱就征調民夫數百萬,江南百姓為了躲避苛役,甚至自斷手腳,時稱"花石綱之擾,甚于黃巢"。有個叫鄭俠的小官實在看不下去,畫了幅《流民圖》送給徽宗,畫中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徽宗看了掉了幾滴眼淚,轉頭又去艮岳賞石了。

    李師師曾勸徽宗"陛下,艮岳雖美,可外面百姓都沒飯吃了。" 徽宗擺擺手"師師不懂,這叫"豐亨豫大",國家富強了,就得享受。" 他還讓蔡京寫了篇《艮岳記》,里面說"山則嵯峨崔嵬,千疊萬復,不知其幾千里水則汪洋沖酰,深不可測。" 把艮岳吹成了人間仙境。

    但仙境終究是泡影。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徽宗慌忙把皇位傳給兒子欽宗,自己躲進艮岳當"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包圍汴京,欽宗下令拆艮岳的石頭充作炮石,那些被徽宗封官的奇石,轉眼成了砸向金兵的武器。艮岳里的動物也遭了秧,幾千只鶴被士兵吃掉,黿鼉被扔進汴河,曾經的"祥瑞"成了填肚子的野味。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徽欽二帝被俘,艮岳被洗劫一空。據《甕中人語》記載,金兵搶走艮岳里的珍寶後,放火燒了宮殿,"煙焰亙天,彌月不絕"。曾經的人間仙境,轉眼成了廢墟。李師師在亂軍中失蹤,有人說她捐出家產資助抗金,後在尼姑庵終老;也有人說她被金兵擄走,不屈而死;還有人說他跟梁山好漢燕青私奔,歸隱山林,過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徽宗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會搞藝術的皇帝,卻也是最不會治國的皇帝。他的瘦金體至今仍是書法巔峰,他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宣和書譜》是藝術史巨著,他甚至發明了"院體畫"考試,出題都是"踏花歸去馬蹄香深山藏古寺"這種意境題——放到現在,絕對是藝術院校的好校長。

    但作為皇帝,他不及格。為了艮岳,他任用"六賊"(蔡京、童貫等),把北宋的家底敗得精光;為了李師師,他荒廢朝政,讓奸臣有機可乘。就連他的藝術,也成了亡國的象征——那些精美的瓷器(汝窯、官窯)、華麗的字畫,都伴隨著靖康之變蒙上了一層悲情色彩。

    艮岳的故事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奢侈享樂的代價。這讓人想起杜牧的《阿房宮賦》"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北宋的滅亡,何嘗不是重復了秦、隋的悲劇?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野史大甩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野史大甩賣》,方便以後閱讀中國野史大甩賣第13章 李師師夜會徽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第13章 李師師夜會徽宗並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