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元年冬月,汴京大內的垂拱殿里,銅鶴香爐中升騰的龍涎香被穿堂風卷得四散。宋真宗趙恆攥著邊報的手指微微發顫,素白絹帛上的朱筆急報刺目“遼主耶律隆緒與蕭太後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破德清軍,圍澶州,前鋒已至魏府……”
“二十萬?”參知政事王欽若的聲音陡然拔高,這位江南出身的文官後退半步,“陛下,遼人來勢洶洶,汴京無險可守,不如……不如遷都金陵,暫避鋒芒。”
“遷什麼都!”宰相寇準猛地出列,朝笏擊地有聲,“自太祖皇帝陳橋立國,汴京便是天下根本,豈能輕棄?王大人若再言遷都,便是動搖國本!”他身材高大,紫袍玉帶在燭火下泛著沉光,兩道濃眉擰成鐵鎖,直勾勾盯著王欽若。
殿內頓時死寂。真宗看著階下爭執的群臣,只覺太陽穴突突直跳。三天前,他在御花園賞梅時,還接到河北轉運使李沆的密信,說遼軍雖有異動,但蕭太後新寡,未必敢傾國南下。可此刻邊報雪片般飛來,連雄州知州何承矩的親筆信都稱“虜騎如蝗,遮天蔽日”。
“寇相息怒,”樞密使曹利用打圓場,“王大人也是為陛下安危著想。只是……”
“只是什麼?”寇準轉向真宗,目光如炬,“陛下,如今唯有親征澶州,鼓舞士氣,方能退敵!想當年太宗皇帝高粱河之敗,尚能整軍再戰,陛下難道要學蜀後主劉禪,未戰先降?”
真宗臉色一白,手心里全是冷汗。他想起父親趙光義臨終前的叮囑“遼人狼子野心,若兵臨城下,可戰可和,唯不可示弱。”可真要披甲上陣,他這從小在深宮里長大的天子,如何經得起刀光劍影?
“陛下,”寇準上前一步,聲音壓低卻帶著千鈞之力,“臣已調遣李繼隆、石保吉率禁軍主力北上,又令楊延昭襲擾遼軍後路。只要陛下車駕親臨澶州,將士們必能以一當十!”
窗外忽然起了風,卷著雪沫子撲在窗紙上,發出“沙沙”的聲響。真宗望著殿外飄搖的龍旗,王欽若在旁低聲道“陛下,金陵有長江天險,江南富庶……”
“夠了!”真宗猛地起身,袍袖掃落案上的茶盞,“朕……朕听寇相的,親征!”
御駕北上的隊伍在雪地里蜿蜒如長蛇。真宗坐在八抬暖轎中,隔著明黃帷帳听著外面的馬蹄聲,每一次震動都像踩在心上。他想起出發前寇準在宮門外的話“陛下若再猶豫,只怕河北百姓要做亡國奴了。”
“陛下,前面就是韋城了。”貼身內侍周懷政掀起帷帳一角,哈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凝成團,“寇宰相請旨,是否在此休整?”
真宗探出頭,見寇準騎在高頭大馬上,紫袍上落滿雪,卻腰桿筆挺,宛如鐵鑄。不遠處,李繼隆的前軍正在埋鍋造飯,炊煙與雪霧交織,竟有了些暖意。
“傳旨,”真宗搓著凍僵的手,“就在韋城歇息片刻。”
剛入驛站,王欽若便跟了進來,臉色比外面的雪還白“陛下,臣剛接到密報,遼軍已破通利軍,澶州告急!依臣看,不如轉道去襄陽,那里更安全……”
“王大人!”寇準推門而入,靴底的雪水在青磚上洇出一片濕痕,“你究竟要將陛下引向何方?”他兩步走到王欽若面前,目光如刀,“當年楚襄王避秦于陳,終失社稷;唐德宗奔奉天,幾成喪家之犬。陛下若再听你胡言,大宋江山危矣!”
王欽若被他看得後退半步,囁嚅道“寇相何必動怒,我只是……”
“只是想效法石敬瑭,做個兒皇帝?”寇準冷笑,“我告訴你,只要我寇準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會讓陛下做那等屈辱之事!”
真宗看著二人爭執,只覺頭更痛了。他想起今早路過黃河浮橋時,橋身被北風刮得吱呀作響,隨行的宮女嚇得尖叫,而寇準則在橋頭按劍而立,說“過了此橋,便是戰場,後退者斬!”
“陛下,”寇準忽然轉身,跪在真宗面前,“臣知陛下心中憂慮,但澶州城中,李繼隆已布下強弩陣,床子弩更是能射穿鐵甲。只要陛下登城一呼,士氣必振!”
真宗看著寇準眼中的血絲,忽然想起父親說過,這寇準年輕時曾在華山遇仙,得授天機。他深吸一口氣,點頭道“傳朕旨意,即刻起駕,直抵澶州!”
澶州城北的遼軍大營里,蕭太後蕭綽正對著沙盤沉思。她身著瓖金貂裘,雖已年近五旬,眉宇間仍有不怒自威的英氣。帳外傳來腳步聲,長子耶律隆緒掀簾而入,臉上帶著憂慮“母後,探馬回報,宋軍主力已抵達澶州,還有……宋主似乎親征了。”
蕭綽手中的玉如意頓了頓,沉聲道“趙宋天子竟有此膽色?”她想起二十年前的高粱河之戰,宋太宗中箭逃亡,宋軍潰不成軍,那時的遼軍何等威風。可如今,宋軍有了床子弩這等利器,更有寇準這等強硬派主政。
“母後,”耶律隆緒指著沙盤,“我軍雖已圍城,但孤軍深入,後援不足。且楊延昭在山西襲擾,斷我糧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夠了!”蕭綽打斷他,“此次南征,是為了給你父皇報仇,也是為了讓趙宋知道,我大遼不是好惹的!”她想起丈夫遼景宗臨終前的叮囑,“南朝重文輕武,只要打痛了,自然會求和。”
正說著,帳外傳來一陣喧嘩。先鋒官蕭撻凜大步走進,甲葉上的冰碴子簌簌落下“太後,陛下,末將已在澶州城外設下營寨,明日便要攻城!”這位遼國名將身材魁梧,臉上有道刀疤,是當年與楊業交戰時留下的。
蕭綽看著他,忽然想起什麼“撻凜,攻城時務必小心,宋軍的床子弩十分厲害……”
“太後放心,”蕭撻凜大笑,“當年楊業的銀槍我都躲過了,還怕什麼床子弩?末將明日定要第一個登上澶州城頭,取下宋主首級!”
帳內的空氣似乎凝固了。蕭綽望著蕭撻凜自信的臉,心中卻掠過一絲不安。她走到地圖前,指著澶州城西北角的一處高地“撻凜,你看那處土坡,若在此列陣,可俯攻城池。”
蕭撻凜湊近一看,點頭道“太後英明,末將這就去布置。”
澶州城頭的寒風像刀子一樣刮過。真宗在寇準的攙扶下登上城樓,明黃的龍袍在風中獵獵作響。城下的遼軍陣列整齊,旌旗如林,一眼望不到邊,嚇得隨行的內侍差點癱倒。
“陛下請看,”寇準指著城樓下的宋軍,“李繼隆將軍已將床子弩布置完畢,只等遼軍靠近。”
真宗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數十架巨大的床子弩隱在女牆之後,弩箭長如標槍,在陽光下閃著冷光。城下的宋軍見天子車駕,果然士氣大振,紛紛高呼“萬歲”,聲浪直沖雲霄。
遼軍陣中,蕭撻凜听到城上的歡呼聲,眉頭一皺。他催動戰馬,帶著數名親兵靠近城牆,想看看宋主究竟是何模樣。
“撻凜將軍,不可靠近!”後軍有人呼喊,但蕭撻凜充耳不聞。他胯下的“追風駒”是草原上最好的戰馬,速度極快,幾個起落便沖到了床子弩的射程邊緣。
城樓上,寇準眼尖,猛地拽住真宗“陛下快躲!那是遼軍主帥蕭撻凜!”
真宗嚇得臉色煞白,被內侍們簇擁著躲到城垛後。寇準卻站在原地不動,大聲下令“李將軍!瞄準遼將!放箭!”
李繼隆早已在弩陣後待命,聞言一聲令下“放!”
數十張床子弩同時發出巨響,弩箭帶著破風之聲呼嘯而出,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蕭撻凜正抬頭望向城樓,忽見一道寒光撲面而來,他下意識揮刀格擋,卻听“ 嚓”一聲,厚背大刀竟被弩箭劈斷,緊接著劇痛從額頭傳來——弩箭穿透了他的頭盔,直入前額!
“呃……”蕭撻凜悶哼一聲,從馬上栽倒。遼軍見主帥中箭,頓時陣腳大亂,驚呼聲響成一片。
“萬歲!萬歲!”澶州城上爆發出震天的歡呼。真宗從城垛後探出頭,看見遼軍倉皇後退,不由長出一口氣,癱坐在地,對寇準說“寇相……真乃朕的社稷之臣也!”
寇準望著城下混亂的遼軍,臉上卻沒有笑意。他知道,蕭撻凜之死只是暫時挫敗了遼軍的銳氣,真正的較量,還在後面。
蕭撻凜的死訊傳到遼營,蕭太後慟哭失聲。這位縱橫沙場的女政治家知道,繼續攻城只會徒增傷亡,于是秘密派使者前往宋營議和。
真宗得知遼人求和,立刻召集群臣商議。王欽若立刻奏道“陛下,天賜良機!遼人喪師折將,正是議和的好時機,不如……”
“王大人又想說什麼?”寇準冷冷打斷,“如今我軍佔優,正該乘勝追擊,收復燕雲十六州!”
真宗看著寇準,又看看王欽若,心中猶豫不決。他想起父親兩次北伐失敗的教訓,實在不願再動刀兵。“寇相,”他緩緩道,“連年征戰,百姓困苦,若能議和,也是好事。”
寇準還想再爭,卻被真宗擺手制止。最終,宋朝派曹利用為使者,前往遼營談判。臨行前,真宗對曹利用說“每年送些金帛給遼人無妨,只要能罷兵,百萬之內都可答應。”
寇準則將曹利用叫到一邊,低聲道“雖有聖旨,但你若答應超過三十萬,我就砍了你的頭!”
數日後,曹利用回到澶州,真宗正在用膳,急忙召見。“怎麼樣?”真宗迫不及待地問,“給了多少?”
曹利用伸出三根手指。真宗以為是三百萬,驚道“太多了!”
曹利用忙道“陛下息怒,是三十萬,每年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真宗長舒一口氣,笑道“太好了,三十萬就能換來太平,值得,值得!”
消息傳出,澶州城內一片歡騰。真宗親自登城,宣布議和成功,宋軍山呼萬歲。寇準站在城樓上,望著遼軍拔營北撤,心中卻沉甸甸的。他知道,這“澶淵之盟”雖換來了和平,卻也開了歲幣求和的先例,為後世埋下了隱患。
御駕南返的路上,真宗的心情好了許多。他想起在澶州城樓上的驚險一幕,仍心有余悸,但更多的是如釋重負。王欽若跟在一旁,低聲道“陛下,寇準此次力主親征,如今又促成和議,恐怕……”
真宗沉默不語。他知道寇準功高震主,威望日增,這讓他這個天子感到不安。“王愛卿有話直說。”
王欽若湊近一步,輕聲道“陛下可知,澶州之役,寇準是把陛下當成了‘孤注’啊!若遼軍破城,陛下豈不是危在旦夕?”
“孤注一擲?”真宗猛地停下腳步,臉色變得難看。他想起寇準在城樓上那堅定的眼神,想起他說“後退者斬”時的威嚴,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寒意。
回到汴京後,真宗對寇準的態度漸漸冷淡。他開始重用王欽若等主張議和的大臣,而寇準則被漸漸排擠出中樞。不久後,寇準被罷去宰相之職,出知陝州。
而在遼國,蕭太後將蕭撻凜厚葬,隨後開始整頓內政,與宋朝維持了百年的和平。澶州城頭的那聲弩響,不僅射落了遼軍的帥旗,也暫時射散了宋遼之間的戰火,為北宋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
只是,當後世回望這段歷史時,總會想起那個雪夜,寇準在垂拱殿上力排眾議,力主天子親征的場景。他那如鐵般的意志,不僅守住了澶州城,更守住了一個王朝的尊嚴。而那每年三十萬的歲幣,如同一個沉重的砝碼,壓在了大宋的天平上,直到百年後,才顯出它真正的分量。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野史大甩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