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烽煙起四方,英雄聚義賈家樓。
四十六友同宣誓,共討昏君定九州。
話說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秦叔寶潞州賣馬遇雄信,二賢莊結下金蘭義。這秦瓊本是山東歷城好漢,因母親六十壽辰,發帖邀請各路朋友前來祝壽。不想這一請,竟引出隋末一場轟轟烈烈的英雄聚義——正是那震動天下的「賈家樓四十六友歃血為盟」。列位且听咱從濟南府說起,細說這樁千古流傳的義舉——
且說這日正是秦母寧老夫人六十大壽,秦瓊在濟南府擺下壽宴,單雄信、程咬金、徐茂公等英雄豪杰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那濟南府西門外的賈家樓,本是山西商人賈潤甫、柳周臣開的酒館,因二人也是綠林出身,與單雄信有交情,便將樓內收拾得寬敞明亮,以備英雄聚會。
列位,您可知這賈家樓是何等景象?但見︰
門前高挑紅燈籠,樓內高懸「壽」字匾。八仙桌上擺著山珍海味,條凳上坐著各路英雄。有的豹頭環眼,有的面如冠玉,有的虯髯如鐵,有的溫文爾雅,真個是「龍蛇混雜藏龍虎,賢愚同席隱鳳凰」。
單雄信作為綠林總瓢把子,率先送上壽禮︰「老伯母六十大壽,小佷無以為敬,送上黃金百兩,聊表心意。」程咬金咧著大嘴笑道︰「我老程沒錢,就送伯母一對壽桃,祝老人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徐茂公手搖羽扇,說道︰「我送伯母一幅壽聯,願老伯母松鶴延年。」
正熱鬧間,忽聞樓下有人爭吵。原來是潞州好漢王伯當、謝映登等人剛到,與守門的差役起了沖突。秦瓊連忙下樓查看,只見王伯當︰
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頭戴銀盔,身穿銀甲,腰系獅蠻帶,足蹬粉底靴,背插兩張弓,手持銀槍,真是「銀槍素馬風流將,箭射雙雕美少年」。
謝映登則是︰
頭戴道冠,身穿道袍,面如敷粉,唇若涂朱。背負長劍,手持拂塵,飄飄然有出塵之姿,正是「仙風道骨謝映登,劍法通神世難逢」。
秦瓊將眾人請上樓,分賓主落座。酒至半酣,單雄信提議︰「今日群雄聚會,皆是志同道合之士,何不結為兄弟,共圖大事?」眾人聞言,紛紛響應。秦瓊道︰「我等若結義,需對天盟誓,永不變心。」于是,眾人來到樓前的空地上,擺下香案,殺雞取血,倒入酒中。
列位,您可知這四十六友都是何人?且听咱報個名號︰
1. 秦瓊 2. 單雄信 3. 程咬金 4. 徐茂公 5. 王伯當 6. 謝映登 7. 王君可 8. 尤俊達 9. 齊國遠 10. 李如輝 11. 賈潤甫 12. 柳周臣 13. 侯君集 14. 尚懷忠 15. 丁天慶 16. 盛彥師 17. 黃天虎 18. 李成龍 19. 韓成豹 20. 張青 21. 張千 22. 李萬 23. 黨世杰 24. 史大奈 25. 樊虎 26. 連明 27. 金甲 28. 童環 29. 金城 30. 牛蓋 31. 張轉 32. 楊合 33. 李濟 34. 何輝 35. 史大奈 36. 杜差 37. 羅成 38. 秦用 39. 尉遲南 40. 尉遲北 41. 喬公山 42. 魏文通 43. 尚師徒 44. 新文禮 45. 唐璧 46. 柴紹
這四十六人按年齡排序,秦瓊居長,程咬金次之,單雄信第三,依次排列。眾人歃血為盟,齊聲發誓︰「我等四十六人,今日結為兄弟,同心同德,共討昏君。如有異心,天誅地滅!」誓言一出,天地變色,風雲為之動容。
賈家樓結義的消息很快傳到濟南府尹耳朵里。府尹大驚,心想︰「這四十六人皆是英雄豪杰,若讓他們成了氣候,必為大患。」于是,密令捕快班頭,準備將眾人一網打盡。
不料,捕快班頭中有兩人乃是秦瓊的好友,名叫金甲、童環。他們得知消息後,連夜趕到賈家樓,向秦瓊報信。秦瓊聞言,說道︰「我等義舉,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母親尚在,不可連累于她。」于是,眾人商議後,決定讓秦瓊護送母親先行離開,其他人隨後跟上。
秦瓊等人離開濟南府後,一路奔往瓦崗寨。列位,您可知這瓦崗寨是何等所在?但見︰
山勢險峻,易守難攻。寨前有滔滔黃河,寨後有巍巍高山。真個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眾人來到瓦崗寨,受到寨主翟讓的熱烈歡迎。翟讓說道︰「諸位英雄光臨,真是瓦崗寨之福!」于是,推舉程咬金為「混世魔王」,秦瓊為元帥,單雄信為先鋒,徐茂公為軍師,正式豎起反隋大旗。
瓦崗軍成立後,首先攻打附近的州縣,開倉放糧,救濟百姓。百姓們聞訊,紛紛前來投奔,瓦崗軍很快發展到數萬人。首戰攻打金堤關,程咬金一馬當先,手持宣花斧,連斬隋將數員,隋軍大敗。
消息傳到長安,隋煬帝大怒,派大將張須陀率軍征討。張須陀乃隋朝名將,驍勇善戰。秦瓊曾在他麾下任職,深知其厲害。于是,徐茂公定下計策,在樹林中設下埋伏。
決戰之日,秦瓊假裝敗退,將張須陀引入埋伏圈。只听一聲炮響,伏兵四起,程咬金、單雄信等人從四面殺出。張須陀雖勇,卻寡不敵眾,最終戰死沙場。瓦崗軍大獲全勝,聲威震動天下。
賈家樓四十六友結義,是隋末農民起義的重要事件。他們同心同德,共討昏君,為推翻隋朝統治做出了重要貢獻。雖然後來因種種原因,兄弟們分道揚鑣,但他們的義舉卻流傳千古,成為後人敬仰的榜樣。
列位看官,這正是︰
賈家樓上結義盟,四十六友共興兵。
瓦崗寨上旌旗展,誓滅隋煬救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