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史大甩賣

第36章 王仙芝揭竿反唐廷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路逆風的80後 本章︰第36章 王仙芝揭竿反唐廷

    一、濮州鹽倉的私鹽賬本

    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的濮州鹽倉,月光像被篩子濾過似的,從倉房縫隙里漏進來,照亮了王仙芝膝頭的賬本。這位三十五歲的私鹽販子,正用指甲使勁刮著賬本上暈開的墨漬,轉頭對老搭檔尚君長吐槽︰\"瞧瞧這官鹽價,去年每斗才一百文,今年直接漲到三百!老百姓怕不是得喝西北風過日子?\"

    尚君長搓著凍得皸裂的手,嘆了口氣︰\"三哥,上個月我運私鹽路過曹州,稅吏生生抽走三成,還說是"給懿宗皇帝修慶陵"的份子錢!\"王仙芝家世世代代都是鹽梟,《新唐書•黃巢傳》說他\"善騎射,任俠好施\",野史《唐闕史》更爆料,他年輕時明明考中武舉,就因為長得不好看被刷了下來,這梁子算是結下了。

    正說著,一個滿臉菜色的老漢顫巍巍走進來,掏出來的不是銅錢,而是半塊硬邦邦的觀音土餅︰\"王三哥,救救我孫兒吧,拿這個換半斤鹽成不?\"王仙芝接過土餅,指甲輕輕一掐就陷進去個坑——這哪是能吃的東西?他突然\"啪\"地把賬本摔在鹽袋上,沖尚君長喊道︰\"去把兄弟們都叫來,明天咱們開倉!\"

    二、長垣yuan)城頭的義旗

    乾符二年正月,王仙芝帶著幾千鹽販子一口氣拿下長垣。《資治通鑒》記載,他在城頭上豎起大旗,上面繡著\"天補平均大將軍\"幾個大字,旁邊還立了塊石碑,刻著一句讓人心驚肉跳的讖語︰\"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這話本是民間流傳的童謠,說的是金色蛤蟆一瞪眼,天下就要大亂,沒想到應在了王仙芝身上。

    《雲仙雜記》里的記載更玄乎︰王仙芝親自用佩刀刻碑時,刀刃和石頭擦出的火星,正好濺在\"反\"字上,石粉崩開就像濺了血。圍觀百姓當場就炸鍋了︰\"這是老天爺的旨意啊!\"王仙芝趁機振臂一呼︰\"現在賦稅比山高,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我們"天補將軍",就是要替老天爺把這世道掰扯公平!\"

    打下曹州後,他頒布的\"均鹽令\"更是深得人心。王仙芝大筆一揮︰官鹽倉統統打開,私鹽以後不收稅!《舊唐書•懿宗紀》記載,開倉放糧時,他特意讓老弱病殘優先領取,還在倉門口貼了張告示︰\"鹽是老百姓活命的東西,可不是當官的私產!\"就這麼幾招,隊伍很快就擴充到十萬人。

    三、冤句故友的加盟

    听說王仙芝揭竿而起,老同鄉黃巢帶著幾千兄弟就來投奔了。《新唐書•黃巢傳》說黃巢\"善騎射,還認得些字,可惜考了幾次進士都沒中\",《玉泉子》里更神乎其神,說他做夢夢見自己披甲稱王,轉頭就決定造反了。

    兩人一見面,王仙芝就指著軍帳里堆成山的鹽袋打趣︰\"巢弟,你當年賣私鹽用的"黃巢秤",還留著沒?\"黃巢哈哈大笑,從腰間掏出一桿秤︰\"三哥您瞧!當年稅吏用缺斤少兩的"八兩秤"坑我,我一怒之下砸了他的秤,自己打了這桿實打實的"十六兩秤",一斤就是一斤,絕不含糊!\"王仙芝接過秤,見秤桿上刻著\"均平\"二字,連連點頭︰\"好個"均平",跟我的"天補平均"正好對上了!\"《唐語林》)

    兩人合兵後更是如虎添翼,還琢磨出個\"鹽車陣\"︰把運鹽的獨輪車裝滿大石頭,攻城的時候幾十輛車一起往前沖,城牆都跟著直晃悠。《雲仙雜記》里說,這些車本來是用來躲避官差的,現在成了攻城神器,連車軸上結的鹽漬都派上用場——攻城的時候飄出咸味兒,唐軍還以為\"鹽梟軍吃了咸的,力氣大得沒邊兒\"。

    四、蘄州降官的貓膩

    乾符三年,王仙芝的軍隊打下蘄州,刺史裴�)直接開城投降,還帶來一份朝廷委任狀,要封王仙芝當\"左神策軍押牙\"。王仙芝拿著卷軸,轉頭問黃巢︰\"巢弟,你說這"押牙"的官兒,和我這"天補將軍"比咋樣?\"黃巢二話不說,一把搶過委任狀撕了個粉碎︰\"三哥要是想當唐朝的官,那我們這些兄弟怎麼辦?\"

    《資治通鑒》詳細記錄了這場內訌︰黃巢氣得直接動手,把王仙芝腦袋都打傷了,將士們也跟著吵成一團。王仙芝怕犯了眾怒,只好拒絕投降。但裂痕已經撕開,兩人從此分兵,黃巢北上中原,王仙芝留在淮南。野史《唐闕史》傳得有鼻子有眼,說裴�@督檔氖焙潁 低等蹕芍ё豢榻鴇 帽換瞥滄布  饈露淙徽訪惶幔 掛舶啞鷚寰至訓腦滌傷檔妹髏靼裝住br />
    五、黃梅兵敗的讖語

    乾符五年,王仙芝在黃梅陷入唐軍重圍。《舊唐書•黃巢傳》記載,他帶兵突圍的時候,遠遠看見當年在長垣立的\"讖語碑\"被唐軍推倒了,碑上\"金色蛤蟆\"的\"金\"字都缺了半邊,成了\"色蛤蟆\"。王仙芝轉頭對尚君長苦笑道︰\"看來老天爺也不幫咱們了。\"

    更邪乎的是當時的天氣。突圍那天大霧彌漫,唐軍將領曾元裕讓人在箭頭上綁上硫磺,射進王仙芝的營地。《雲仙雜記》繪聲繪色地描述︰\"濃霧里硫磺箭一著火,就像金色蛤蟆吐出火來,義軍一下子就亂了陣腳。\"王仙芝不幸中箭落馬,首級被砍下來送到長安示眾。他死後,剩下的兄弟都投奔了黃巢,那句\"翻卻曹州天下反\"的童謠,最後在黃巢身上應驗了。

    六、私鹽販子的遺產

    王仙芝的起義只堅持了三年,卻留下個分量十足的\"均平\"思想。《新唐書》評價得很中肯︰\"仙芝造反,不是想著當皇帝,實在是被饑寒交迫逼得走投無路。\"但他提出的\"天補平均\",就像一顆種子,後來北宋王小波喊出\"均貧富\",明末李自成打出\"均田免賦\",都能找到王仙芝的影子。

    在民間,王仙芝直接被捧成了\"鹽神\"。《鑄鼎余聞》里說,他死後,老家冤句的鹽井突然涌出甘甜的泉水,老百姓趕緊蓋了座廟,叫他\"平鹽大王\"。每年正月,曹州的百姓都要用鹽水和面,捏成\"蛤蟆餅\",就為了紀念當年\"金色蛤蟆\"的預言,這個習俗一直傳到現在。

    七、歷史長河中的鹽梟

    王仙芝這一起義,相當于給搖搖欲墜的唐王朝來了記重錘。《舊唐書》說得直白︰\"乾符年間,黃巢、王仙芝在曹州、濮州起事,從這兒開始,大唐算是完犢子了。\"這場起義撕開了晚唐三個大窟窿︰賦稅重得離譜,天災人禍不斷,軍隊爛到骨子里,而\"鹽梟\"這個特殊群體的爆發,更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底層百姓被逼急眼的反抗力量。

    有意思的是他的\"鹽梟\"身份。唐朝靠鹽鐵專營賺得盆滿缽滿,結果因為官員腐敗,好好的生意變成了盤剝老百姓的工具,生生把鹽販子逼成了造反主力。宋人歐陽修在《新唐書•食貨志》里感嘆︰\"官府把老百姓逼成強盜,強盜又把官府逼到亡國,唐朝就是這麼完蛋的。\"

    八、鹽井邊上的蛤蟆歌

    現在山東渮澤古時候的曹州)的鹽井遺址,還能看到當年王仙芝開倉放糧的地基。當地老人代代傳唱著一首《蛤蟆歌》︰\"金色蛤蟆張嘴笑,官家鹽價漲九霄。天補將軍揮刀起,曹州城里米粟饒。\"每年驚蟄節氣,老百姓都會往鹽井里扔鹽塊,說是\"喂飽蛤蟆神,保一年不鬧鹽荒\"。

    從冤句鹽倉里的一本爛賬,到黃梅戰場上的最後一箭,王仙芝用生命把\"官逼民反\"的故事演了個淋灕盡致。這位沒能笑到最後的\"天補將軍\",帶著私鹽販子的秤桿和獨輪車,丈量出了晚唐的腐朽與不公,成了推倒大唐王朝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今天走在曹州的老街上,仿佛還能听見千年前鹽梟們的吶喊,看見那面繡著\"天補平均\"的大旗——它不只是一場起義的標志,更是刻在老百姓心里,對公平正義永不熄滅的渴望。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野史大甩賣》,方便以後閱讀中國野史大甩賣第36章 王仙芝揭竿反唐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第36章 王仙芝揭竿反唐廷並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