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史大甩賣

第27章 九伐中原姜伯約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路逆風的80後 本章︰第27章 九伐中原姜伯約

    一、天水麒麟兒︰從曹魏降將到蜀漢棟梁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天水郡遭遇了一位令他眼前一亮的年輕將領——姜維。時年27歲的姜維本是曹魏中郎,因遭上司猜忌,被迫投降蜀漢。《三國志》載,諸葛亮初見姜維,便寫信給蔣琬︰“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甚至夸他“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民間野史為這段相遇添了幾分傳奇色彩︰相傳諸葛亮攻城時,見城頭一青年指揮若定,連破蜀軍兩波攻勢,不禁撫掌笑道︰“此子真乃天水麒麟兒也!”遂設反間計,讓曹魏誤以為姜維通敵。姜維走投無路,率數十騎突圍,卻在山谷中撞見諸葛亮的“八陣圖”。正困頓時,諸葛亮現身,以“漢室復興”相勸,姜維當場下馬拜服。

    但真實歷史中的姜維,起初並未受重用。直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維才逐漸嶄露頭角,被封為征西將軍。此時的蜀漢,“五虎上將”凋零殆盡,蔣琬、費主政時奉行“休養生息”,姜維的軍事才能被束之高閣,這讓他內心充滿不甘。

    二、九伐中原︰以攻為守的豪賭與爭議

    延熙十年247年),費遇刺身亡,姜維終于執掌軍權,開始了長達16年的北伐征程。據《三國志》統計,他先後發動十一次北伐注︰“九伐中原”為民間說法),勝兩次、平三次、敗五次,看似戰績平平,卻暗藏蜀漢的生存邏輯——在曹魏“強干弱枝”的戰略下,偏安一隅的蜀漢若不主動出擊,只會被溫水煮青蛙般耗死。

    姜維的戰術風格與諸葛亮截然不同︰

    諸葛亮︰穩扎穩打,以“平取隴右,蠶食雍涼”為目標;

    姜維︰大膽冒險,常孤軍深入,試圖“一戰定乾坤”。

    最具爭議的是“洮西大捷”。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維率數萬人出狄道,大破曹魏雍州刺史王經,魏軍“死者數萬人”《三國志》)。這是蜀漢北伐以來最大的勝利,卻也暴露了致命缺陷︰姜維未能乘勝擴大戰果,反而因糧草不繼被迫撤軍。《漢晉春秋》記載,戰後曹魏緊急調鄧艾、陳泰馳援,姜維感嘆︰“此天賜良機,惜吾兵力不足!”

    民間流傳著“姜維斗陣破鄧艾”的故事︰某次對戰,鄧艾設下“八卦金鎖陣”,姜維卻將計就計,以“諸葛連弩”配合“火牛陣”破陣,殺得鄧艾丟盔棄甲。雖為虛構,卻反映了百姓對姜維軍事才能的推崇。

    三、黃皓亂政︰理想主義者的無奈與妥協

    姜維的悲劇,不僅在于軍事上的困境,更在于蜀漢內部的腐朽。宦官黃皓弄權時,曾想廢掉姜維,扶持右將軍閻宇上位。《三國志》載,姜維曾請求劉禪處死黃皓,卻遭拒絕︰“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面對威逼,姜維做出了一個無奈的選擇——屯田沓中今甘肅舟曲)。表面上是“種麥自給,為滅魏之本”,實則是躲避黃皓的迫害。野史記載了一個細節︰姜維離京時,在諸葛亮廟中長跪不起,哭道︰“丞相,伯約非避禍,實欲養精蓄銳,再圖北伐!”

    更諷刺的是,姜維屯田期間,黃皓在成都大興土木,百姓怨聲載道。《華陽國志》記載,有位老臣曾對姜維說︰“將軍在外北伐,朝中卻日日笙歌,此非社稷之福啊!”姜維只能苦笑︰“吾若回朝,恐北伐再無機會。”

    四、詐降鐘會︰最後的瘋狂與血色落幕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發動滅蜀之戰。姜維在劍閣擋住鐘會十萬大軍,卻不料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劉禪開城投降時,姜維“將士咸怒,拔刀斫石”《三國志》),但仍接受了劉禪“假意投降鐘會”的密令。

    詐降後的姜維,上演了三國最驚心動魄的權謀大戲。他一面煽動鐘會謀反,試圖借魏軍內亂復國;一面秘密聯絡舊部,準備里應外合。《漢晉春秋》記載,鐘會曾問姜維︰“若事成,當與君共掌天下。”姜維暗笑,卻恭敬答道︰“願為將軍先驅。”

    可惜天不遂人願。計劃敗露後,魏軍嘩變,鐘會被殺,姜維率親兵死戰,“手殺五六人,創重不支”《三國志》)。臨終前,他仰天長嘆︰“吾計不成,乃天命也!”據《蜀禱杌》記載,魏軍剖開姜維的尸體,發現其“膽大如斗”,這一細節被後世用來形容他的孤勇與悲壯。

    五、歷史爭議︰“窮兵黷武”還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姜維的一生,始終處于爭議的漩渦︰

    批評者︰《三國志》作者陳壽稱其“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認為他北伐耗盡國力;

    支持者︰清代學者王夫之反駁︰“姜維之敗,敗于主臣奸,非戰之罪也。”

    更有野史為其翻案︰相傳姜維死後,其衣冠冢中發現一封血書,寫著︰“臣非不知蜀之將亡,然先帝之志未酬,丞相之托未竟,縱九死亦無憾矣!”這封“遺書”雖為虛構,卻道出了姜維的精神內核——他明知大廈將傾,卻仍以飛蛾撲火的姿態,守護著蜀漢最後的尊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六、歷史鏡鑒︰理想主義的困境與時代注腳

    姜維的悲劇,是蜀漢政權的縮影,更是理想主義者在亂世中的宿命︰

    1. 實力懸殊︰曹魏人口是蜀漢的五倍,經濟、軍事全方位碾壓,北伐本就是以卵擊石;

    2. 內部腐朽︰黃皓弄權、益州士族離心,讓“興復漢室”成了一句空洞的口號;

    3. 信念堅守︰姜維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踐行著諸葛亮“鞠躬盡瘁”的精神,卻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

    與同期的鄧艾相比,兩人形成了鮮明對比︰鄧艾務實,偷渡陰平是“兵行險著”的成功案例;姜維理想主義,九伐中原是“知其不可”的悲壯抗爭。正如《三國演義》中姜維的唱詞︰“嘆英雄,空懷復國志,難挽大廈傾。”

    結語︰沓中的麥浪與未竟的理想

    今日甘肅沓中,麥浪依舊翻滾,仿佛還在訴說著姜維當年的屯田往事。他的九伐中原,既不是“窮兵黷武”的愚蠢,也不是“逆天而行”的狂妄,而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絕境中最後的吶喊。

    歷史從不缺少勝利者,但更讓人動容的,是那些明知結局卻依然選擇堅守的人。姜維或許不是最成功的軍事家,也不是最老練的政客,但他用一生詮釋了“忠誠”二字的重量——當所有人都在計算利益得失時,他仍願為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理想,賭上一切。

    千百年後,人們談論起三國,或許會忘記姜維的勝敗,但永遠不會忘記那個“膽大如斗”的背影,和他身後,那面在風中獵獵作響的“漢”字大旗。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野史大甩賣》,方便以後閱讀中國野史大甩賣第27章 九伐中原姜伯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第27章 九伐中原姜伯約並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