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史大甩賣

第1章 洛陽童謠案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路逆風的80後 本章︰第1章 洛陽童謠案

    一、童謠乍起︰一句兒歌攪亂朝堂

    東漢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的洛陽城,春寒料峭。七歲的頑童阿牛蹲在朱雀大街的牆根下,用樹枝劃著地面,嘴里哼著新學的調子︰“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幾個小伙伴圍過來,跟著瞎唱,卻不知這句兒歌,即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千里草”合為“董”,“十日卜”拆作“卓”,直白得連市井百姓都能听懂。《續漢書•五行志》里明明白白記著︰“時人以為卓當亡也。”可在董卓眼里,這哪是童謠,分明是反賊的檄文。彼時他剛廢少帝、立獻帝,自封相國,正用鐵血手段鎮住滿朝文武,哪容得下街頭巷尾傳唱“不得生”?

    負責巡查的羽林衛很快發現了端倪。阿牛被揪進相府時,懷里還揣著半塊冷硬的麥餅。董卓斜倚在胡床上,肥碩的身軀壓得床榻吱呀作響,眯著眼問︰“誰教你唱的?”孩子嚇得尿了褲子,只嘟囔著“西市賣糖人的王三”。當晚,王三連同三個听曲的老叟,被以“造作妖言”的罪名斬于市曹。

    二、文字獄起︰從兒歌到滅門

    董卓的怒火並未平息。他深知,童謠這東西,就像牆角的野草,斬了一茬,還會長出十茬。《獻帝起居注》記載,自童謠案起,洛陽城設立“司謠官”,專查街頭巷尾的流言。但凡听見“董”“卓”相關的諧音詞,不問緣由先抓進大牢。

    有個賣豆腐的老漢,吆喝“豆糟便宜賣”,被衙役當成“罵董卓”,活活打斷了腿;太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詩經》,提到“董卓灼)其華”,竟被株連九族。連宮中的樂師譜曲,都得先把曲譜呈給相府審核。一時間,洛陽城人人自危,連咳嗽聲都不敢太大。

    民間流傳著更荒唐的事︰有位老學究教孫子念書,翻到《春秋》里“董卓灼)其文”,嚇得趕緊把書燒了,邊燒邊念叨︰“老祖宗別怪罪,咱惹不起董相國!”這事兒傳到董卓耳里,他竟哈哈大笑︰“還是讀書人識趣!”

    三、童謠背後︰誰在操縱輿論?

    表面看,童謠是百姓對董卓暴行的自發反抗,實則暗潮洶涌。《英雄記》透露,袁紹逃離洛陽前,曾密會潁川士人,商議“以童謠亂其心”。這些飽讀詩書的謀士,深知底層百姓不認大字,便把反董口號編成兒歌,借孩童之口傳遍大街小巷。

    更微妙的是,童謠里的“何青青”,暗指被董卓殺害的何太後。士族階層借此喚起舊臣對漢室的同情,而普通百姓則把對劫掠、饑荒的怨氣,全融進了這句傳唱里。據《洛陽伽藍記》記載,童謠最盛時,連董卓的西涼兵都私下嘀咕︰“咱這殺人如麻的主兒,怕是真要遭報應。”

    董卓並非不懂輿論的力量。他命人在城門張貼告示,稱童謠是“妖民惑眾”,還讓文士編造新童謠︰“董相國,救蒼生,長安道,五谷豐。”可百姓哪會買賬?這邊衙役剛貼完告示,那邊就有人在“五谷豐”下面添了句︰“糧滿倉,全充公!”

    四、余波︰讖語成真與歷史回響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呂布刺殺,暴尸街頭。《後漢書》載,守尸的士兵在他肚臍上插燈芯,“光明達曙,如是積日”。洛陽百姓听聞,紛紛帶著酒肉到刑場慶賀,有人邊吃邊唱︰“千里草,化作灰,十日卜,終成鬼!”

    童謠案雖已落幕,卻開了亂世文字獄的先河。此後曹操“借糧官之頭平軍心”、孫權誅殺非議朝政的虞翻,都能看到董卓的影子。南朝史學家裴松之在注《三國志》時感慨︰“亂世用重典,然以童謠治罪,實開千古惡例。”

    站在今天的視角回望,這些看似荒誕的童謠,實則是亂世中百姓唯一的“輿論武器”。當朝堂被權臣把持,當文人不敢著筆,一句兒歌成了最鋒利的匕首。

    結語︰

    列位您瞧,一句童謠,能讓權傾朝野的董相國坐立不安,能讓滿城百姓人頭落地。這事兒听起來荒唐,可細琢磨,亂世里的規矩就是這麼不講理——你說句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你不說話,照樣躲不過刀光劍影。所以老輩人常說︰“寧逢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話,擱在董卓治下的洛陽,真是一點不假!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野史大甩賣》,方便以後閱讀中國野史大甩賣第1章 洛陽童謠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第1章 洛陽童謠案並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