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

第351章 陸地之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桿哥 本章︰第351章 陸地之王

    5月中旬,陸軍第71合成旅第701突擊步兵營秘密進駐紅星市南郊的一處山谷。

    陸軍第71合成旅是東大陸軍王牌中的王牌,是東大陸軍第一支合成化步兵部隊,前身是反擊戰中立下大功的步兵第71師,是第一支攻入涼山的部隊。

    這支部隊威名赫赫,長期駐扎在阿里地區,高寒山地作戰經驗非常豐富。

    這個旅自從參加遠東戰爭後,就一直留在了遠東,這幾年一直在搞高寒地區作戰訓練,是遠東戰區手里的王牌。

    該旅既不是大編制旅,其武器裝備也不比兄弟部隊的優秀,其戰斗力之強悍,源自于該旅頑強的戰斗精神和非常出色的單兵素質以及班排戰術。

    一個字——能打!

    701營全營上下就那麼六百多號人,分四個步兵連、一個作戰支援連。

    合成營沒有單獨編制炮兵連,所有的重火力全部合成到了步兵連里,因此,是4+1模式。

    除了攜帶的基數彈藥,合成營需要在戰地後勤保障的支持下才具備連續進攻能力。

    701營是突擊步兵營。

    “突擊”這個概念很靈活,通常泛指機動靈活的部隊,但是,這個術語也常用于作戰時的臨時編制,如重型機械化部隊組成的部隊,擔負突擊任務,便稱突擊部隊。

    大多數人一想到重型機械化部隊,第一個印象就是機動慢吞吞的部隊,比如以履帶式裝甲平台為載體的部隊。

    當然,相對于輪式裝甲平台,履帶式裝甲平台的機動是慢吞吞的。

    那些動輒五六十噸的主戰坦克、履帶式自行榴彈炮、履帶式步戰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等等,尋常橋梁無法承載。

    主要是以主戰坦克為標準,以當前東大陸軍批量裝備的88式主戰坦克為例,戰斗全重60噸。

    而國內大多數橋梁是無法通過這麼重的車輛的。

    這就限制了裝備這款主戰坦克的重型機械化部隊的活動範圍以及速度。

    88式主戰坦克是1987年初批量生產的,也就是去年,按照研制的時間表,完全體要在1988年才能搞出來,因此當時定型為88式,結果研制團隊提前一年搞出來了。

    李干一錘定音,沿用88式這個編號,不做改變了。

    東大主戰坦克以定型年份命名是慣例了,這也不算是破壞了這個慣例。

    與此前的81式主戰坦克相比,88式主戰坦克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三代主戰坦克。<1“艾布拉姆斯”是1971年服役的,甦聯的第三代主戰坦克t80是1976年服役。

    從時間線上來看,東大的88式主戰坦克是最晚的。

    但是,88式主戰坦克之所以被李干定義為真正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原因在于,李干是用他超前意識的標準來定義的。

    88式主戰坦克擁有電子戰系統。

    全球僅此一家。

    也就是說,88式主戰坦克具備電子戰能力。

    這個他媽的太牛叉了。

    可不是主動防御系統,當前東大的坦克裝甲車主動防御系統還在研發當中,反而是電子戰系統已經很成熟的。

    這得益于殲10系列戰機的迅猛發展,電子戰技術就是該系列戰機發展過程中延伸出來的。

    88式主戰坦克其貌不揚,美甦兩軍早早就偷拍到了這款坦克的外形,愣是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認為是81式主戰坦克的改款。

    在炮塔上方,始終用篷布覆蓋著一具類似于探照燈模樣的設備,美甦情報部門認為是遙控武器站。

    這種裝載坦克裝甲車炮塔上,射手在乘員艙里用遙控器進行控制的武器站,在80年代算是比較高深的技術的。

    無論是坦克還是步戰車、裝甲車,只要有炮塔,那炮塔里面必定是要有人。

    比如坦克的炮塔,車長、炮長、裝填手的位置就在炮塔里,只有駕駛員的位置是在車體里。

    後來一些坦克采用了自動裝彈機,炮塔里就是車長和炮長的位置。

    炮塔上方有兩個向上開啟的艙門,平時行軍的時候,車長和炮長都會把上半身露出來,就是那麼一個位置。

    坦克的炮塔上通常有一挺12.7毫米重機槍,由車長操作,炮長則負責打炮,打主炮。

    東大陸軍步兵部隊里威名赫赫、廣受大家追捧的12.7毫米高射機槍就是根據坦克用的那個型號改進過來的,坦克炮塔上的12.7毫米就是坦克的防空武器。

    武裝直升機是坦克的天敵,因為這種先天性優勢,美國大力發展武裝直升機用于對付甦聯龐大的坦克集群,ah1“眼鏡蛇”、ah64“阿帕奇”這兩種武裝直升機,就是美國專門研制出來對付甦聯坦克集群的。

    射手暴露在炮塔外面生存率太低了,而且還是車長。

    所以,軍工人員就提出一個想法,能不能設計一種可以由車長在車體里坐著就可以操作的高射機槍?

    眾所周知,坦克車體是最堅硬的,比炮塔還要堅硬,車長如果可以在作戰的時候全程在車體里的座艙指揮作戰,那麼坦克的戰斗力就能得到更好的保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車長首先是車長,然後才是高射機槍操作手。

    實際上,在二戰的時候,坦克大量投入使用,原本用于對付飛機的高射機槍,倒是在陸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12.7毫米口徑的重機槍,用來對步兵的防御陣地進行射擊,那是收割機一般的,除非躲在永固式工事里不出來。

    況且,車長可以用12.7毫米重機槍發射曳光彈,在夜間作戰的時候引導炮長對目標進行攻擊!

    在這種情況下,遙控武器站就應運而生了,而且被視為先進地面裝備的一個標志。

    88式主戰坦克炮塔上那個東西,覆蓋著篷布,看上去就像是個遙控武器站,不同一樣的是,這玩意兒在炮塔的左側。

    坦克和車輛不同,不管是靠左行駛還是靠右行駛,坦克的車長通常是在炮塔的右側。

    88式主戰坦克這個不明裝置在炮塔左側,就肯定不是什麼手動操作的武器之類的,因為在作戰的時候,炮長要操作坦克炮,根本操作不了其他武器。

    那麼就只有一個解釋——車長操作的武器。

    也只有遙控武器站才會安裝在左側,因為那不需要車長爬過來手動操作。

    美甦的情報機構萬萬想不到,東大88式主戰坦克的那個不明玩意兒,會是電子戰系統。

    他們的思維顯然跟不上李干的。

    李干一開始給第三代主戰坦克研發團隊提的要求是,要具備主動防御能力。

    什麼意思呢?

    就是要具備反對方坦克射來的炮彈的能力。

    然而,從1980年開始到現在,這個問題始終沒有攻破。

    坦克炮彈大多是無制導的炮彈,許多人制導炮射導彈,那就是有制導的炮彈。

    炮彈和導彈的區別就在于有無制導,甭管什麼制導。

    其實,防御炮射導彈、反坦克導彈比防御坦克炮彈、反坦克炮彈要難得多!

    因為電子干擾手段無法干擾炮彈。

    李干當時的設想是,搞一套主動防御系統,包含了電子干擾、主動攔截在內。

    到去年88式主戰坦克申請定型,他了解情況後才知道,他提的要求不是難,而是難出了天際。

    研制團隊拼了命到最後,也只搞出一個車載電子戰系統,對付反坦克導彈和炮射導彈有效,一言蔽之,只要是有制導能力的,就都能有效。

    比如武裝直升機發射的反坦克導彈,因為是居高臨下發起攻擊,通常是直奔坦克最薄弱的頂部的攻頂導彈,這種反坦克方式幾乎無解。

    這也是另一時空甦聯大力發展反應裝甲和主動攔截系統的原因。

    88式主戰坦克搭載的電子戰系統,其目的就是攔截反坦克導彈,甭管是空中發射的還是地面發射的。

    其工作原理是非常粗暴的,直接對方圓5公里範圍內的所有無線電信號進行干擾。

    換言之,在五公里範圍內,所有的無線電設備全部無法使用。

    反坦克導彈無非兩種,一種是無線制導,另一種是有線制導。後一種是無法干擾的,因為是用光縴連接,射擊操縱終端那里操控,指令通過光縴傳輸到導彈上。

    一開始,這種有線制導反坦克導彈被認為是落後產物,因為有限,使用環境受到限制。

    說白了,就是反坦克導彈發射出去之後,會拖著一根線出去,這根線和操作終端連接,射手的指令通過這根線傳輸到導彈的導引頭。

    後來無線干擾技術迅猛發展,老舊的線導反坦克導彈煥發新春我軍步兵部隊大量裝備此武器),要干擾線導導彈,要麼把光縴切斷,要麼把操控端打掉。

    不過此時,仍然是無線制導的反坦克導彈木秀于林。

    只要干擾了信號傳輸,那就能切斷操控端對導彈的指揮。

    主動雷達制導的反坦克導彈顯然無法在全頻段電子干擾下生存,就是瞎子一個。

    能在這種環境下發揮效果的,就只有紅外制導和電視制導,但是對付這兩種制導方式的導彈,方式可就太多了。

    紅外制導就是奔紅屁股熱源最厲害的地方呈紅色),坦克都有煙霧彈發射器,那玩意兒發射出去的熱量比十台坦克的尾氣都要厲害。

    而電視制導就是要看到,看不到就打不中,煙霧彈發射器同樣能夠應付得來,而且坦克不會停在那里不動,是會高度機動規避的。

    怕就怕主動雷達制導的攻頂武器。

    因此,在當前這種情況下,88式主戰坦克的炮塔上的電子戰系統,幾乎是無敵的……

    喜歡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請大家收藏︰()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方便以後閱讀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第351章 陸地之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第351章 陸地之王並對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