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廠3號院。
軍代處、軍技辦、技審處、第2試飛團團部,前不久搬到了這個獨立的院落里辦公。
這四個單位的核心是李干,全得圍著他轉。
而且,101飛機設計院還在這里放了一個技術聯絡組,方便與李干進行技術設計方面的對接。
在大家看來,李干時不常會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是能夠讓研發工作得到迅猛的推進的。
東奔西跑這麼長時間,李干再回到3號院的時候,這里已經是每天有兩百多號人辦公的地方了。
李干一回到,吳強就找了過來。
他把長長的圖紙鋪開,直截了當地說,“完全版的航電系統搞出來了,這是完全版機載相控陣雷達的詳細設計圖,1350個模塊,達到了你的要求。”
“最大對空探測距離400公里,對海探測距離300公里,同時跟蹤16個目標,同時引導導彈攻擊其中6個目標。”
吳強重重松了口氣,笑道,“殲10上不上d型,就看你的決定了。”
李干哈哈大笑,搓著手說,“老吳,你是真牛逼,居然真的搞出來了。”
吳強無奈地搖頭,說,“這不是你要求的嗎?放大了一些直徑,可算是做到了1350個模塊。”
國外同類產品只有800多個模塊,可想而知,吳強搞出的完全版機載相控陣雷達有多厲害。
李干笑道,“上,必須要上,d型就等著你這套完全版本的航電系統了,屆時,d型的作戰能力,起碼提升二分之一!”
當前所用的殲10c,在實戰中表現出來的最大探測距離200公里出頭,對海探測不是很精確。
吳強忽然說,“听說了嗎,海軍說希望我們能在殲10的基礎上,搞出一款雙發雙垂尾的海軍版本。”
李干一愣,“李司令沒有跟我提過這事。再說了,雙發雙垂尾,那還是殲10嗎?”
他一想到殲10那不倫不類的樣子,怎麼都接受不了。
吳強說,“有一些風聲,海軍對211廠沒有什麼信心,殲11的進展也不是很順利。”
“主要是他們制造工藝上還在不斷調整。”
李干沉思了起來。
雙發雙垂尾的殲10?
那可不是加一台發動機、加個垂尾的事,整個氣動布局都得大改。
而且,機腹進氣道也要改,否則,進氣量是無法滿足兩台發動機的需求的。
那他媽的還是殲10嗎?
李干皺眉問吳強,“老吳,你覺得海軍的想法靠譜嗎?”
吳強扶了扶眼鏡框,說,“海軍的飛機出去就是茫茫大海,雙發是必須的,至于是否需要雙垂尾,得做風洞試驗才知道。”
“我倒是覺得,海航直接用空軍版的殲10也沒有什麼問題,你不是搞了好幾次海空作戰了嗎,證明了殲10的可靠性。”
“至于海軍的想法,他們提出的設想,是一款全新的戰機了,沒必要放在殲10的框架里搞。”
李干微微點頭,吳強看得很透徹。
他摸著下巴思索著說,“海軍的未來的艦載機,現階段使用空軍的機型裝備他們的岸基航空兵部隊,是過渡階段。”
“你說得沒錯,四代機已經緊鑼密鼓地推進,沒必要單獨給海軍看開一個三代機的灶了。”
現在的東大沒有美國那雄厚的財力,做不到同時為兩大軍種單獨開戰機研制路線。
空軍的四代機、殲10、殲11、轟6改、大型運輸機、運9,以及高級教練機、初級教練機,陸軍還有一個強6,在這種情況下,再為海軍開一條路線,成本太高了。
光是現在正在推進的項目就夠多的了。
現在已經有些聲音說,李干有些窮兵黷武了。
有人認為,當前應該集中力量大搞經濟,抓住現在國際環境相對友好這一點,全力把經濟發展上去,軍隊先忍耐一段時間。
不能說這個觀點是錯的。
但,當前的東大的情況和另一時空的有所不同。
李干始終認為,環境不是靠談出來的,而是要靠打!
叢林法則,誰的拳頭硬,誰就有話語權!
問題在于,高層上,這股聲音是不弱的。
李干的做法是,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出謀劃策,利用他在海外幾次征戰建立起來的良好關系網,擴大了外貿規模。
單單是巴西的鐵礦石和阿根廷的礦產資源開發,每年就能為東大創造好幾十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想畢,李干說,“今年還要發射5顆北斗衛星進行組網,錢花得很厲害,海軍那邊我去跟他們說。”
“老吳,你抓緊裝機試飛吧,盡快把殲10d搞出來。”
吳強起身收拾圖紙,道,“我現在就去和廠里對接。”
等吳強走了出來,李干想了想,拿起內線電話把楊偉給叫了過來。
得到李干的召喚,正廳級的廠長楊偉跟新兵蛋子似的,下車就往李干辦公室跑。
“阿干,有什麼指示?”
人逢喜事精神爽,985廠已經是亞洲最大的飛機制造廠了,兩條現代化生產線,加上三個總裝車間,能做到年產量150架,這是非常厲害的產能了。
作為廠長,楊偉當然是高興的。
李干說,“老楊,坐。”
楊偉一屁股坐下,拿起桌面上的軟中華就點上抽。
李干問,“雲飛廠的新生產線搞得怎麼樣?”
楊偉吐了口煙,說,“接近尾聲了,建成後,雲飛廠的年產量能達到60架,這樣一來,我們每年就能交付210架殲10,再有一年,就能把外貿訂單消化掉。”
“比我們預計的提前了整整一年。”
“怎麼樣,足夠你跟海外客戶交代了吧?”
李干很滿意,“很不錯。”
他道,“把殲10a、殲10ae的生產停了,全部產能用于生產殲10c和殲10d。”
楊偉一愣,“停了?不賣了?”
李干笑道,“吳強剛剛來過,完全版航電系統搞出來了,立即上馬殲10d。這樣一來,就可以迭代了。以後只賣殲10c,我們自己用殲10d。”
“那敢情好,殲10c的利潤更高。”楊偉笑不攏嘴。
殲10c已經漲價到了5000萬美元一架了,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戰機。
饒是如此,依然是供不應求的局面。
戰績擺在那,幾次高烈度戰爭的檢驗,除了沙特空軍那幫廢材損失了一些,在其他戰場沒有任何戰損。
殲10c的昂貴,是打出來的。
李干說,“殲10c的火控系統密碼鎖一定要搞好,空空導彈院那邊已經給p15加上了數字鎖。”
“你放心,這項工作我親自盯著。”楊偉說。
國外用戶使用殲10c是有限制的,殲10c的威力必須要和p15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來。
用戶需要使用之前,必須由東大的技術人員現場輸入密碼解鎖,殲10c的火控系統才能發射p15,而p15也需要解鎖後才能正常使用。
這種大殺器是必須要做限制的。
不在航電系統上留後門,東大已經是非常厚道的了。
美國人賣飛機,沒有他們的允許,你飛都不能飛,別說起飛作戰了,而且還有大量的附加政治條件。
李干說,“加快對雲飛廠生產能力的支援,我計劃在今年之內,將所有外貿訂轉到雲飛廠去。”
“騰!”
楊偉一下子站起來,他坐不住了,急聲道,“為什麼啊,阿干,這不行啊,殲10c是我們的拳頭產品,全靠這飛機創匯了,你一句話就轉給雲飛廠,這,這,這對我們三萬多職工……”
“你別急啊!”
李干無奈地說,“等等,哪來三萬多職工?”
楊偉說,“擴招了啊,一直在招人,就這還不夠用呢。”
李干苦笑著說,“我說楊大廠長,你的格局就不能大一些嗎?就盯著985廠,那還怎麼發展?”
“大量招收技術工人是必須的,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干脆和雲飛廠聯合起來,組成一個飛機制造聯合體,這樣一來,雲飛廠的訂單,不也還是你們的嗎?”
楊偉眉頭猛跳,立即想到一點,要是這樣的話,級別起碼是副部級啊!
原地升級!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動心的。
楊偉下意識地把凳子往前挪了挪,說,“阿干,你是不是有什麼想法,詳細說說。”
李干微微點了點頭,說,“我們當前的模式太過松散,效率低下,人員架構龐大,冗余成本大。其實年產量還能增加的,關鍵在于怎樣整合。”
“你想一下,以985廠為核心,把全國的飛機制造廠以及相關企業、研究機構整合起來,成立一個航空工業集團,把所有力量捏在一起。”
“在高度統一的管理體系之下,不但能降低成本,還能把產能提升到年產500架以上。”
“這樣一來,你老楊同志,大概率是副部級領導了,搞不好回事正部級。”
楊偉臉色潮紅,已經在暢想著管理一家正部級企業的畫面了。
“我,我應該怎麼辦?”楊偉問。
李干後背往後一靠,說,“你是廠長,你問我該怎麼辦,我就是個開飛機的。”
楊偉訕笑幾下,說,“我這就去京城找領導匯報。”
李干提醒道,“別找三機部,直接找大領導。”
“我明白。”楊偉點頭,“雲飛廠那邊,我安排個副廠長過去負責,現在就著手轉殲10c的外貿訂單過去。我老楊不是小家子氣的人。”
李干笑著擺了擺手,示意楊偉快去忙。
要不是提了航空工業集團的構想,楊偉肯定不肯把外貿訂單轉給雲飛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