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腐穢生華︰硝煙里的生命煉金術
1938年3月十五號,紫雲山寨被濃稠如墨的晨霧籠罩,潮濕的空氣里裹挾著硝煙與腐殖質的氣息。楊濤踩著浸透雨水的青石板,軍靴每一步都深陷泥濘,發出沉悶的“咕唧”聲。自青石谷戰役結束後,山洞醫院內傷員的哀嚎聲日夜不絕,草藥儲備早已見底,不少傷員的傷口開始大面積化膿潰爛,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惡臭。作為穿越者,楊濤深知在這缺醫少藥的年代,青霉素或許是扭轉戰局的關鍵,而此刻,這個念頭在他心中愈發強烈。
轉過布滿青苔的岩壁,遠處傳來“嘩啦”的傾倒聲。楊濤抬眼望去,後勤處的空地上,小李正指揮戰士將竹筐里的東西掃進山溝。腐爛隻果的酸腐味混著霉變面食的刺鼻氣息撲面而來,幾個長著灰綠色菌絲的隻果滾到他腳邊,表皮皸裂處滲出褐色黏液,在泥地上蜿蜒成詭異的紋路。
“小李!”楊濤快步上前,軍大衣下擺掃落岩壁上的蕨類植物。他彎腰撿起一塊發霉的饅頭,菌絲如同綠色蛛網覆蓋表面,指腹按壓時溢出黑褐色汁水,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氣味,“為什麼把這些都扔了?”
小李直起腰,工裝褲膝蓋處磨得發亮,脖頸掛著的木質哨子還沾著泥點。他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臉上露出無奈的神情︰“司令,您看這些東西都爛透了!”他踢了踢腳邊腫脹發黑的梨,果肉里鑽出白色蛆蟲,在腐爛的果肉間扭動,“倉庫里霉味燻得人睜不開眼,再留著怕是要生瘟疫!兄弟們都怕這些東西會傳染疾病,所以……”
楊濤突然攥緊饅頭,指節因用力而發白。21世紀實驗室的記憶如潮水般洶涌而至︰恆溫箱里整齊排列的培養皿、顯微鏡下如花朵綻放的青霉菌絲、導師那句“青霉素將改變人類對抗感染的歷史”。此刻眼前令人作嘔的霉斑,在他眼中卻成了能扭轉戰局的救命稻草,仿佛已經看到它們化作藥劑,拯救無數傷員的生命。
“不能扔。”楊濤聲音低沉而堅定,驚得周圍戰士紛紛側目,目光中滿是疑惑與不解,“這些霉菌,能做成比黃金還貴重的藥。”
“司令說笑了吧?”老炊事班長老吳正巧路過,銅煙鍋里的火星明明滅滅。他湊上前,皺著眉頭打量楊濤手中的發霉饅頭,臉上寫滿不信任,“俺當廚子幾十年,見多了吃發霉糧食鬧肚子的。去年隔壁村的娃啃了發霉的玉米,拉血拉得整個人都脫了形,最後……”老吳的聲音漸漸低沉,臉上浮現出不忍的神色。
“這不是用來吃的。”楊濤展開染著霉斑的手掌,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你們見過傷員傷口化膿吧?那些白膿是細菌在吃人肉。而這些霉菌,能把細菌殺得片甲不留。”他的語氣斬釘截鐵,仿佛在宣讀一個不容置疑的真理。
倉庫里死寂一片,唯有山風穿過破窗的呼嘯聲。小李喉結滾動,眼中閃過一絲猶豫與期待︰“司令,您是說這些長毛的東西……能治傷?”他的目光掃過楊濤腰間那把改造過的駁殼槍——這個總能創造奇跡的司令,曾把笨重的三八大蓋變成連發步槍,或許這次也能創造奇跡?
“給我找干淨陶罐、粗麻布、鐵鍋。”楊濤解下圍巾鋪在石桌上,圍巾上還沾著上次戰斗留下的血跡,“再燒一鍋糙米稀飯,越濃稠越好。”他從竹筐里翻出個布滿青霉的隻果,用刺刀削下表層菌絲,動作帶著外科醫生般的精準與專注,仿佛正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
當戰士們帶著材料回來時,楊濤已將菌絲刮進陶罐,倒入溫熱的稀飯。他扯下軍裝上的布條過濾井水,又用燒紅的鐵絲在陶罐口烙出透氣孔。“這叫培養基。”他指著微微晃動的褐色液體,眼神中充滿期待,“就像種莊稼,得給霉菌找個舒服的家。它們會在這里生長、繁殖,分泌出能殺死細菌的物質。”
三天後的清晨,倉庫彌漫著詭異的青綠色光暈。五個陶罐里,原本渾濁的稀飯表面覆蓋著絨毯狀菌落,邊緣泛著細密的金色紋路,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神奇的筆觸繪制的圖案。楊濤取出竹筒,從傷員潰爛的傷口處采集膿血,分別裝入六個陶碗。當他將過濾後的霉菌液滴入其中三個碗時,小李突然抓住他手腕,臉上滿是擔憂︰“司令!這萬一……出了差錯,可怎麼向兄弟們交代?”
“退後。”楊濤眼神堅定,輕輕推開小李的手。他用樹皮蓋住碗口,動作輕柔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堅決。炭火盆里的木柴 啪作響,映得他輪廓如同雕塑,在這簡陋的環境中,他仿佛是掌控生命奧秘的魔法師。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21世紀的實驗室,只是眼前沒有精密的儀器,只有粗糙的陶碗和燃燒的柴火,但他心中的信念卻從未如此堅定。
次日破曉,倉庫擠滿了人。石頭踮著腳趴在桌上,眼楮一眨不眨地盯著陶碗;老吳的旱煙袋懸在嘴邊忘了抽,煙灰簌簌落在地上。楊濤掀開樹皮的瞬間,倒抽冷氣聲此起彼伏——滴入霉菌液的碗中,膿血凝結成小塊沉底,清水般的液體浮在上方,仿佛被施了神奇的淨化魔法;而對照組的碗里,蛆蟲正歡快地蠕動,散發著令人作嘔的腐臭,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菩薩顯靈了!”老吳的煙袋“當啷”落地,驚得他手忙腳亂去撿,臉上滿是震驚與敬畏,“這霉水真把毒給解了?”
“是科學。”楊濤取出磨制的玻璃片觀察沉澱物,眼神專注而認真,“但這只是開始。我們需要建恆溫窖、做蒸餾器,還要精確控制溫度、濕度和酸堿度。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否則前功盡棄。”他的語氣嚴肅,仿佛在告誡大家,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同樣殘酷的戰爭。
話音未落,倉庫外傳來雜亂腳步聲。王村長拄著棗木拐杖闖進來,身後跟著二十多個村民,人人背著鼓鼓囊囊的麻袋,臉上帶著興奮與期待。“楊司令!”老人掀開麻袋,露出長滿菌絲的紅薯、發黑的蘿卜,還有表面布滿綠毛的玉米,“听說您要發霉的東西?俺們把全村的爛菜窖都翻遍了!連祠堂供桌上長毛的貢品都取來了!”村民們紛紛打開麻袋,一時間,倉庫里堆滿了各種發霉的食物,空氣中的霉味愈發濃烈,但此刻,這味道卻仿佛充滿了希望。
制作青霉素的工程在整個山寨如火如荼地鋪開。窯廠連夜燒制帶夾層的保溫陶罐,工匠們的手被陶土磨出了血泡,卻依然堅守在崗位上;婦女們將陪嫁的銅鏡磨成薄片當蒸餾器,小心翼翼地操作著,仿佛在打磨稀世珍寶;最機靈的幾個小戰士被選作“學徒”,跟著楊濤學習用草木灰調節酸堿度,筆記本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要點。但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失敗︰第一次蒸餾時,溫度過高導致培養液碳化,整個倉庫彌漫著刺鼻的焦糊味;第二次過濾,紗布上的棉絮混入成品,不得不全部廢棄。
“司令,咱真能成嗎?”小李望著倒掉的三缸培養液,眼眶通紅。這些天他沒日沒夜地煮稀飯、燒火,手上全是燙傷的水泡,疲憊與挫敗感幾乎將他壓垮。
楊濤撿起一塊凝結的霉斑,在陽光下觀察它半透明的質地,眼神中透著堅韌與執著︰“知道青霉素第一次被提取出來時,用了多少發霉的甜瓜嗎?兩噸。”他指向倉庫角落堆積如山的原料,“我們現在的失敗,都是在給成功鋪路。每一次失敗,都讓我們離勝利更近一步。”
轉機出現在四月初二。當楊濤嘗試用竹筒冷凝蒸汽時,陶罐底部終于出現了琥珀色的粘稠液體。那液體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仿佛是大地孕育出的精華。他小心翼翼地用鵝毛蘸取,涂抹在石頭潰爛的小腿上。三天後,惡臭消失;七天後,新生的肉芽如粉色苔蘚覆蓋傷口,曾經奄奄一息的石頭,竟然能在他人攙扶下慢慢行走。
這個消息像春雷般炸開。八路軍的衛生員騎著快馬送來蒸餾設備圖紙,圖紙邊緣還沾著血跡,不知經過了多少艱難險阻才送到這里;鄰縣的老藥農帶著祖傳的蒸餾秘方求見,希望能為抗擊日寇貢獻自己的力量;甚至有村民從百里外趕來,只為看一眼這神奇的“霉藥”。而紫雲山寨的後勤處,曾經避之不及的發霉食物如今被當作珍寶︰村民們會特意將饅頭放在潮濕角落,等待菌絲如花朵般綻放,每一塊發霉的食物,都承載著大家對生命的希望。
深夜,楊濤獨自守在恆溫窖。跳動的燭光下,成排的陶罐泛著幽幽綠光,宛如無數螢火蟲在沉睡,又像是守護生命的精靈。他翻開用樺樹皮裝訂的筆記本,借著月光寫下︰“在這個沒有離心機、沒有培養箱的年代,我們用最原始的工具,復刻了改變醫學史的奇跡。這些在腐穢中誕生的藥劑,終將成為刺穿死神鐮刀的利劍。它們不僅是藥物,更是信念與智慧的結晶,是我們在絕境中奮起反抗的見證。”
山風掠過窖頂,帶著泥土與青草的氣息。遠處,傷員們的咳嗽聲與工匠鍛造的叮當聲交織,共同譜寫著一曲生命的贊歌。而那些曾經被遺棄的霉斑,正在黑暗中孕育著照亮人間的光芒,它們將驅散病痛的陰霾,為這片飽經戰火的土地帶來新的希望。
喜歡鐵血軍魂,抗戰傳奇請大家收藏︰()鐵血軍魂,抗戰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