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這是干啥。”
    “她們圍著我,說明她們喜歡跟我在一起。”
    “小孩子,想吃就吃唄,咱又不是吃不起。”
    “就她們兩個小孩子,敞開了吃又能吃多少。”
    王東升說話的時候,從碗里拿出幾塊肉,分別遞給王成海,王曉雅,孫婷和孫靜。
    孫婷,孫靜剛被老娘呵斥,也不敢伸手去拿。
    “拿著,這是舅舅給你們的。”
    “有舅舅在,你媽不敢打你們。”
    王東升說完,強行把鹵肉塞到兩個外甥女嘴里,抬頭對著七姐說道︰“七姐,你也嘗一塊。”
    “四姐,五姐,你們要不要吃?”
    看到四姐,五姐從里屋走出來,王東升又對著兩人問道。
    “我們等吃飯的時候再吃。”
    “升子,你不用管我們。”
    四姐,五姐連連擺手。
    “行,那就等吃飯的時候,一起吃,這是從明明家拿過來的。”
    “他準備弄鹵肉,拿到市里去賣。”
    “讓我們嘗嘗味道如何。”
    王東升也沒有跟兩個姐姐客氣,端著碗,進入廚房。
    跟媳婦兒說了一句,讓她中午拌一拌,隨口詢問道︰“媳婦兒,爹娘,還沒有回來嗎?”
    “沒有,今個兒涼快,估計要在地里干到中午才會回來。”
    許秀琴正在和面,頭也不抬的說道。
    “行,那我跟七姐,五姐,去打一些棒子面回來。”
    王東升下午還要去老丈人家,估計得吃了晚飯,才會回來,趁著現在還不到吃飯的點,去打一些回來,下午也就不用著急忙慌的去忙活這些。
    從廚房出來,王東升叫著兩個姐姐,幫忙抬了幾百斤棒子,放在三輪車上,拉著去村里專門磨棒子面的作坊。
    看到前面還有幾個人排隊,就跟作坊的師傅聊了起來。
    “吳叔,這機器,多少錢?咱個人現在能買嗎?”
    王東升掏出一根大前門,遞給負責磨棒子的師傅,笑著問道。
    現在他們這里磨棒子的機器,都是大隊的。
    幾乎每天都要排隊。
    王東升以後想要養更多的豬,最好還是自己買一個機器比較合適。
    “個人可以買,需要工業券,還得大隊批條。”
    “小型的機器,四百多塊,中型的機器八百塊。”
    “升子,你家確實可以買一個。”
    吳師傅接過煙,老老實實的說道。
    “嗯,我們家磨面確實比較多。”
    听到小型的機器只要四百多,王東升立即就來了興趣。
    又跟吳師傅打听了打听情況,心中有了譜,準備明天去市里的時候,問問馮衛東,或是于正明主任。
    抽了兩根煙,等了小半個小時。
    塞了半包煙,吳師傅給插了個隊,先讓王東升磨棒子。
    大隊這個集體電磨坊的機器比較大,效率也高。
    七八百斤棒子,只用了一個來小時,就完成了。
    他磨的是喂豬的棒子,不用去殼,磨得那麼精細,速度要快一些。
    如果是人吃的棒子面,花費的時間就多了。
    磨一百斤,就得小半個小時。
    現在的機器,不像以後那麼好使,再加上電壓也不是那麼穩定。
    導致現在磨棒子的速度,完全沒辦法跟以後相比。
    這要是放在以後,磨一千斤棒子,最多也就半個來小時。
    “升子,你確實該買一個機器。”
    “咱們大隊這個機器,一直排隊,有的時候壞了,還要修好久。”
    “我們幾個跟爹,經常過來等半天,耽誤事。”
    四姐王來娣開口說道。
    “還得買一個跟大隊這個機器差不多的機器才行。”
    “這些豬越來越大,吃的也越來越多。”
    “今天打的這些棒子面,只夠吃四五天。”
    五姐王招娣跟著說道。
    “磨棒子面,花銷也不少,一百斤,就要一塊五。”
    “自己磨,最多就是多出點電費,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機器錢賺回來。”
    “而且平時咱們也可以給別人磨棒子賺錢。”
    四姐王來娣繼續說道。
    “嗯,之前咱沒跟我說。”
    “早說,早就買回來了。”
    “我這段時間,一直在忙著各種事情,也沒有注意這方面。”
    “明天去市里,我就問問,看看能不能盡快把機器買回來。”
    王東升是真沒想過,現在磨棒子都這麼麻煩。
    “你最好去找大隊書記一趟。”
    “把情況了解清楚,看看能不能專門給拉一條電線過來。”
    五姐王招娣提醒道。
    “這事兒,不用擔心。”
    “只要給錢,專門拉條電線,肯定沒問題。”
    三人說著話,很快就回到了家。
    爹娘,也從地里回來,看到他們把棒子面弄回來,隨口問了問。
    得知王東升想要買磨棒子的機器,王父王母是舉雙手支持。
    中午吃飯的時候,看到家里又弄了鹵肉,王父王母也沒有多說什麼。
    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
    有的時候,炒菜沒有肉,都會感到意外。
    雖然嘴上不說,心里卻會出現失落的情緒。
    這就是所謂的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吃慣了細糧,誰也不願意去吃粗糧。
    現在都不用王東升說,老娘做飯的時候,都很少在弄窩窩頭,棒子面餅子。
    吃完飯,稍微休息了一會兒,王東升就拿著兩條煙,兩瓶好酒,兩罐麥乳精,還有前幾天從市里帶回來的的確良布,放在三輪車上。
    又把三個孩子抱到三輪車斗里,騎著三輪車,帶著媳婦兒,往老丈人家走。
    騎三輪車比騎自行車,速度要慢了很多。
    王東升足足花了一個小時,才到老丈人家的村子。
    村里人,看到他們過來,立即就去通知老丈人。
    現在通訊不方便,還處于通訊基本靠吼的時候。
    南橋村大隊的電話,都是今年分地的時候,才安裝上。
    在他們鎮里,大部分村子,都是沒有電話的。
    即便是想要提前通知,都做不到。
    老丈人,丈母娘得知女兒,女婿回來,連忙出來迎接。
    這待遇,可要比之前好太多了。
    以前王東升來老丈人家的時候,別說出門迎接,能給個好臉色,就不錯了。
    “東升,秀琴,你們怎麼大中午的過來,也不知道等涼快點再過來?”
    “下午是還要去市里嗎?”
    “怎麼又帶這麼多東西,成江,成海,小雅都帶過來了。”
    “……”
    老丈人,丈母娘小跑到他們三輪車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問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