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沒有那麼大氣場。”
    “主要還是于主任慧眼識珠,一眼就認出了我,才讓我能一直演下去。”
    王東升跟于正陽客套了幾句,見大隊書記,一個勁的給自己使眼色,只能繼續回歸正題。
    “縣里的物資,都是統一分配。”
    “你們的情況,我已經了解,會酌情考慮。”
    “現在不只是你們村子缺煤,各個公社,各個大隊都缺煤。”
    “我們還要為過冬考慮。”
    “煤炭公司,也需要按照計劃開采煤炭。”
    “除了計劃內的之外,計劃外的煤炭,我們管不到。”
    “具體的情況,你們可以去找煤炭公司的主任趙昌盛商談。”
    說起正事,于正陽也變得正式起來。
    “于主任……”
    李來富一听就急了,這是讓他們自己去找煤炭公司談議價煤。
    要是買議價煤,哪里用這麼麻煩來找于正陽,他們直接去找煤炭公司主任,就能解決這事兒。
    王東升連忙拉住大隊書記,給大隊書記使了個眼色,笑著對于正陽說道︰“多謝于主任出謀劃策。”
    “等于主任回市里,叫上正明大哥,咱們好好喝一頓。”
    “到時候,再好好听于主任的教誨。”
    “我們就不打擾于主任忙工作了。”
    “好,下次回市里,咱們再好好聊聊。”
    “也別說什麼教誨,我可是听大哥說你對咱們國家各個政策十分了解。”
    “連馮叔都夸你思想覺悟的高。”
    “我都沒有被馮叔夸過。”
    于正陽起身,把王東升和李來富送到了門口。
    “馮叔是看我年輕,才夸我,可當不得真。”
    “于主任,你先忙,不用管我們。”
    從于正陽辦公室出來,走出計劃經濟委員會大院,李來富立即開口說道︰“升子,你咋不跟于主任再爭取爭取呢。”
    “我看于主任跟你說話,挺客氣的。”
    “多爭取爭取,肯定能弄到一些煤炭指標。”
    “書記,于主任已經答應咱們了,會多給咱們煤炭指標。”
    “但是,給咱們的指標,不會太多,需要通盤考慮,不管如何,咱們都要買議價煤。”
    “而且于主任已經給了咱們指示,現在去找煤炭公司主任,可以用低價拿到議價煤。”
    王東升解釋道。
    他是真想不通,李來富是怎麼當上大隊書記的,連這點眼力見都沒有。
    “升子,這次帶著你,算是帶對了。”
    “我都沒有注意這些。”
    “那咱們現在去煤炭公司?”
    李來富仔細回憶了剛剛王東升跟于正陽的對話,恍然大悟。
    他並不是真听不出于正陽話外的意思,只是他的心思沒有放在這方面,這才會忽略了這些細節。
    “對,咱們現在就去煤炭公司。”
    王東升見大隊書記反應過來,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兩人回到拖拉機,馬不停蹄的趕往煤炭公司。
    到了地方,王東升直接報出于正陽主任的大名。
    輕輕松松就進入到了煤炭公司,見到了煤炭公司的主任趙昌盛。
    雙方簡單客套了一番,便進入正題。
    “議價煤,咱們這里確實還有不少指標。”
    “價格,要比指標內的煤炭高一些,一噸四十五塊錢,可以給你們一百噸。”
    趙昌盛听完王東升的需求,稍微思索了片刻,看在于正陽的面子上,給出了一個十分優惠的價格。
    “一個月一百噸,倒是也夠用了。”
    “多謝趙主任體諒我們這些農民的不容易。”
    不等李來富說話,王東升連忙說道。
    “不是一個月一百噸,是一季度一百噸。”
    “超過這個數量,就不能以這個價格賣給你們了。”
    “我們得先保證完成計劃內的任務。”
    “計劃外的煤炭,全都是工人們加班加點弄出來的,總得給這些工人一些補貼。”
    “你們可能不知道,我們的煤炭工人,到底有多辛苦。”
    趙昌盛本來是想說一年一百噸,見王東升說一個月一百噸,看在于正陽的面子上,也不好這麼開口,只能退一步,把一年一百噸,改成了三個月一百噸。
    “趙主任,不知道超過一百噸,一噸煤需要多少錢?”
    王東升早就看出趙昌盛說的不是一個月給他們一百噸,他是故意這麼說,好給自己留一個討價還價的余地。
    現在趙昌盛主動給他改成三個月一百噸,倒是能夠接受,也就沒有繼續討價還價。
    四十五塊錢的議價煤,跟指標內的煤,相差不到一倍,價格也完全在他們的接受範圍之內。
    即便以他們現在的價格,往外賣磚,除去成本,人工,都還能賺不少錢。
    “五十一噸。”
    “每個月數量不能超過五十噸。”
    “我們也要全縣統籌考慮,不能只顧著你們一個大隊。”
    趙昌盛跟于正陽有很大的不同,他是煤炭公司的負責人,做事風格也更偏向于商人。
    所以在跟王東升談的時候,也沒有繞那麼多彎子。
    “感謝趙主任……”
    王東升又是一番彩虹屁,然後給大隊書記使了個眼色,把中華煙和茶葉拿出來,不動聲色的放在了趙昌盛身邊。
    趙昌盛看到兩人拿出來的東西後,明顯變得更加熱情了一些。
    正事談完,拿到條子,王東升又跟趙昌盛客套了幾句,這才帶著大隊書記,從趙昌盛的辦公室離開。
    “升子,三個月一百噸煤,加上每個季度指標內的煤,差不多就夠了,為啥還要多的議價煤指標?”
    拿著條子,坐在拖拉機上,李來富把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
    他這次是真沒看明白王東升這麼做的原因。
    “有沒有是一回事,用不用又是一回事。”
    “咱們得為過冬考慮。”
    “去年咱們過冬的煤,總共就那麼點,根本就不夠用。”
    “現在多要點,過冬的時候,還可以用這些議價煤的指標,換無煙煤指標。”
    “我和明明,花花,今年加起來也需要十五噸煤,用來煮豬食,給豬取暖。”
    來都來了,王東升自然不可能空手而歸。
    現在這個時候,他還能用煤塊,等到了冬天,最好還是換成煤球,或是蜂窩煤。
    “你這邊五噸以內,就用指標內的煤吧。”
    “這次總不能讓你白跑一趟,大明和李耀華,只能給他們議價煤了。”
    “咱們大隊煤的指標也不多……”
    李來富恍然大悟,直接做主,給王東升批了五噸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