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連續過了十來天。我也在父親的教導下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並學會了幾十個簡單的漢字,如"人口手上中下"類似的。同時又背了兩首唐詩《靜夜思》和《江雪》以及偉人的《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這段時間,父親除了教我寫毛筆字和背詩詞外。還不時有本大隊,鄰近大隊及老房那邊的人。帶著紅紙過來,請父親給他們寫春聯。
父親總是笑盈盈的按照來人的要求或者自行書寫一些有吉祥寓意的對聯。
而大家的要求也五花八門。有要平安順利的,有要人丁興旺的,也有想來年家里的娃娃學習進步的。
大多寫的都是像玉兔辭歲人畜旺,金龍迎春五谷豐。這類似的。
來求對聯的人都十分高興。紛紛夸贊
“不愧是我們這片學識最好的,這對聯喻意好,字寫得漂亮。”
“那是,真是好。不像區里那兩個,收錢貴不說,寫的字連我都看不上。”
當然也少不了夸我們三兄妹。特別是我,被他們夸成“天上有,地下無”的了。我這老厚臉皮都忍不住發紅。
他們也不空手來。幾乎都會帶點紅薯干、幾兩大米、一個雞蛋、一個鴨蛋以及自家種的蘿卜,白菜什麼的。
父親也不推辭,都客氣的收下。然後認真的為他們書寫對聯。
這些天奶奶和媽媽臉上的笑容就沒停過。我們幾兄妹也很開心,因為口袋里的零嘴就沒斷過。
父親還特地的用金墨給老房寫了一幅大對聯
上聯︰族運昌隆,門庭煥彩家聲振
下聯︰賢才蔚起,魁首登科世澤長
橫批︰族盛才興
讓我哥哥送去老房那邊。哥哥回來說幾個老祖看了十分高興。說也只有志遠能寫出些等對聯,字寫得也是一等一的好。
父親還寫了七八幅普通對聯,交給母親。讓她帶給大隊幾戶比較困難的家里。他們也許太困難沒錢買或者舍不得買紅紙。父親每次回家過年都會寫上對聯送去。
時間轉眼就來到了除夕。早飯後,母親便安排了一家人的事情。
我和哥哥被安排跟父親打下手,殺雞,鴨,魚。魚是生產隊分得的一條兩斤左右的鯉魚,肉也是生產隊分的。因為我家只有母親一人上工,所以肉只分到了兩斤多些。但大家比較照顧,肉是一塊頂好位置的好肉。
姐姐幫著母親、奶奶在廚房做菜。
只見奶奶拿著一個大瓷盆,在米缸里用竹筒一下一下的舀米。一共?了十三下。因為一九七六年閏八月,全年有十三個月,每月舀一下。而且年飯不能吃完。要吃一年到尾。
中午沒有正經的吃午飯,餓了就隨手撈一些做熟了的吃食放進嘴里。
下午三點左右,幾樣主菜做好了。
于是父親便帶著我和哥哥,端著一塊豬肉刀頭,一整只煮熟的公雞,一碗米飯,一杯白酒,一雙筷子。用小桌擺放到大門口檐下。
哥哥點著了一掛鞭炮。父親點燃兩枝小紅燭,三柱香和一小疊黃紙錢。一邊嘴里念念叨叨。大抵是保佑我家來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等等。然後又拉著我和哥哥,恭恭敬敬的鞠了好幾個躬。
然後同樣的程序在廚房以及養豬和雞鴨的房間各進行了一次。廚房父親說的是保佑五谷豐登,年年有余。豬圈那邊說的是五畜興旺,來年養豬少吃快長,雞鴨多生蛋。
這個年代豬,牛,馬等大牲畜都不能私人養殖的。今年我家養的一頭豬就是生產隊的,放我家養,隊上會給少量的谷糠,玉米,秸稈等。主要靠領養戶割野草喂養。養到能出欄後由生產隊出售或者殺了分肉。生產隊會按養的豬的大小給領養戶一些工分。今年我家養的那頭豬所得的工分,就在生產隊領了三百多斤糧。(大部份是紅薯,有少量大米,小麥,玉米等)另外還有四元多現金。
做完這些後,父親又把所做好的菜,擺到一張平常不太用的八仙桌上。並在每個位置上都擺上半碗米飯和一杯白酒。將筷子平放在飯碗上。然後父親依次請了爺爺,太爺爺,太奶奶,什麼佰娘,佰佰一大堆,連徐家開族老祖和外公都沒落下。
這樣過了十幾分鐘,父親才念叨著各位祖輩們,吃好喝好後,你們就各自歸家。燒的錢你們拿好。要保佑我家一切順利,家人平安健康。你們的子孫們都乖,你們多照看,不要逗他們玩。"
然後年夜飯就正式開始了。哥哥,姐姐十分高興。這可是我們家兩年才有一次的豐盛年夜飯。
父親每兩年才有一次探親假。這樣單位會報銷車船費及住宿費,而且是帶薪假期。如果請事假就沒這些福利。這樣父親一般兩年回一次家,沒回來那一年母親就會去父親單位,陪父親和大姐過年。
而父母都不在家過年的時候,奶奶通常只煮一些生產隊分的肉,就算過年了。所以只要父親回來過年,年飯就格外豐盛。好像要把上一年的補上。
一頓年夜飯,一家人都吃得很飽。雖然桌上的主菜都只能象征性的動幾筷子,可不能放開了吃,那可是整個春節來客人時,端上桌的排面。而客人也都只會象征性的吃一點。經常會出現一條魚過完春節還剩一半面的情況。但這一頓大米飯管飽,我們也吃得十分愜意。
飯後,母親和奶奶仔細的把菜收拾好。小碗的用大碗扣上,大碗的用菜盆扣著。上面還用木板壓上。大鐵鍋中也放了一盆肉湯菜,用大鍋蓋蓋嚴實。可不能被老鼠給霍霍了。不然春節就沒了招待客人的主菜了。
收拾好了後。母親便抱著我,一家人圍坐在火盆旁開始守歲。一邊听著有線廣播里繼繼續續的傳出來的評書聲。一邊听著父親工作時的情況,以及這次回家一路上的見聞。母親也絮叨的把今年家里的事,不分大小。一一給講述了一遍,主要說給父親听。當然其中重點又是我如何聰明,記憶好。反正一頓猛夸。
父親听後,又笑盈盈的教了我一首詩,北宋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甦。
千門萬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