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嵐教授與飛行員的短暫對話結束後,飛機內陷入了一片短暫的安靜。
只有引擎的轟鳴聲不斷的提醒眾人,如今並非時間的靜止。
過了幾秒,白夜的聲音打破了沉默,他的語調保持著一種刻意的平靜,甚至帶著一絲學術探討的溫和。
“恕我冒昧,教授。既然您提到了威廉•戴爾教授那篇科考日志……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其中的詳細內容?
或許在您對它的‘清晰’印象下,我們能捕捉到一些曾被忽略的關鍵信息,這對于我們接下來即將面對的科考環境,可能……會很有很大的幫助。”
林嵐教授深吸了一口氣,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
她沒有立刻開口敘述,反而伸手探向了自己隨身攜帶的皮質公文包。
拉開拉鏈,手指在里面摸索了片刻,動作帶著一點神經質的僵硬。
最終,她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一本薄薄的,邊緣有些磨損的裝訂本。
紙張泛著陳舊檔案特有的米黃色,封面是簡單的藍色硬紙板,上面用黑色的簽字筆清晰地寫著兩行字︰
【科考日志片段】
【威廉•戴爾 \ 米斯卡塔尼克大學南極探險隊 \ 記錄時間︰未知約19301931冬季)】
她把這份裝訂本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的膝蓋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封面上那行略顯潦草的字跡。
“我……很抱歉,艾倫醫生。”林嵐抬起頭,眼神復雜地看向白夜,帶著一絲無奈和坦誠“我的思緒現在……很亂!那些記憶片段和那些可怕的聯想,使得我現在很難條理清晰地復述整個日志的內容。
我害怕我的轉述會遺漏重要細節,或者……甚至無意中夸大或扭曲了某些部分。”
“而且……”
她看了一眼飛行員安迪,輕聲說道“我不能再影響到我們的飛行員工作了。”
“所以,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這里恰好保存了一份戴爾教授原始日志關鍵頁面的復印本。
里面包含了他們對‘瘋狂山脈’內部發現的原始描述,它……遠比我的轉述更客觀。”
說完,她將那份薄薄的文件遞向白夜的方向。
白夜接過文件,忽然感覺肩頭落下了一個東西,余光一瞥,發現竟然是小富婆的甲殼蟲探測器。
很好,小丫頭的好奇心挺重的嘛……
與此同時,阿璃也湊了過來,期待著哥哥打開這份文件共同閱覽。
白夜也沒有遲疑,直接便拆開了文件,將那一沓不算厚的日志復印件輕輕翻開。
瞬間,一股陳舊紙張和皮革混雜的淡淡霉味彌漫開來。
泛黃的紙張邊緣卷曲發脆,密密麻麻的英文字體帶著一種舊式打字機特有的清晰刻痕。
也夾雜著手寫的、有時顯得倉促潦草的注釋和涂改。
白夜和甦璃相互依偎著,肩上還停留了一只想要的“眼楮”。
幾人就這麼開始閱讀那用冷靜的學術語氣敘述,卻字字驚心動魄的記錄。
【威廉•戴爾科考日志︰米斯卡塔尼克大學南極探險隊 (19301931)】
【1930年9月︰ 探險隊自波士頓起航。本次任務目標為系統性地地質勘探及氣象觀測。】
【1930年11月︰ 于南極洲羅斯冰架建立主基地,代號“前進營”。】
【1930年12月︰ 生物學家萊克教授及其分隊搭乘大型鑽探機、數架小型飛機及雪橇犬隊,攜帶精良設備進行獨立考察作業。】
【1931年1月初︰ 萊克分隊持續報告良好的樣本采集成果。】
【1931年1月11日︰ 萊克通過無線電強烈建議改變向南推進的原計劃,轉而向西北方向進行探索。
他表示在山脈屏障後方發現了異常的地質構造,可能蘊含重大發現。
在獲得我與帕博蒂教授的勉強同意後,萊克率領分隊全員攜帶鑽探設備向西北進發。】
【1月15日︰ 電報中首次提及發現“前所未見種類的頁岩與片岩”,並稱發現了“難以解釋的生物化石碎片”。
【1月17日︰ 描述挖掘出“八枚保存異常完好的橢圓體”,材質類似一種無法識別的堅韌物質,表面有規則的點狀凹坑和星形脊紋。
萊克對此極度興奮,初步判斷為某種未知史前生物化石卵或莢果。】
【1月18日︰ 報告中,他們成功挖掘出第一個完整的生物樣本!
描述該樣本為“難以置信的構造混合體”︰ 筒狀身軀約六英尺長,底部為五角星形肌肉足,推測為運動器官。
頂部是五條具溝槽的輻狀結構,並附有翼膜和感覺器官,那或許是它們的頭部或者頸部?
存在退化痕跡表明可能為更高等形態的退化後代。
樣本被極地的低溫保存得幾乎完好無損,呈現出“怪異的淺灰色、彈性且具有韌性的表皮”。
萊克將此物種命名為“古老者”,並狂喜地聲稱這將“徹底改寫生物學與地質學”。
同時,他提到了發現附近存在極其巨大、非自然的幾何形山脈輪廓,山體呈現出違反常理的烏黑色澤”。】
【1月19日︰ 萊克表示發現了更多樣本,其中一至兩個狀態“近乎完美”。
他決定集中力量在發現地進行進一步挖掘,並將臨時駐扎地命名為“萊克營地”。
與此同時,電報中開始出現奇怪的雜音和干擾。】
【1月20日︰ 萊克報告打算嘗試“一種溫和的電擊” 用于某個樣本,以研究其組織的彈性。】
【1月21日早晨︰ 來自萊克的最後一份完整電報︰聲稱在前晚經歷了“罕見的強風與溫和地震”,氣象站儀器失靈。
他再次表示化石樣本完美得令人震驚,並準備派遣由蓋德尼帶領的小組人員,嘗試駕駛一架小型飛機飛越那片“噩夢般的幾何山體”進行初步偵察,之後,再無任何計劃行程信息傳來。】
【1931年1月22日︰ 萊克營地的所有常規無線電通訊中斷,我們一整天都焦急地等在無線電機旁,不斷嘗試聯系萊克,卻始終沒有回音。
臨近中午,西風達到高峰,我們不得不先考慮自身安危。
等到風勢漸漸止息,我們加緊呼叫萊克,考慮到他的分隊有四架飛機,每架都配有高性能短波無線電,很難想象什麼普通事故能讓它們同時癱瘓。
這讓我們意識到,他們可能遇到了大麻煩!恐怕我們只能做最壞打算!】
【1931年1月23日︰ 我與地質學助理丹弗斯以及包括飛行員在內的其他幾位成員,緊急改裝兩架大型飛機,配備盡可能多的燃料、獵槍、左輪手槍及物資,火速飛往萊克營地所在坐標方向。】
【1931年1月24日︰ 空中遭遇猛烈風暴,險象環生,被迫改變航向。】
【1931年1月25日︰ 在極其惡劣的天氣條件下艱難著陸,接近萊克營地。所見景象令我們毛骨悚然。
營地已遭徹底摧毀︰帳篷被撕碎、扯爛,沉重的鑽探機被徹底拆解成零件狀態。
雪橇犬全部失蹤,現場殘留著大量深綠色的膠狀物和刺鼻的氣味。
除了年輕人蓋德尼之外,所有人員全部死亡,且死狀極其恐怖。
大多數尸體被粗糙地捆扎在防水布卷中,如同待處理垃圾,排列成令人作嘔的五角星幾何圖案。
部分尸體遭受了難以想象的暴力破壞。
一些尸體上發現了類似子彈或小型彈片造成的可怕創傷。
更為驚悚的是,當我們找到可憐的萊克時……他只剩下了一張臉……】
【慘劇發生後,我們對屠殺現場進行了地毯式搜查,並拍攝了營地中凌亂異相的全部重要證據
但那些笨拙打開的罐頭,嘗試使用的地圖、書籍、文具、燃爐、毛皮衣服,濺撒墨跡的紙張以及消失的雪橇,又該如何解釋呢?
難道狂風還有好奇心,甚至解剖了一個活人和一條狗?還把六具“古老者”的標本擺成五角形進行安葬嗎?】
【我們在營地一處由狗拉雪橇改裝的奇怪平台上,發現了萊克教授親手解剖過的那具古老者尸骸,它被證明是真實的生物,而非石頭!
根據現場混亂的足跡,拖曳痕跡以及那可怕的綠色黏液蹤跡來看。
更像是有什麼東西在襲擊營地後,將死者和萊克發現的“樣本”同時帶向了西北方向那片令人膽寒的漆黑山脈!】
【在萊克營地的殘骸中的,我們發現其中並沒有年輕人蓋德尼的尸體,這不禁讓我們懷疑,是發了狂的蓋德尼將萊克營地的所有人屠殺一空,並帶走了其中一部分古老者的標本,但我也知道,那只是我一廂情願的自欺欺人罷了……】
【著陸數小時後,我們慎重而有保留地宣布,萊克分隊遭遇昨天白天或前天夜里凶猛的暴風雪襲擊,以致十一人遇難,年輕人蓋德尼下落不明。
考慮到現場必然帶來的沉重打擊,公眾諒解了我們對細節的語焉不詳,並相信了所謂十一具遺體飽受狂風摧殘、無法完整運回的說辭。】
ps雖然很抱歉,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終于還是遺憾的宣布……
從今天開始,取消禮物收入≧10元加更的規定,僅保留催更數≧500、書籍評分+1時的加更。
作者也是真沒辦法,這個副本比我想象中的還要難寫。
不說別的,光是這個威廉戴爾的科考日志,我幾乎翻了將近十遍原著,又看了幾次“努力的orry”有關瘋狂山脈的視頻,再結合自己的理解,勉強湊出來的。
而且,作者現實中也有工作,大多數時候都需要加班到八點,回來寫小說又相當于加班,一章又要寫一個小時,實在沒有太多精力日更三章了。
最後則是……作者的存稿其實已經見底了,不然肯定還能頂上。
不過,有禮物的話,不加更也說不過去。
這樣吧,作者在這里將禮物收入的規定加倍一下,一章寫一個小時的話,讀者大大們給我20塊\小時的加班費好吧,也就是大概30的禮物值。
雖然我知道這樣做的話,或許讀者會因為沒有動力,送禮物和用愛發電的都會更少。
但最近作者的禮物收入本來就不算多,除開“里芙萬歲”大佬的一個角色召喚之外,其他禮物收入甚至還沒有一塊。
所以,最後只能這樣了……
真的抱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