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綠君子因借鞋參加外事會議,因抽煙煙塵霧霾引發外交風波。日本專家抗議會場的香煙,暴露技術團隊與現代禮儀的鴻溝。通過技術交流會,主人公用皮鞋借來的尊嚴、投影儀記錄的嚴謹、結構裂縫的解答,展現基層技術員的破局智慧。故事以"赤足丈量山河"的硬漢形象,折射特殊年代工業發展的陣痛與突圍。
——————
幼時家貧,考綠君子常赤足行于阡陌馬路,同學鄰里戲謔其足底生雲,贈諢號"赤足紳士"。百家布衣裹身,千戶米糧養人,那雙裸露的腳掌丈量過每個寒暑。這雙腳赤腳走遍武漢三鎮十里鋼城,卻難以穿上文明的外事鞋。
[1] 借鞋
1975年3月。
一輛吉普車停在工地邊,一位戴著眼鏡,白發方臉的老者從車上下來。
他在工地巡視中,問一位工人︰“你是二隊的嗎?”
工人惶恐尊敬地回答︰“是的,我們是二隊。”
“你們考隊長在嗎?”
工人指著層流冷卻基坑下大聲喊道︰“考隊長,有人找你!”
我正在低頭做基坑地基處理︰“你沒看見我正在忙嗎?告訴他,沒空。”
“是個大人物找你,坐4個輪子的!”工人大聲說道。
坐4個輪子的!那時只有縣團級以上干部才有資格坐4個輪子的小車,我們單位雖然是縣團級單位,但是領導用車還沒有運到,連公司經理都是騎自行車。看來,是總公司或者總指揮部的領導來了。我匆匆對工段長和工長做了技術處理的安排,急急忙忙爬出基坑。
“漆經理,您好!怠慢了,對不起,對不起!”漆經理是我們公司經理,他是具有工程師職稱的領導,是在冶金部掛名的技術專家。他女婿也是工程師,參加過援外工程建設,是專家組組長,他們家號稱“工程師之家。”
他來現場,一定有事。我將滿手泥土的手在褲子上蹭了蹭說︰“有什麼事讓辦公室通知一下就行了,您老還親自到現場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听說,你們隊開展崗位練兵,總公司開會完了,就來實地看看。練的不錯,工程進度加快不少,……”
“雖然差距很大,但是工人、干部、民兵、干勁十足,熱情很高。”
“你抓緊把現場工作安排好。後天,隨伍總工程師一道,去參加日本專家的技術交底會。”
“我去?參加日本專家的技術交底會?我沒听錯吧?”考綠君子有點懵。
考綠君子暗自思忖︰在技術領域,人們皆道我果敢堅毅、銳意進取,頗有破局之勇!然環顧公司殿堂,猛將如雲,謀臣似雨,更遑論那些端坐技術金字塔尖的東瀛專家——與他們相較,我這初出茅廬的基層技術員,猶如一粒微塵墜入星辰瀚海,縱使胸有丘壑,亦難免生出幾分高山仰止的怯意。
“沒听錯,就是你,這是伍總點名推薦的,公司指揮層討論決定的。喔,別忘了,外事無小事!注意衣著!”漆經理兩眼微眯看著我滿腿滿腳泥,不溫不火地說︰“穿整齊點、干淨點……把皮鞋擦亮點!”
“沒听錯,就是你。”漆經理踱到考綠君子面前,食指敲了敲考綠君子的鎖骨,陽光在他鏡片上投下細碎光斑,“這是伍總點名推薦的,公司指揮決策層討論決定的。記住……”他忽然轉身,兩道目光落在我沾滿泥漿的褲腿上,泥點干涸的痕跡像是潑墨山水畫,“記住,外事無小事,軍容如戰旗!穿著整齊點、干淨點……把皮鞋擦亮點!”
“皮鞋?我沒有!我還真沒穿過皮鞋。”
“沒關系,回去,我讓通訊員把我的皮鞋給你送過來。”
漆經理的話讓我感動︰“您的鞋,不行!不行!”
“怎麼不行?我那可是雙新的,還沒穿過呢。你穿多少碼的?”
“42碼。”
“42碼?喔,那確實不行,我的鞋39碼。我給你再想想辦法。”
”不用了,謝謝漆經理,謝謝,我自己想辦法。保證完成任務。”
而立之年投身冶金建設,最稱意的行頭,不過雙軍綠色膠底解放鞋,晴能踏碎日影,雨可劈開漣漪,卻始終與 亮皮靴隔著一道無形的藩籬。
當借履之言初吐,親朋鄰里皆怔忡相顧,仿佛听聞借取三魂七魄般驚異。我將掌心貼于胸臆起誓︰"暫借兩日辰光,定當完璧歸來。"眾人翻箱倒櫃,皮尺丈量間方知,那些躺在木匣鞋櫃里的履具,竟無一雙能盛下我經年跋涉的腳掌尺碼。
正好我弟弟來看我︰“借鞋?”我弟弟在企業公司工作,他們公司距離我家不遠,平日時常走動。
“是的。”考綠君子把參加外事會議,要求衣著整潔,領導特別囑咐要穿皮鞋,告訴他。
領導強調︰“外事無小事,軍容如戰旗!穿著整齊點、干淨點……把皮鞋擦亮點!……”
弟弟突然一拍大腿,自制的木凳發出悶響︰“嗨,早點給我說呀,我有。正好有雙新的,連鞋楦都還沒拆,還在鞋盒里養著呢。我倆鞋的尺碼一樣,都是42碼。等著,我這就給你取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起身時帶起一陣風,袖口掠過茶幾上冒著熱氣的開水,泛起細碎的銀色漣漪。
這是弟弟準備結婚當新郎官用的皮鞋,弟弟鄭重捧出時,還沾著婚慶用的大紅金粉。我毫不推辭地套上,試了試還好,鞋楦剛抽出的皮革還帶著定型時的冷硬,腳掌陷入雲朵般綿軟的膠墊。常年赤足造就的寬厚腳掌在牛皮里蜷成團,腳趾隔著鞋襪在鞋頭擠成扇貝紋——倒像我當年背他 過雨季小河時,他蜷在我背上的腳趾形狀。
[2] 抽煙
會議在紅鋼城武鋼老專家招待所會議室舉行。
這里在專家招待所前面加上了個“老”字,是因為新的專家招待所正在建設中。
老專家招待所紅牆、紅磚、紅瓦、紅屋頂、帶點俄羅斯風情的紅房子,以前是一個荒涼的叫做蔣家墩的小漁村, 賣瓜學商和暑假打工,曾經來過。
上世紀50年代甦聯支援武鋼建設,留下了這片獨具特色的建築群,于是便有了一個頗有視覺沖擊的名字——紅鋼城。
我跟隨伍總進入會議室,張目四顧,雪白的牆壁上掛了一個掛鐘,寬大明亮的玻璃窗,會議桌上潔白無瑕的白布桌布覆蓋,地下鋪著暗紅色的地毯……真有點劉姥姥進大觀園得感覺。
這時,我才明白漆經理為什麼囑咐要我穿戴整潔,皮鞋擦亮點。要不然,我那滿是泥濘的解放鞋和工作服非得把桌布地毯蹭得一塌糊涂!
我和伍總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在前排指定的位置坐下,臀下軟軟的,我悄悄揭開椅子角的罩布,原來椅面是海綿的。
牆上掛了一塊幕布。我指作一台像是放映機似的設備問伍總︰“那玩意是啥的?今天還要招待我們看電影?”
伍總笑了笑︰“那是投影儀,是等會兒,日本專家播放技術數據用幻燈片時用的。”
因為是早春,還有點春寒料峭,窗戶緊閉,會議室里,有點煙霧,是其他參會人員在抽煙聊天。我看桌子上擺有漂亮的煙盒、煙缸和打火機,抽出一根煙遞給伍總。
伍總搖搖手︰“你抽吧,我咽喉有點發炎,我不抽。”我把煙準備放回煙盒,發現,這煙和我們平時抽的煙不一樣。我仔細看去,這煙分兩段白色煙體長55,吸煙嘴是蛋黃色的長30,十分精致。
看著考綠君子饒有興趣的樣子,伍總說︰“那叫過濾嘴。”
我好奇地問︰“那就是說,尼古丁會被過濾掉?”
伍總︰“那,我還說不準。”
我看煙體上印的商標是英文︰“伍總,這是什麼煙?”
伍總看了看說︰“這是日本生產的進口煙,也許是日本專家帶進來的吧。”
伍總見我把煙放回煙盒說︰“機會難得,抽一顆,嘗嘗味道。”
坐在我旁邊的一位技術員抽出一支煙遞給我︰“抽吧,味道挺正的,不抽白不抽,反正不花錢!關鍵是,這是進口配額煙,你想買都沒地方買!只有外招才有。”他說著,回首四顧看了看,趁人不備,往衣兜里塞了幾根煙。
看著這麼精致的香煙,勾得我心里癢癢的,既然伍總讓我抽,那也算是領導批準我抽的,我接過煙,理所當然,興致勃勃抽起來。
雖然我對香煙的評品水平很差,但是,那滋味,那感覺,就是不一樣,抽了一支又一支,吞雲吐霧,自我陶醉……
牆上的掛鐘鐺、鐺、鐺地敲了8下。
門開了,日本專家手提資料箱,西裝革履,挺胸昂首走了進來……還沒落座,他們表情嚴肅,忽然轉身,退出了會議室。
會還沒開,話都沒講一句,就這樣,專家走了。
弄得我們一頭霧水,不知其所以然。
過了一會,外辦工作人員進來說︰“請大家到外面大廳休息20分鐘後再復會。”接著進來幾個服務員,拿走所有的香煙、煙缸和打火機,打開窗戶,架起風扇,吹散煙霧……
天棚頂吊燈灑下冷白光線的大廳里,外事辦負責人攥著話筒的手指節發白︰“組織這樣的外事專家會議,我們也是第一次,由于我們的疏忽,安排不當,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影響!我謹代表外事辦公室向各位鄭重致歉!"他喉結滾動兩下,聲音陡然沉了八度,“尤其是擺放香煙,出現原則性錯誤,造成了極其惡劣的政治影響。”
會議還沒開始,怎麼就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影響!大家不明就里,未啟的議程竟已掀起驚濤駭浪?參會者們面面相覷,驚愕的騷動如漣漪擴散。
白發專家霍然起身,眼鏡鏈晃出一道銀光︰"具體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擺放香煙安排哪里違背了外事紀律?而且,還是政治問題?"此起彼伏的追問聲撞在牆面上,激起陣陣回響。
“因為我們在會議室桌上擺放了香煙,大家抽煙!日本專家抗議——罷會!”外辦領導接著說︰“我們忽略了國際上的通行慣例,在沒有征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抽煙,是極不禮貌的行為!並且,在會議室和公共場合是絕對禁止抽煙的!為此,日本專家提出抗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由于我們在會議桌上擺放了香煙,眾人便肆無忌憚地吞雲吐霧!日本專家當場,憤然離席以示抗議!”外辦領導面色凝重地解釋道,“這是我們工作的重大疏忽——未遵循國際禮儀規範,在未征得外賓同意的情況下吸煙,實屬極其失禮之舉!更何況會議室這類公共場所,本應全面禁煙!日方專家對此提出嚴正抗議。”
外辦領導接著說誠懇地說︰“在今後的外事活動中,我們會對外招工作人員嚴格管理,同時也請注意,作為外事紀律請大家嚴格遵守。我們已經和日本專家做了溝通,8點20分復會。”
外辦領導目光逐一掃過在場眾人,嗓音沉厚如鐘︰"今後的外事活動中,我們要給外招工作人員扎緊制度的籬笆。尤其外事紀律是帶電的高壓線,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他抬起腕表確認時間,胸牌在燈光下泛著銀輝,“日方專家組那邊我們已經充分溝通並達成共識,8點20分準時復會。同時也請各位專家配合我們的工作,注意,作為外事紀律請大家嚴格遵守。”
[3] 會議
8點20分會議準時進行。
這次日本的技術交流會,相當于國內的設計技術交底,其內容和程序與當時國內技術交底情況大致相同。如果說區別主要在于交底過程中運用的技術手段和設備。
幻燈投影儀。他們交底過程中所說的都用幻燈投影到屏幕上,也就是說,專家們基本上是在把幻燈片上的內容用日語念一遍,然後翻譯在用中文講一遍。開始我還有點緊張,擔心听漏些什麼重要環節,由于翻譯工作程序的緣故,時間增加了一倍,所以,我就不再擔心什麼,我可以從容輕松地記錄下日本專家的敘述。
使我開眼界的是小巧小巧玲瓏的幻燈投影儀,比我們我們平時見到的幻燈投影機小多了!攜帶方便,而且清晰度非常好!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火藥,火藥是我們發明的,我們的火藥技術領先于世界,先進國家用于軍工和工業,我們卻發展成供娛樂玩賞的鞭炮煙花!
據說投影儀最初原型也是源于我國的皮影戲,但先進國家卻制造出供商業用或辦公用的投影儀!
我想我輩更應該遠離玩物喪志,丹心礪技,投身于努力學習現代技術的洪流,為祖國做出貢獻。
日本專家交流發言完成後,進入討論提問程序。
我針對土木建築日本以正負零以下為土木工程,正負零以上為建築工程)方面分別提了些關于地基基礎處理、地下主電室沒有留伸縮縫將會引起的結構裂縫,設備基礎結構模型、建築構造和建築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日本專家不厭其煩地 一 一 作答,並在投影儀的投影版上繪制了一些圖形加以解釋。
不一會兒,服務人員送來一疊紙張給我,上面是我提出的問題和日本專家回答的影印件!速度之快,內容之準,令我咋舌!
我問服務人員怎麼這麼快,是怎麼做到的?服務人員說,這很簡單,日本專家帶來了會議的整套設備,投影儀和復印機是相連的,他講完後,也就復印出來了。你看看,如果你對影印件的記錄有筆誤和不詳之處,還可以再提出,請求解釋和修改。
我看了影印件後,記錄確實很準確,但是日本專家對地下主電室沒有留伸縮縫會引起的結構裂縫,將引起漏水的問題語焉不詳。
我再次提出,專家解釋回答後,服務人員又送來一疊影印件。
影印件將原來的問題和新的問題毫無遺漏地記錄下來,文件上有工程名稱,會議時間、地點、內容、發言人簽字……等等,外還增加了一個小三角形,三角形中有個1字。服務人員解釋,這個小三角形表示該文件有修改,三角形中的1字表示是第一次修改,但是本份文件包含了原文件的所有內容,並在修改和添加出做出了標識,這就避免了變更文件和原文件對照的麻煩。
如果出現第二次或第三次修改,三角形中的數字會隨修改的次數標識……實際上只要看最後的一次修改文件就不會遺漏前面所有的技術內容。
如果,你想了解工程變更的歷史過程,也可以查閱前面的所有變更階段文件。圖紙將來也是這樣。服務人員見我無異議,讓我在確認欄和收件欄內簽字。
一個小小的細節,方便了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避免了設計變更的遺漏,避免了設計意圖理解的歧異,明確了責任,提高了效率。這也是我參加會議的額外收獲。
當投影儀的光照亮裂縫,我知道真正的鴻溝不在技術,而在那雙沾滿泥土的赤腳。
[4] 聊天1329
翌日會間茶歇,牆上壁鐘的滴答聲里,幾位日本專家端著骨瓷杯踱步而來。會議中間休息15分鐘,幾位日本專家過來聊天。
聊,還是不聊?聊,怕違反外事紀律,不聊,又有失禮貌。
這讓我們有點不知所措,我不知道這違不違反外事紀律,我下意識地看了看伍總,伍總不吱聲,我想他大概也拿不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墨綠天鵝絨窗簾濾過的晨光中,我們脊背不約而同地繃直,彼此交換的眼神里翻涌著驚濤——涉外交往的紅色警戒線在視網膜上忽明忽暗。我喉結滾動著咽下滾燙的紅茶,余光瞥向身側的伍總,卻見他垂眸斂目,青花瓷杯沿在指尖轉出細密的漣漪。
十五分鐘的沙漏開始倒轉。伍總鏡片後的眸光始終低垂,指節無意識地叩擊著桌椅木扶手,將沉默釀成濃稠的琥珀。我凝視著他西服駁領上微微顫動的晨露,突然讀懂這種克制的震顫——那是指尖懸在規章扉頁時,所有涉外人員共通的心跳頻率。
程襄生走過來,他是我的同學,是總指揮部技術組的協調人員。見前文章節第38章~第41章。)我細聲耳間細語詢問于他。
他笑著說︰“沒事的,這本身就是技術交底和技術交流,不聊,怎麼交流?聊聊,沒事,沒事!”
日本專家看我們非常友好,也就山南海北地聊了起來……
我們不懂日語,程襄生正準備去請翻譯,日本專家甲卻用流利的普通話翻譯︰“日本專家乙說,听說,武漢是很熱的!夏天時候,鳥熱昏了,都從樹上掉下來。是真的嗎?”
“武漢的夏天的確很熱,是中國號稱南京、武漢、重慶三大火爐之一,但是沒那麼夸張。我就是武漢人,你看,不是很好嗎?”
日本專家丙用手腳比劃著說……
日本專家甲翻譯說︰“日本專家丙問,他看見公交車的門上和窗口上吊滿了人,為什麼他們上車下車從窗口上下鑽?不從車門上下?”
因為公交車數量滿足不了客流的需要,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時期,為了趕時間,門和窗上掛滿人已經是個司空見慣的現象,顯出交通擁擠和秩序的混亂。大家相互觀望,這是個影響國格,涉及政治的不好回答的尷尬問題,……
程襄生靈機一動笑著說︰“喔,……我們全民皆兵,這是在進行戰備訓練。”大家附和,為程襄生機靈幽默的回答,哈哈一笑。
日本專家丁盯著我好半天,說了一通。
日本專家甲翻譯說︰“日本專家丁他說,他好像在哪里見過你。”
我說︰“是見過,剛才開會時我提出過問題呀。”
“不,不。”日本專家甲翻譯日本專家丁的話說︰“他說他記起來了,好像是在漢口濱江公園。”
“哦!”我有些好奇,卻想不起。
日本專家甲翻譯日本專家丁說︰“他在濱江公園看見你練習摔跤,他是日本柔道選手,什麼時候你們切磋切磋?”
我說︰“我那是玩玩,其實,我不會摔跤,更不懂柔道。再說,這涉及外事範圍,如果日本專家有興趣,可以和外事部門聯系,通過體育協會或武術協會安排切磋。”
日本專家甲翻譯日本專家丁的話說︰“我只是想民間切磋,不想通過官方。因為我爺爺一直想向一位中國爺爺道歉,並了解這位中國民間的高深武技。”
我想起了霍元甲的故事,難道這位日本專家是要到中國來尋仇?“我倒想听听這位日本專家的爺爺和中國爺爺的故事。”
日本專家丁說︰“具體情況我也說不清,只是听父輩說中國有位了不起的人,他只一掌,就ko了我的爺爺。”
後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喜歡196307出道馬鞍山cjz請大家收藏︰()196307出道馬鞍山cjz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